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登越凤凰山(编写时间:年4月14日):
杭州万松岭南麓,南星桥之西,有一个掩映在青山翠谷之中的幽处,它始于隋代,兴于吴越,贵为南宋皇城的后花园,它就是凤凰山,或称之凤凰山遗迹景区:古刹经幢,摩崖石刻,亭阁楼台……其间,绿树繁茂,草长莺飞,怪石林立,峰回路转。时而是开满小花的谷地,时而是陡峭险峻的石峰;时而暮鼓晨钟空谷传声,时而莺声燕语余音缭绕。
凤凰山主峰海拔米,北近西湖,南接江滨,形若飞凤,故名。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凤凰山,两翅轩翥,左簿湖浒,右掠江滨,形若飞凤,一郡王气,皆籍此山。”
上午8:05时离家,在六号大街二十五号路口乘B1(区间二)、至闸弄口新村转B支3、于9:34时到达六部桥站,往回走约数十米即见“皇城遗址”石牌。
(1)南宋皇城遗址:
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方圆4.5公里。大内有城门3座,南称丽正,北为和宁,东曰东华。皇城内,宫殿巍峨林立,光耀夺目。有金銮殿、垂拱殿、选德殿、福宁殿、勤政殿、复古殿等殿、堂、楼阁约余座。此外还有华美的御苑直至凤凰山巅。
凤山门,因位于凤凰山而得名,为古代杭州城的南大门。南宋皇室于绍兴二十八年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杭州在早先的时候还只是一个郡治,在五代十国时期,在凤凰山麓建立都城,扩建王宫。后来南宋政权建立,统治者便将皇城地址,选在了自然秀美的山水之间。
南宋皇城在南宋灭亡后不久就开始损毁,元至元十四年(),因为民间失火延及,焚烧殆尽。元代曾以皇城旧址为五座佛寺。
镇南塔:年,西僧杨琏真伽来杭,因受宠于忽必烈,当了江南释教总摄,相当于江南佛教的总管,他在宋宫遗址上造起了5座佛寺。次年,杨琏真伽又组织人马,赶赴绍兴,盗发了南宋帝后六陵,以取殉葬的珍宝,将挖出的各帝后残骸运回杭州,与牛羊骨掺杂在一起,埋在福宁殿前的馒头山上,上建一塔,取名“镇南塔”(又名白塔),“以消王气”。而造塔用的石料,多就地取材,劫后残存的一小半皇城建筑,都与进士题名碑、诸样雕花石板一起,做了修建白塔的现成材料。从火烧宋宫,到在残基上建5座佛寺,到盗发六陵,到建塔“镇南”,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无不以彻底摧毁南宋王朝的地面建筑,进而消灭南宋“王气”即民族精神为目的。镇南塔的建成,便是这一历时八年、精心策划的巨大阴谋的最终完成。宋亡后约一百年,在宋宫遗址上建起的5座佛寺,也先后被火焚毁。镇南塔被雷击坍塌,后来被拆除。
宋代文献中没有关于皇城完整的方位、格局的描述和图纸,唯有各种史料笔记中有一鳞半爪的记述。宋人赵彦卫说:“所谓余杭之凤凰山,即今临安府大内丽正门之正面案山,山势自西北掀腾而来,至此山止,分左右两翼。大内在山之左腋,后有山包之,第二包即相府第,第三包太庙,第四包执政府,包尽处朝天门。”赵彦卫所说凤凰山左腋,“后有山包之”应该是指八蟠岭,第二包指万松岭,第三包指瑞石山,第四包指吴山。到元末已经有人开始考证南宋行宫,有徐一夔作《南宋行宫考》,其后明末顾炎武作《历代帝王宅京记》,清代朱彭作《南宋古迹考》,都对南宋皇城做了相关考证。
现遗址上建有军队用房和杭州卷烟厂等大型建筑以及民房。南宋皇城遗址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部门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凤凰山御苑内石刻、石景颇多,规划辟为“南宋故宫遗址公园”。而核心区块,也就是南宋皇城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东起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南至宋城路一带,北至万松岭路南。
(2)杭州卷烟厂:
杭州卷烟厂创建于年10月,是全国家最佳经济效益、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全国烟草行业36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属杭州市重点培育发展的26家大企业、大集团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杭州卷烟厂出土一批南宋官窑瓷标本,由于非窑址货,品质上乘,一般认为是南宋皇宫御用正品。因此,幸运得以保留一些尺寸较大的破片,最长达11.9厘米,宽达4.6厘米,高3.6厘米,颇为珍贵。杭州卷烟厂南宋官窑瓷标本,在南宋官窑考古史上,具有历史指标性的重要参考价值。
