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城小镇成杭城热门景点,杭州的百年老

钱江晚报-杭州房产

  年末,杭州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名单出炉,共32个,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包含了南宋皇宫遗址在内的南宋皇城小镇。去年10月20日,皇城小镇正式开镇,顿时成为杭州的热门景点。

(去年10月20日,小镇开镇日资料照片)

  不同于其它特色小镇,它位于繁华的城市中心,北起西湖大道,南至宋城路,西接南山路,东抵建国南路,总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也是继西湖、运河之后,杭州将打造的第三张城市名片。

投资数十亿

再现包容万象的南宋风情

  虽然去年10月20日才开镇,其实很多重点项目已经有条不紊地推进。

  例如,原来的三省六部遗址化身为尚城利星综合体,已经在去年8月开业;勾山里国际商务中心项目顺利竣工,街区招商也早已展开;馒头山、严官巷等区块综合整治工程陆续完成……

(改造后的馒头山一景)

(如今的勾山里)

  事实上,这些也只是开始。整个南宋皇城包含宫城内:馒头山皇宫遗址、三省六部、太庙、二十三坊、鼓楼等区块;以及宫城外:清河坊、御街、五柳巷皇家园林、劳动路国学文化长廊等。

  将分成五个主题板块,有以馒头山文创园为重点的皇家文化板块;以展示坊巷市井文化的南宋风情板块;推进吴山广场地下城市综合体的古都商业板块;依托杭州孔庙、杭州西湖国学馆和吴山文化公园的宋学经典板块;以及有着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五柳巷中医街等百年国药号名中医馆集聚优势的宫廷养生板块。

  清河坊街区联合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资料显示,这五个板块将串珠成链,整体推进,使小镇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到年,南宋皇城小镇预计总投资约数十亿元,但文创产业增加值就将达到百亿元规模,旅游总产值也将达到亿元。

最绕不开的还是市井民俗

这里有杭州最多的老字号

  公元年,南宋建都临安,留下了年左右的历史。

  如今,作为复合型旅游小镇,凤凰山下、鼓楼上、官署里、坊巷间,除了再现着南宋风韵之外,还有不得不说的市井文化和非遗老字号。

  小编整理了非遗老字号地图,因为数量太多,只择取了部分,读者不妨尝试一番按图索骥之趣。

浣花斋

中山中路11-13号

  专门经营书画、宣纸和文房用品的百年老字号。始创于明崇祯十年(年),当时名号为“杭州浣花斋南纸号”,位于杭州府旗下大街(杭州市解放路),迄今已有年历史。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老字号齐名。

  买笔,去邵芝岩;买墨,去石爱文;买纸,去浣花斋——这是老底子杭州文人的讲究。据闻,鲁迅写信,更是指定要用他家的信笺——年3月8日,鲁迅就写过这样一则日记:“得委托许钦文至杭州浣花斋所购信笺四十余种。”

邵芝岩笔庄

中山中路号

  有着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专业生产销售各类毛笔和文房四宝。清朝同治元年(公元年),杭州邵芝岩笔庄的创始人邵芝岩在杭城闹市区三元坊,开起了一爿前店后坊的笔庄,取名“粲花室”。自设制笔墨工场,制作的毛笔以“尖、齐、圆、健”四绝为特色,深得历代艺苑儒林称著,清时列为贡品。

  甚至也曾博得赵朴初﹑沙孟海﹑启功﹑陆俨少﹑钱陶君﹑郭仲选﹑常书鸿﹑潘洁兹等著名书画家的赏识,并获赠墨宝以资鼓励。

徽字号

中山中路58号

  由“徽国公”朱熹的第二十九代孙朱泓、朱伟创建,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与徽雕技艺,以开发茶、花、香、房道具用品营造艺术生活。已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安徽省著名商标等称号。

胡庆余堂

大井巷95号

  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即年创立的,它与北京同仁堂齐名,并称为南北国药老店。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胡庆余堂国药号始终秉承“戒欺”祖训、“真不二价”的经营方针,已成为保护、继承、发展、传播祖国五千年中药文化精萃的重要场所,是杭州人文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凤春

大井巷23号

  创建与清同治元年(),为萧山人孔传鸿所开,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家化妆品企业,是中华“百年老字号”企业。传闻,产品曾为清代皇家贡品、慈禧专用。当年,孔传鸿伏案午睡,梦见凤凰与孔雀凌空飞来,在店中翩翩起舞。孔传鸿醒来,受梦境启发,遂将店名取为“孔凤春香粉店”。

谢馥春

中山中路32号

  已有年的历史传承,是中国化妆品业的始祖之一。创建于清朝道光十年(年),创始人谢宏业取“谢馥春”为店名,“谢”为姓,汉语中有凋零衰败之意,故加“馥春”二字,“馥”字意为馥郁芬芳,并与“复”字谐音,与“春”字相连,既寓回春之意青春永驻。

叶种德堂

中山中路49号

  由慈溪人叶谱山创办于清嘉庆十三年(年),是杭州自制丸、散、膏、丹,开设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国药号,原址在望仙桥直街。它以进料严格、炮制精心而名扬海内,曾为杭城国药业六大家之一。

