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226/4317321.html
为什么大多数动物身体结构是对称的?人类起源至今,哪些方面在进步,哪些方面在退步?现代人为什么都携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你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生命进化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导
读
认真读一本书1
《简介》
《生命进化史》是一部讲述地球生命进化的原创的科普作品,分为《从起源到登陆》《从陆地到天空》《从野性到文明》三部,从宇宙大爆炸,氢、氧、碳、氮等元素产生,生命起源假说开始,一直到智人走出非洲开启人类文明。本书以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6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为节点,9次生命进化飞跃为主线,紧扣生命进化的重要细节,内容结合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全方位地解读了人类对生命进化的研究和发现,全面梳理了地球生命40亿年演化的大脉络。
《生命进化史1:从起源到登陆》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产生多种生命诞生必需的元素开始,到肉鳍鱼上岸,拉开陆生脊椎生物进化的序幕为止,展现了地球生命从无到有,从海洋到陆地波澜壮阔的进化历程,并通过大量的化石图片、精美的古生物复原图等展示了地球生命于几十亿年的时间里在体形、身体结构等方面的演化,大到体型特征、小到某个器官的变化,揭示了生命进化的规律。
《生命进化史2:从陆地到天空》讲述了从3.06亿年前两栖动物进化出爬行动物,到万年前白垩纪恐龙大灭绝,展示了漫长时光里被恐龙占据的世界。从陆地到天空,从恐龙到鸟类,生命的舞台不断扩大,生命的形式也更加多样。恐龙一向是人们研究和了解的热点,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样的生物才被称为恐龙,也不清楚它们是怎么来的,与今天的动物具体有着什么关系。本书对这些问题都有清晰的解读,不仅带领我们回到那失落的世界,而且结合新的考古发现,帮助我们认识活在今天的“恐龙”。
《生命进化史3:从野性到文明》讲述了从万年前恐龙大灭绝,哺乳动物逐渐走上前台,到智人走出非洲,逐渐建立起人类文明的生命演化历程。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在这一册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熟悉的动物其祖先的模样,也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演化史。人类真的拥有共同祖先吗?为什么现在的猩猩无法进化成人类?等等这些问题会激发我们跟作者一起探索人类进化的密码,感知生命演化的神奇魅力。
2
《推荐序》
一本满足你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原创科普作品。
宇宙诞生亿年,地球生命诞生也已经40亿年,而人类自己的历史不过几百万年。在这以“亿年”来衡量的漫长时间里,生命从无到有,经历6次生物大灭绝,9次进化飞跃才成就了今天地球生命的繁盛。
5.41亿年前,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5.3亿年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始祖昆明鱼(或海口鱼)出现。长出脊椎,有头脑和眼睛,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飞跃。
4.4亿年前,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鱼类大繁盛的序幕。4.23亿年前,第一个有颌骨的脊椎动物初始全颌鱼出现,此后所有脊椎动物的“嘴巴”都是由它的颌骨演变而来。长出颌骨,主动捕食,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二次巨大飞跃。
3.77亿年前,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3.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有肺的四足陆生脊椎动物——鱼石螈。长出四足,爬行登陆,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三次巨大飞跃。
3.0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产羊膜卵的爬行动物林蜥(或始祖单弓兽),从此脊椎动物才能彻底离开水征服陆地。产羊膜卵,征服陆地,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四次巨大飞跃。
2.51亿年前,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进化的序幕。2.34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目前已发现最原始的恐龙——始盗龙。真爬行动物向恐龙的演变,进化出可以垂直站立的四肢,不再匍匐前行,后肢不仅可以直立行走,还可以快速奔跑,而上肢主要用来捕食,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五次巨大飞跃。
2亿年前,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繁盛的序幕。1.9亿年前出现了大型的四足直立行走的蜥脚类恐龙;1.45亿—1.25亿年前出现了长有不对称羽毛、可以飞翔的恒温动物——始祖鸟和热河鸟。恒温长羽,可以飞行,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六次巨大飞跃。