(3)万松岭35号井:
该井约掘于20世纪30年代,位于万松岭35号附近的道路一侧,属南宋皇城遗址范围。公用水井,六边形井圈,保存情况一般,目前尚在使用。
岁月的步伐已无法丈量挖井人思境的深邃。一口水井的存在,只为润泽一方百姓;一口水井映照下的阴晴圆缺,折射了杭城日新月异的发展。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水井恰巧在无心之中,映照了年代进程中的好与不好。
(4)凤凰山脚路:
上图笔者拍摄时间年4月14日,下图从网络引用社区改造以后的照片。
凤凰山脚路位于凤凰山东麓,南起笤帚湾,北至万松岭路。整条路线沿凤凰山脚路一路向南,短短几公里,笔者的感觉仿佛回到了80年代。
此路民国时为沿山小路,俗名凤凰山脚。新中国成立后拓宽通车,定名为凤凰山脚路。此地南宋时位于皇城内,原建有殿堂楼轩。元灭南宋后,部分殿宇改建为佛刹。至明万历年间,南宋皇城已成废墟。清咸丰年间,将军张曜葬于此(今浙江省军区仓库内),其墓现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a)馒头山路:杭州馒头山路东起凤山路,西至凤凰山脚路。因毗邻馒头山,故名。杭州人戏称为——最贪吃的马路。
南宋时,馒头山在皇城内,为东宫所在地。传说北宋宣和二年(),方腊率众起义,攻克杭州后,令其妹方百花领女兵数千驻守馒头山。徽宗派童贯率领梁山泊降将宋江等人攻打杭州,方百花与女兵寡不敌众,战死于馒头山上。另有传说清咸丰末年()太平军攻打杭州,占领馒头山,城内清军断粮,太平军遂做大批馒头置于凤山门城墙下,趁清军开城门抬馒头时,冲入城中,大败清军。
(b)馒头山社区:
馒头山社区位于上城区南星街道南宋皇城遗址凤凰山脚路,南靠浙赣线,西至凤凰山,北上万松岭。社区依山而成,环境幽雅。社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梵天寺经幢,还有月岩、圣果寺、老虎洞官窑遗址、万松书院等名胜古迹,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社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现有住户余户,余人。区域内有省军区后勤部综合仓库、杭州市气象局、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杭州电焊条厂等12家辖区单位。
馒头山社区是正宗的老杭州风情片区,是杭州最老的社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杭州的主城区竟还有这样一个社区所在。这里老房子密集,站在自家阳台、能望到别家屋顶。夏天人们就搬个竹椅子坐在家门口纳凉闲话,家家户户门前种花、种菜。临街的老房子还开着老式理发店和照片冲洗店,身处其中,有一种野生的,勃勃盎然的生活气息。
社区里的老杂货店,还卖着笔者童年时光里、最便宜的小零食和棒冰;小小的一间杂货店,供应着这里整片居民日常起居的消耗品。周边凤凰山脚的防空洞,是本地人最爱的避暑地,如果找不到、向上了年纪的居民一打听就知道。这里还有所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那是汤唯的母校。
住在这里的大多是老底子的杭州人,这里的民居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很多是青砖白瓦的木头房子。街道很窄,只能擦肩而过,民居也大都是矮楼,参差不齐。这里的原住民很多,大都自顾自的过着日子。到处可见的铁锈斑斑和吱嘎作响的竹椅都经历了时光的洗礼。路边停的自行车还是爸爸的款。平常吃饭前,这里都有一群嬉闹的男孩。笔者见到一只在树荫下打盹的猫……
馒头山这片地块,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因位于南宋皇城遗址保护核心区块,该区域一直没有实施过大面积改造。房屋基本上是上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道路狭窄、危旧房众多、违建问题突出。也正因为如此,馒头山地区也是最有老杭州味道的地方。正当绝大多数杭州人早已习惯天然气、抽水马桶时,住在这些危旧房里的许多居民,至今依然还过着每天生煤炉、倒痰盂的生活。对凤山新村的住户来说,想有一个独立卫生间,都是奢望;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地下3至5米处,便是南宋皇城,是开发建设的禁区。
(上述4张照片来源网络,致谢!)