  药铺取苏东坡《种德亭》诗“名随市人隐,德与佳木长”意,以期宣扬乐行善事,不期名利风气。光绪年间,叶种德堂已成杭州国药业中翘首,闻名浙、赣、皖、闽等省,成为当时杭城最大的一家国药号。

张小泉剪刀

后市街2-4号

  明末清初,安徽人张思家在杭州吴山开设“张大隆”剪刀作坊,所制剪刀质量上乘,生意格外兴隆,它在清乾隆年间就被列为贡品。张小泉剪刀以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磨工精细,锋利异常,式样精美,经久耐用而著称,名扬海内外。

王星记

河坊街-号

  年王星斋在杭城清河坊创建王星记扇庄(后改名王星记扇厂),迄今已有年历史。较为著名的黑纸扇,以棕竹和桑皮纸作材料,即可以扇风取凉,又能遮阳蔽雨,历来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的美称。

潘永泰

河坊街号

  “潘永泰棉花店”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年)。这间坐落在河坊街的老字号棉花店,其创办人潘统印为永嘉县昆阳人氏。潘家凭着勤奋和智慧,成为同侪中的翘楚,他们的棉胎曾在年首届“西博会”上获奖。

  十多年前,“潘永泰”棉花店,因为是传统手工业,且整幢房屋都是个人私产,按照河坊街修旧如旧的原则,它就在原来的位置上被保留了下来,是杭州硕果仅存的一家老字号棉花店。

乾圣元堂

河坊街号

  康熙二十七年(年)民间药业传人马致中在京城创办旗圣元堂药行。旗乃清室之八旗,圣乃皇胄之巍巍,元乃人命之元气。乾隆年间,旗圣元堂随乾隆帝南巡,而迁址江南,并更名乾圣元堂。自创立,始终为上至皇家贵胄,下到布衣,百姓提供纯天然、道地优质名贵滋补珍品,行济世养生之道。

蒋同顺

河坊街号

  蒋徐奎于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创立。创始人蒋徐奎,字尉轩。杭州市人。他在清朝光绪初年离杭州进北京,在清朝皇宫御膳房当差,任糕点师,为清宫御膳精心制作茶食和糕点。

  光绪二十七年离京返杭,于第二年开设“蒋同顺茶食糕点铺”,以前面店铺后面作坊的形式,自产自销茶食糕点类食品,有蜜饯类、糖果类、糕点类、炒货类、南北干货等几大系列,产品多达上千个品种。

万隆火腿庄

中山中路79号

  我国最古老的火腿店之一。开业于清朝同治3年,即公元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据闻,年,鲁迅先生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时,就曾多次在万隆买过火腿。

景阳观

中山中路87号

  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梳着一条乌亮大辫子的浙江诸暨壮汉寿达清,只身乘船来到杭州,在荐桥直街(今清泰街)佑圣观巷口开起了这家叫“景阳观”的酱菜店。

  销售自制酱菜、腐乳为业,前店后坊,聘雇绍兴技工制作各式越味酱菜、腐乳,较有名的有双插瓜、甜乳黄瓜、八宝什锦菜、糟油箩卜、蜜枣箩卜、开洋腐乳、桂花腐乳等10多个品种。品种之多,在杭州首屈一指,被称为全国四大著名酱菜店之一。

方回春堂

打铜巷19号

  创设于清朝顺治六年,即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方回春堂在清朝末年曾兴旺一时,是杭州六大药铺之一。传说为钱塘人方清怡创办的。方清怡,字再春,再春含有回春的意思,所以以回春为店名。

  其出身于中医医药世家,精通药理,悉心研究明代万历年间杭城名医吴元溟的《痘科切要》、《儿科方要》,常以家传秘方研制丸药,使沉痈久病之人得以康复。

震元堂

高银街58号

  初创于清乾隆十七年(),已有年的历史。相传创始人杜景湘(慈溪杜家桥人)原在水澄桥摆药摊起家,“震元”二字出自《周易》系其向阴阳先生占卜而得。旧社会大小药店无不挂上“朔望九扣,逐日九五”牌子,而震元堂却不折不扣缺一不卖,民间素以“金字招牌”相称。

  不过,想深度了解南宋皇城,还可以再等等。

  由于大多遗迹现在已经找不到历史遗存,因此小镇将投资0万元打造一条以“南宋”为主题的皇城文化体验旅游线路,以南宋年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借助智慧旅游、VR技术,通过碑文、牌坊、景观小品等展示载体,串联南宋皇城遗址、三省六部、太庙、鼓楼、德寿宫、佑圣观、龙翔宫、开元宫、忠王府等古建古迹点。

老城新说

主持人:印梦怡

简介:钱江晚报文艺老司机,房产记者里的土拍会小公主。关心老城保护,热衷于挖掘老街老巷背后的前世今生,记录城市有机更新下的人居变迁。

老城新说精彩推荐

◆鬼吹灯里的潘家园,放在杭州就是这条老街,去那能碰到“胡八一”

◆龙坞茶镇:万亩茶园边的村落群,住着杭州最多的艺术家

◆千年古镇农居变SOHO,一间房一年租金多了15万元!漫画届首富都入驻了

看完立马收藏,周末不缺好玩的地儿啦~

赶紧给辛苦整理的文艺老司机点个ZAN!

印梦怡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会得
百癣夏塔热片说明书有介绍服用禁忌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gx/1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