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八批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全部为设计标识,共62项,分布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的11个设区市,总建筑面积.34万㎡。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数量及面积分布
标识类型一星级2项,建筑面积7.3万㎡;二星级59项,建筑面积.16万㎡;三星级1项,建筑面积2.88万㎡。
建筑类型▲建筑类型分类(按数量)
▲建筑类型分类(按面积)
公共建筑31项,总建筑面积.12万㎡,其中公益类公共建筑12项,建筑面积42.06万㎡;
居住建筑31项,总建筑面积.22万㎡,其中保障房7项,建筑面积84.25万㎡。
小编,这都第八批了,能说说这次有啥亮点吗
必须有啊!你耐心往下看~
全省首批依据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
评价标识的项目出炉啦!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设计标识应在改造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评价,运行标识应在改造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评价。
依据《江苏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任务万㎡。
案例介绍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巩固6号地块保障房项目二期11、13号楼
项目名称: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巩固6号地块保障房项目二期11、13号楼
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
建设单位:南京市浦口区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等级:三星级设计标识
项目概况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巩固6号地块保障房项目二期(PC建筑人才公寓)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81万㎡,总建筑面积约18.64万㎡,建筑容积率2.3,绿地率35.92%,本次申报范围为11、13号楼,均为19层,结构形式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体系,总建筑面积为.16㎡。
▲项目总平面布置及申报范围标示
▲项目效果图
经过方案优化与比选,项目合理采用了多项适用于居住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包括:(1)合理设计建筑场地及建筑形体、结构,满足节地及节材相关要求;(2)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预制率高达50.01%;(3)合理设置地下空间,用于停车库,节约土地资源;(4)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居民生活热水,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5)设置雨水回用系统,用于绿化喷灌,进一步降低水源消耗;(6)采用高强钢筋、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减少资源消耗;(7)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采用整体化厨房、卫浴间;(8)优化建筑采光、通风、噪声等室内环境,满足舒适环保要求;(9)在规划设计阶段及施工建造阶段均运用了BIM技术指导设计。
关键技术措施介绍(1)场地布置合理
结合计算机模拟,对场地及建筑形体进行优化。通过场地风环境模拟,使得冬季建筑物周围人行区1.5m高度的风速处于3.4m/s以内、风速放大系数为1.72,同时使得过渡季、夏季,场地内人行活动区存在涡流或无风区尽可能地缩小,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场地自然通风的优化设计
项目所在地块设置个非机动车位及个机动车位,采用地下、地面结合的方式,透水地砖占室外硬质铺装的78.50%,降低项目地表径流。除此之外,项目还设置了.4㎡的下凹式绿地,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以上。
▲场地透水地面设计
▲下凹式绿地设计
(2)场地绿化情况良好
项目结合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以及项目场地的土壤特点,栽种多种类型的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主要绿化物种如下:
乔木:银杏、朴树、黄山栾树、无患子、枫香、香樟、红果冬青、高杆女贞、金桂、石楠、杨梅、红叶李、垂丝海棠等20种;2.灌木:山茶、红叶石楠、海桐、珊瑚树、红花檵木、小叶栀子、海桐等11种;3.花草及地被:毛鹃、夏鹃、茶梅、八仙花、南天竹、细叶芒、美人蕉、旱伞草、鸢尾、黄菖蒲等13种。
▲场地复合绿化总图
(3)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本项目充分利用太阳能,住户共户,均设置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每户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为1.8㎡,可再生能源提供比例为%。
▲太阳能热水器平面布置图
(4)雨水回用及节水灌溉系统
本项目整个地块采用一套处理设备处理雨水后统一供给回用,在地下室设雨水回用水池m3,本次申请标识范围占用雨水回用水池50m3,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后用作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绿化浇灌全部采用喷灌形式。
(5)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
本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采用的预制构件主要包括:叠合楼板、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栏板等部分,预制率达50.01%。
▲太阳能热水器平面布置图
(6)室内采光及通风优化
通过室内风环境模拟,夏季和过渡季都能使室内主要功能房间风速基本控制在0.1-0.8m/s范围内,室内最大空气龄在不大于s,折合成换气次数约2.4次/h。建筑设计及构造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
项目卧室、起居室、厨房均设有外窗,室内采光效果良好,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视野,无明显视线干扰。
项目南向阳台门设置遮阳卷帘(2层以上),其中1层设置中置百叶,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外遮阳安装比例达%。可防止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夏季的空调制冷负荷。
(7)BIM技术应用
项目在规划设计及施工阶段均运用了BIM技术,并采用BIM出图。在规划设计阶段运用BIM模型,建立三维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
在施工阶段,根据建立的BIM模型导出了本项目门窗以及一些设备管线的明细表,具体BIM导出文件详见BIM模型及其导出文件清单。
▲标准层结构布置示意
总结与思考根据计算,项目50年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t,分别为19.49%和77.31%,和参照建筑相比,项目建筑碳排放降低.6t。项目遵循以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打造低碳、环保、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更多详细内容,
请戳下图查看??
年第八批
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