因为这里的破败,无意中还变成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尤其是人文艺术摄影的天堂。这里的居民住着以前那种密集的老房子,老旧的壁画,传统的老杭州人,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很复古,可以拍出很多有感觉的老照片。夏日里的馒头山社区,沿路满是摇着蒲扇聊着家常的街坊邻居,偶尔一两个背着相机的观光客来问路,大伯、大妈们都会笑着指引。
(c)网络资料引用——上城报、年12月26日、《馒头山文化街区入选省文化创意街区》。
本报讯(南星街道)近日,年度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名单公布。根据《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创建规范(试行)》,经材料审核、因素测评、专家评审和实地调研,馒头山文化街区脱颖而出。
近年来,南星街道立足馒头山文化底蕴深厚、市井人文气息浓厚的优势,秉持“文创+旅游”、“文创+商贸”、“文创+金融”三大“文创+理念”,全力打造馒头山特色文创街区。
馒头山文化街区南临浙赣铁路线、北靠万松岭路、东至中河高架、西临凤凰山麓,地处南宋皇城小镇核心区块。通过对原有旧厂房、旧仓库进行改造,凤凰御元、凤凰公社、凤凰、LOMO创意谷、凤山·拾遗、山南·劳伦斯国际艺术设计园区、时尚创意园等多个文创产业园相继改造完成,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街道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民生和居住环境。依托南宋皇城文化为核心,对周边现存的梵天寺经幢、栖云寺、圣果寺遗址、排衙石、中山植树林纪念碑等二十余处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保护性修复,并根据景点特征,打造多条旅游环线。此外,在区域内建立馒头山旅客服务中心,完善馒头山历史文化寻踪信息图册,提供更加完善的管理与服务。
截至目前,街区已吸引以电影频道杭州基地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企业、以博乐工业设计为代表的设计服务企业、以乐玛摄影为代表的婚庆摄影创意企业、以蒋胜男工作室为代表的剧本创作室、以夏达工作室为代表的动漫创作室等余家文创企业入驻,实现总产值20亿元,文化产业出口总额万元,初步形成文创产业与区域生活“三生融合”发展的格局,为我区打造文化传承标杆区奠定坚实基础。
街区特色——通过对原有旧厂房、旧仓库进行改造,凤凰御元、凤凰公社、凤凰、LOMO创意谷、凤山·拾遗、山南·劳伦斯国际艺术设计园区、时尚创意园等多个文创产业园相继改造完成。凤凰御元,内有画廊、设计工作室、情调咖啡店、小清新甜品店及古朴的茶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频道杭州基地和蒋胜男工作室相继落户。另有包括影视文化、设计服务和婚庆摄影等余家文创企业入驻,实现总产值20亿元,文化产业出口总额万元。
《馒头山旧事》3D墙绘生动逼真地再现了馒头山地区改造前的街巷旧貌和市井风情。
(照片来源网络,致谢!)
(d)网络资料引用——崭新版的馒头山、杭州发布网易号—02—:37:
馒头山,可谓是杭州最老旧的居民区之一了,在老杭州人看来,是正宗的“皇城根”下。这里位于南宋皇城遗址中心,离河坊街也不远。
但就是这个最能代表老杭州的地方,近六十年来都没有进行大范围改造,几乎成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居住环境与山外的杭州仿佛差了十年,道路拥堵,房屋老旧,污水横流……
50多岁的戴阿姨,在馒头山社区住了20多年。“馒头山有条笤帚湾路,不到5米宽,路这么窄,商户还要占道经营,弄得这条路每天都非常堵,可以说是从早高峰堵到晚高峰。别说汽车、电瓶车了,堵得最厉害的时候,人都走不过去。
