题图
图虫网
在整整50年前的年,人类做了两件事:一是把一台吨重的火箭送上了月球;二是运行了一种日后被称为“互联网”的计算机技术。
但是登月计划是个开支巨大的黑洞,一年就能烧掉美国GDP的4.5%。于是在年,赞比亚修女MaryJucunda给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副主任ErnstStuhlinger博士写了一封信,质问“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你怎能舍得为远在太空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美国的航天科学家天团
左前方为ErnstStuhlinger
ErnstStuhlinger博士的回信后来成为了经典文章,在这篇名为《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文章中,最核心也是最具说服力的逻辑如下——
“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为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一是通过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食品产量,二是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提高食品发放的效率。而且,作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催化剂,太空项目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的研究,它的地位注定不同于其他活动,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去解决贫困和饥饿等问题,让地球更美好。”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不仅如IBM、惠普、微软、英特尔、ATT和高通等一大批科技公司以登月为契机成长了起来,由于阿波罗计划对移动计算的巨大需求,以及随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苹果、谷歌、Facebook,甚至中国的腾讯阿里等新贵,在数十年后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宠儿。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中提到的那个“科技进步让地球更美好”的承诺,却被人类遗忘了。甚至于,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杀人放火金腰带”
伴随着漫长的和平与急速的技术进步,加之经贸协议和海底光缆实现了法理和物理层面的全球化,那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成为了过去几十年间这个星球上风头最劲的商业巨无霸。
在这些机构中,集聚了全球最聪明的头脑、最有野心的资本,以及最前沿的杀时间技术——是的,无论是谷歌旗下的油管(视频)、苹果的手机(智能终端)、FB的脸书或推特(社交媒体),以及他们的中国同行们,尤其是字节跳动的抖音(短视频)、阿里的淘系(电商)和腾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