万年前,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哺乳动物大繁盛和灵长类进化的序幕。恐龙、翼龙、蛇颈龙和沧龙灭绝,为哺乳动物爆发式多样化繁衍创造了条件。长毛恒温,胎生哺乳,如最早1.6亿年前的中华侏罗兽、始祖兽,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七次巨大飞跃。
大约在万年前,地猿进化出地猿始祖种,这是第一个可以两足站立,直立行走的古猿,也称拉密达古猿。两足站立,直立行走,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八次巨大飞跃。
万年前,地猿始祖种进化出阿法南方古猿,然后进化出能人,能人又进化出匠人。匠人已开始褪去体毛,并学会用火,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九次巨大飞跃。
万年前,匠人第一次走出非洲,后来灭绝;80万年前匠人进化出的海堡人第二次走出非洲,首先到了欧洲和西亚,生活在欧洲的海德堡人在40万年前进化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30万年前仍生活在非洲的海德堡人进化出晚期智人,约在16万年前(或5万年前),第三次走出非洲,先后到达欧洲、亚洲,消灭了生活于当地的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最终扩展到全世界,开启了人类文明。
“生命进化史”三部曲从宇宙大爆炸,氢、氧、碳、氮等元素产生,生命起源假说开始,一直到智人走出非洲开启人类文明,内容结合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全面梳理了地球生命40亿年演化的大脉络。从物质产生,到生命起源,再到多细胞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人类,讲清楚进化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搭建起完整的生命进化知识体系。
如果你是对生命进化充满好奇的宝宝,这套《生命进化史》无疑会满足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什么样的物质才能被称为生命?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爬行动物才是恐龙,恐龙如何分类?恐龙真的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那样通过克隆技术复活吗?鲸鱼是如何从陆生哺乳动物古偶蹄兽经过多万年进化成现在的样子?为什么古生物从出现到演化至今,一直都是四肢动物?为什么大多数动物身体结构是对称的?人类起源至今,哪些方面在进步,哪些方面在退步?现代人为什么都携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你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生命进化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3
《书评》
张洪涛(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
知名科普作家、地质学家、我的好友王章俊又出新书了,其新作《生命进化史》三部曲:《从起源到登陆》《从陆地到天空》《从野性到文明》即将付梓。章俊老师披星戴月,伏案埋首,历时十年,终见成就,令人钦佩。
通观《生命进化史》三部曲,洋洋洒洒数十万文字(含精美的插图),上涉天文,下及地球,横贯地球生命演化之全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人文情怀,倾注的心血自不待言,更与章俊老师的专业出身分不开,目前他兼任南京大学等好几所院校的兼职教授。这也与章俊老师多年从事地质科普的经历有关,他被冠有中国科协“全国生物进化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生命进化史》从兴趣点“我从哪儿来”切入,或微细的尺度,或宏大的视角,带领读者探究宇宙大爆炸的奥秘,探究初始生命的真相;再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观察鱼类、两栖动物乃至哺乳动物的出现,穿越时空,考察它们的演化细节,步步深入,丝丝入扣,将今而溯源,准确而生动,彰显章俊老师的知识积累和文字功力。笔者以为,本书具有三大看点:
用童心编故事
《简易道德经》曰:“人献河洛,问何物,昊曰天书。”后人便将《简易道德经》《九极八阵》等统称为《天书》。而大千世界虚无缥缈,地球科学深奥难懂,学术著作岂不犹如“天书”!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环顾大地,仰望天空,充满问号!章俊老师走厅堂、下农村,听众老中青,学历高中低,最多的是中小学生,他总是用一个儿童的心态,去引导,去解惑,去追问,他讲授的,其实就是地球科学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他常说其“讲演原则”是“四六开”,40%是知识,60%是故事,趣味引导,知识唱戏。在面对低年级小朋友时,章俊老师先问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讲堂里刷地举起了一片“小森林”,叽叽喳喳,讨论激烈,于是章俊老师便娓娓引导:“地上有多少粒沙子,天上就有多少颗星星!”之后,一步步把与地球相关的知识点展开来,慢慢地使小朋友懂得了宇宙的深远无垠、地球的无限广袤。章俊老师还问:“鱼儿上岸后变成两栖动物,为什么会有脖子和眼皮?”在小朋友五花八门的猜测后,章俊老师便答曰:“它们为了在陆地上捕食和防止风沙呀!”又问:“为什么马儿长有四条腿、脚上只长一个蹄?”也是一番“学术争论”,然后告之“前者为了跑动时保持平衡,后者是因为在广袤的草原上驰骋”,等等,在充满童趣的一问一答中,许多深奥的知识变得好记,易懂,“生物进化”的形象思维,转化成了世界大观和理性概念:宇宙之大爆炸,氢、氧、碳、氮、磷元素之诞生,时间空间能量物质之产生,生命之源起,适者之生存,等等,涉猎天地人,润物细无声!