年,馒头山地区启动综合整治,拆除违建、危房改造、出租房整治、道路综合整治等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不仅房屋立面得到了整治,电线上改下、截污纳管等等都做得很好,大大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大量违法建筑的拆除、群租房的减少,让社区也更安全了。”戴阿姨说。
穿梭在巷子里,你会发现路宽了,景美了。破旧的屋檐、电线杆都不见了,充满文化古韵气息的墙绘随处可见。平方米的馒头山公园也开放了,居民们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6)馒头山民间传说:
太平军第二回攻打杭州时,把城整整围了两个月。清兵被困在城里,断了粮草,差点把老鼠洞里的粮食也挖出来吃。肚饥难熬呀,能刨的粮食都刨空了,他们就去抢酱园,吃咸瓜,吃腐乳,喝酱油,喝米醋。末后,竟然抢了药铺,把甘草、山药、当归……都搬出来啃啃嚼嚼吃了下去。以后城里再也找不到能吃的东西啦。清兵一个个饿得肚皮贴背脊,爬在城墙上翻白眼,直喘气。城外太平军的圣库里却是粮草堆积如山;四乡老百姓还挑米担菜、抬猪牵羊的,一帮一帮、一群一群不断地赶来劳军。
这时,太平军的一位天将,率领一万人马,驻扎在凤山门外,一座小山头上,负责攻打凤山门。有一天中午,统兵的王爷巡营到了这里,闻着一股扑鼻的葱花猪肉香。他向旁边的弟兄问道:“好香哪,你们今天做什么好东西吃呀?”太平军士兵回答说:“回禀王爷,我们蒸葱花肉馒头吃呀?”王爷又问:“每个弟兄分几个?”太平军士兵笑了笑,说道:“不论个数,管饱。”王爷听了哈哈大笑道:“弟兄们,有好吃的时候,可千万别忘了饿肚子的滋味呀!”周围的太平军士兵齐声回答道:“王爷放心吧,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天王的圣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王爷含笑点点头,走进将爷的大营里。将爷向他报告道:“我们中午蒸肉馒头,让弟兄们饱饱地吃一顿。趁热打铁,吃饱了就去攻城,今天一定要把凤山门攻破!”王爷听了摇摇头,说道:“依我看,下半日这个仗不用打啦。叫弟兄们各人省吃两个馒头,带在身边,吃完饭在山前站队听我讲话”。
将爷领着王爷来到山前时,太平军的弟兄们早已排好队伍,一个个摩拳擦掌,箭上弦、刀出鞘,准备好上阵打仗的架式。王爷开口道:“弟兄们,城上的清兵饿得象只瘪虱,我们人跟瘪虱有什么打头呀!”大家听着这话都想笑。王爷接下去说:“今天守在城上的清兵,是我们的对头。如果明天他们开城投降,就成为我们的朋友啦;他们本来也是被官府逼得没法子的穷百姓。
弟兄们,我们下半日这一仗不用打啦。”这一说,引得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王爷讲得也在理。”有的说:“不打仗还能夺回杭州城么?对清妖不打不行!”王爷见大伙儿情绪激昂,便说:“弟兄们,城上的清兵饿得连开城投降的力气都没有啦,大家每人省两个馒头给他们吃吧!”哈,才新鲜呢,省下馒头喂敌人。即使每人都省下两只馒头,在两阵交锋的时候,这馒头又怎么能送上去呢?
但王爷想出个主意,叫大家把箭头尖儿拔掉,将馒头缚在箭杆上射进城去。王爷一声令下,太平军阵地上便万箭齐发,每支箭上缚两个肉馒头“呼呼地”飞向凤山门城头。箭射出去,太平军弟兄们接着便喊起话来:“城上的清兵们,吃饱了赶快开城投降呀!”、“穷百姓不和穷百姓打仗,你们犯不着替咸丰老儿卖命哪!”、“杀尽官府,快开城出来吃肉馒头吧!”
在这以前,城上的清兵早闻着葱花猪肉香了,现在看见天上纷纷落下馒头来,这帮饿瘪了的清兵,便你抢我夺地大吞大咽起来。有个清兵忽然发现箭杆上没有箭头,就喊起来说:“大家来看呀,太平军送馒头给我们吃不算,还把箭头尖儿拔掉,怕伤着我们哩,多好的心肠哪,我们反了吧!”、“反了吧!反了吧!”……一人喊,万人应,从凤山门开的头,接着清波门、候潮门都喊起来,城上的清兵呼喊着,纷纷奔下城来。
(以上8张照片来源网络,致谢!)
乱兵杀进旗下大营,用火把将作恶多端的武官烧死在里面。又把抚台衙门包围起来,逼得老奸巨猾的巡抚老爷躲进茅厕里去上了吊。四城八门的总兵官也都被乱兵杀死,城门大开,迎接太平军进城。就这样,太平军送了两万个肉馒头,便轻易地拿下了这座美丽的杭州城。直到今天,凤山门外太平军蒸过许多馒头的那座小山头,一直被人们称呼为“馒头山”。
(7)杭州五四职业高级中学(凤凰山脚路号):
该校的前身为年创办的杭州市商业局所属杭州商业技术学校,年更名为“杭州五四中学”,年民办吴山中学并入“五四中学”,同年迁入现址,设初中部,年开设高中部,年首次招收职高班。年更名为“杭州五四职业学校”,年更名为“杭州市五四职业高级中学。
此处据说是南宋皇城东城墙遗址。南宋皇城东墙现存约米,宽8﹒8——12米,位于馒头山东麓,东侧为中河高架,南段地处馒头山路西侧的断崖上;城墙现为民居覆盖。
(8)凤凰山脚路3口古井:沿凤凰山脚路由北往南行走,游人可以看见三口至今仍在频繁使用的古井。它们都在马路的西侧,没有名字,我们依次称他们为凤凰山脚路号井、号井、7号井。
(a)号井:
这三口井看上去和普通的井没什么两样,用青石凿成六边形的井圈,特别厚,特别高。井旁还增设了洗衣服的台子,时常有人在洗衣服。据有关部门考证,这三口井都约有年的历史。解放初期,从凤凰山脚路7号到号以西部分都划归浙江省军区,为不影响百姓用水,军区将7号、号井划在围墙以外。
(b)号井:
该井位于凤凰山脚路号对面,属南宋皇城遗址范围。公用水井,六边形井圈,保存情况一般,目前在用。因为该井出水量很大,从未干枯过,所以,人们并不知道这口井到底有多深。大约在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季,由于长时间下雨,号井突然塌方,政府很快派人抽干井水,重新修建、加固,这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此井起码有20米深。
号井与其他两口井相比还有其特别处,那就是它的井盖特别厚、特别大,井圈特别厚、特别高。井盖和井圈都是巨大的青灰色石块凿成的,井盖长宽各90厘米,厚度达45厘米;井圈厚15厘米,高50厘米,这在杭城的古井中是十分罕见的。
关于号井,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以前号井只有井盖,没有井圈,大约在60年代的一个冬天,有个老人不幸掉到井里,待人发现后早已身亡。为安全考虑,附近的百姓到外面找来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个井圈,据说由四个正劳力抬来的,此井圈到底从何处找到已无法考证,据附近的老人说,它可能是从南宋皇城遗址里找来的。
(c)7号井:
古人云:井水越用越活。凤凰山脚路上的三口古井因为一直被附近老百姓频繁使用,才会有今天清澈甘甜的好水质。附近老百姓对它们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井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古井之畔自然而然成了老人们聚会、聊天的休闲场所。
(9)張曜墓址(凤凰山脚路6号):
据网上资料,张曜将军墓位于凤凰山西南麓(今浙江省军区仓库内)。笔者先后二次到达浙江省军区仓库内,并入内仔细寻找,但没有结果。经询问军区仓库内所遇官兵,均因在此处任职时间过短,都不知张曜将军墓在何处;又询问军区仓库外居民,因军事禁区不能入内,也不知张曜将军墓在何处。后经一位在此地居住50余年的老人回忆:五、六十年代,军区仓库东围墙处曾有一座又高又大的牌坊,但在《文革》初期毁掉了。在没有新的资料之前,笔者初步认定浙江省军区仓库应该是张曜将军墓址所在之处。
张曜(年—年),字朗斋,号亮臣,祖籍浙江上虞(今绍兴)。河南固始兴办团练,抵御捻军和太平天国,因军功累次擢升。光绪十一年,授河南布政使,调补山东巡抚,获一等轻车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加太子少保衔。光绪十七年,治理黄河,卒于任上,追赠太子太保,谥勤果,入祀贤良祠。
张曜原是武人,经历数以百计的战斗,随着战功的累加,官也越做越大。但还是因目不识丁丢了官位,他下定决心重新读书,拜夫人为师。又刻一方印章“目不识丁”,挂在腰间,时时敦促自己。经过几十年修炼,由武而文,成为晚清一员文武双全的骁将,被大学士左宗棠誉为“文理斐然”。张曜再次担任文职高官,任山东巡抚。年张曜在黄河治水,“疽发于背”不治而亡。身后留下一部《河山岳色集》,据说诗书画都不俗。