用故事讲科学
在黔西南一所中学里,静静地坐着多名初通世事、朝气蓬勃的初一学生,章俊老师上台,一不照本宣科“地质学”,二不图文解读“进化论”,而是直接提问道:“年后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同学纷纷举手,答案五花八门,有回答曰:“未来年人脑也许将被植入芯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讲堂大哗,章俊老师便因势利导:“小小芯片,能替代由万亿细胞构成的人类大脑吗?”立即有同学自认“反方”,郑重辩曰:“人工干预,将违背生命进化的基本原则!”于是一场主题严肃、想象力丰富的科学大辩论开始了,从直立取火到工具使用,从简单劳动到复杂思维,慢慢地,“人类进化”的许多知识便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脑中。当讨论达尔文的“生命演化树”时,章俊老师重点讲述了三叶虫的故事,同学们惊讶地发现,小小三叶虫竟然在地球上生存了近3亿年,而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才区区几十万年,如果把地球比做千岁老人,那么我们现代人诞生仅有10多天……同学们忽然明白了“地球诚可贵,生命更珍惜”的真谛!进一步讨论“人类的能力有限吗?”章俊老师肯定地回答“太有限了”,至今人类对地球的了解“知之甚少”,如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只能利用岩石、地层、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来推断,再如研究最原始生命,只能通过低等菌藻植物来还原,同学们直呼:“太难了,太酷了!”许多同学当场立志:“长大要像李四光爷爷一样,当个地质学家!”
用科学正本源
科普作品的生命力是其“科学性”,科普作家的崇高使命就是正世界之本源。章俊老师一面辛勤耕耘于科普阵地,一面坚持承担研究项目,辨伪考证,以正本源,认真执着,从不懈怠。他钻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崇尚先人的实践精神,通过带领同学们探讨物种的生命进化过程,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敬畏宇宙、爱护地球、珍惜生命的本真理念。他告诉同学们,人类是靠进化具备了思维能力,靠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进化已经超越生命进化中的所有物种,达到了生物进化“链条”的最顶端,人类因宇宙而诞生,宇宙因人类而伟大。在得到国家财政数百万元的专项资助时,章俊老师首先去辽西化石采集点实地考察,仔细研究,在大自然中领悟“适者生存”的法则,成功拍摄了4D特效电影《会飞的恐龙》。他成功申报获得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的支持,其上佳的学术水平和图书质量,得到了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的一致点赞。
当人们仰视、纪念伟大的科学思想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教授时,人们记住他的,不仅是他关于广义相对论的宇宙无边界、奇性定理、黑洞理论等鸿篇巨著,更是记住了他用33种文字发行万册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甚至他在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本色客串。科普是生产力,这正是我愿意推荐这套《生命进化史》的原因。
4
《书摘》
为什么动物的从身体结构是从不对称到对称?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看到的动物身体结构都是对称的,包括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也是对称的。生物的这种对称身体结构分为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比如海胆的身体结构就是辐射对称,人的身体结构是两侧对称。这种对称性在自然界非常普遍,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这并不是进化的巧合,而是进化的必然。
生物进化的趋势并不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如果单单从动物身体的外部结构而言,动物的进化则是从不对称到辐射状对称,再由辐射状对称到两侧对称的。
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为真核单细胞生物,形状如一个鞋垫,是不对称形的。
大约在6.5亿年前出现了第一个多细胞动物——海绵,外形各式各样,形态各异,变化万千,外部形状也都是不对称的。
后来出现的多细胞原始动物,如棘皮动物海星、海胆等,是后口动物,它们大多数是辐射状对称动物。
扁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从扁虫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动物。
在5.3亿年前的澄江生物群,出现了第一种有脊椎动物——昆明鱼,则是两侧对称的动物,可以说,所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灵长类和我们人类,还有所有的昆虫等都是两侧对称的动物。两侧对称的动物是动物进化的高级阶段,这也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变异的随机性与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两侧对称的身体结构,更容易掌握平衡,便于更快捷更方便地运动(包括飞行、游泳、爬行和奔跑等);有助于体内器官的分布、神经系统的控制,植食性动物的双眼视野开阔,便于警觉;肉食性动物双眼形成立体视觉,便于捕猎。
由于两侧对称动物的诸多优势,所以在自然环境下,它们常常处于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食物,免遭捕食者的猎杀,而两侧不对称的动物在自然环境下往往处于劣势,甚至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不可能出现两侧不对称脊椎动物,而两侧对称的动物更适于生存繁衍,并愈加繁盛。现在地球上有多种脊椎动物,余万种昆虫,都是两侧对称的高等动物,而且种群数量庞大,就人类而言,现在全世界人口有76亿之多,加之其他动物的种群数量,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在我们可见的动物世界里,两侧对称的动物占绝对统治地位,也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两侧对称动物的世界里。
-END-
赠书福利
假如你某天离开了,你最想留下什么?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6位小伙伴
分别随机赠送
《生命进化史》1本
活动截止时间:年7月29日17点(将会在30日的推文里公布获奖名单)活动解释权归所有推荐阅读
1.赠书福利
尹哥荐书:创新的起源,一本极好的科技史著作
2.一张图告诉你英国重新开放的底气
3.一部遗传史群星璀璨,两条双螺旋“升”逢其时
4.看懂算你狠,不懂没关系
5.遗传和基因年历史看这个九分钟视频就够了!
6.新冠德尔塔株坐稳铁王座,疫苗们开始瑟瑟发抖?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