妻子李氏,名雪如,是一个有名的才女。张曜打破当时“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拜妻子李雪如为师,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学问大为长进,对历史上的图籍、史书,都已经“淹通”(通晓熟悉),所作的诗,写的文章,“皆有古法”,意思是已经写得很好了。书法也能够“遒爽以目”,也就是说字也写得很好,可以让人看下去,很能打住眼了。一个年逾五旬的人,从“目不识丁”,到通晓历史典籍,文章、诗词都能写得很好,而且能够写得一手好字。这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定是付出了超人的努力,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史上这样评价张曜:“一生为国为民,是个难得的能员干吏。”因他与钱塘有缘,就在西湖山水之间为功臣张曜留下一席之地;并在断桥旁建成张公祠,有楼阁、水池、小桥,曲榭回廊,假山花木。祠旁坐落清末知名企业家虞洽卿的鸿雪庐、南浔巨富张石铭的绿柔湖舍,这些别墅与祠馆构成断桥东侧一道风雅之景。
(10)上凤凰山的四条路:
上凤凰山,据笔者所知,有这么四条路:一是从玉皇山景区,老玉皇宫的边上上山,可以登凤凰山。景区有指示牌。二是从万松岭路到馒头山社区,走一段路,从“杭州五四职业高级中学”围墙边上的游步道上凤凰山。景区有指示牌。三是从万松岭路停车场上山,过“双节义亭”,沿“万松书院”外围墙的游步道上凤凰山。景区有指示牌。四是从宋城路,距梵天寺经幢不远,有一条小路可上凤凰山,最先见到的景点是圣果寺遗址。但遗憾的是,在这里没有上凤凰山的指示牌。
(11)御井:
从“杭州五四职业高级中学”围墙边上的游步道上凤凰山,首先见到的是御井,从御井往上走几步便是凤凰山庄酒店。这口古井据传是南宋皇城的消防用井,这样算来也有千年历史了。但据笔者细细观察,似乎年代没有这么久。附近居民仍在使用该井。去年又新建了亭子,成为居民晨练及游客休憩的好去处。
(12)凤凰山庄酒店(凤凰山脚路号):
凤凰山庄酒店邻近万松岭,南眺钱江潮,北邻西湖,坐落于凤凰山半山腰的千亩天然樟林之中,接踵御井,归为南宋皇城旧址。酒店前身为杭州雕刻厂。在旧厂房基础上改建为凤凰山庄。酒店现阶段设施共分为四个部分,客房,餐饮,酒窖(防空洞),艺术展厅(画廊)。
(13)中山纪念林碑:
凤凰山庄酒店的边上有一条上山小道,上行约10分钟即到中山纪念林碑。
可能很多杭州人并不知道,在凤凰山东北坡的茂密树林中,掩映着一座“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早在年,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大力倡导,当时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就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年,当时的浙江省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举行了植树仪式,并把植树节由原来的清明节提前到了他的忌辰。而这座碑则是当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其倡导的植树绿化运动而建的。“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年7月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纪念林碑上镌刻的省政府告示,全文如下:照得植树典礼,总理忌辰举行,择地凤凰山侧,建造纪念森林,用以永垂久远,自当保护认真,严禁放牧牛羊,更勿擅施斧斤,倘有摧折践踏,定当拘案重惩。特此勒石告诫,其各一体凛遵。
(14)凤凰亭:
从中山纪念林碑顺游步道往东南方向走约10分钟即到凤凰亭。
登到山顶,举目四望,钱塘江在前,征帆点点,远山绰约;西湖在后,波光山影,柳堤烟树;东望城郭,西眺群峰,杭州的山川江湖美景,尽收眼底。这样的天然形胜,直觉心旷神怡,辉煌过往,不得不使宋高宗也对它一见钟情。
有山有亭方为景。山顶建有两层复式八角亭子一座。亭子屋檐起翘形如凤翅,婷婷玉立于山峰。亭内中轴处建有螺旋形阶梯。登斯亭、上二楼,凭阑处:但见四周青山叠翠,绿树环抱,城郭连片,水天一线……
亭上有联曰“山瞰江湖天地小,气连吴越古今雄”。上联巧妙地将山与水相连,很好地点出了凤凰亭的位置,不尽山脉连绵,还可俯瞰钱塘江。下联巧妙地将吴越文化点出,连通古今。从而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上,巧妙地点明了凤凰亭的艺术意境及其自然环境的壮阔气象,使园林空间得到了扩展。
(15)老虎洞窑址:
凤凰亭西南面有一条下山的游步道,山路平坦,树林茂密,一直向下走约5分钟,可以看到万松书院的围墙。万松书院的后门口,原有路标指示,现路标丢在一边。依据路标前往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约需10分钟。途中经过一大片坟堆,老虎洞窑址正在内部保养维护,无法入内。(以下2张照片来源网络,致谢!)
老虎洞遗址位于凤凰山与九华山之间一条狭长溪沟的西端,年由两名收藏专家陈方晓和华雨浓首先发现,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