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野味季来临,蘑菇竹笋齐冒头,吃货们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雨后春笋也冒了出来,在适合竹笋生长的广西桂林,人们为了吃到新鲜的春笋,纷纷跑到山上野外挖春笋。

不少网友会将自己挖笋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引来不少人跟风挖笋,有的人会到没有开发的野外挖笋,还有人会跑去森林公园里挖笋。为什么这么多人争先恐后地挖笋?为尝一口鲜,不赶快挖就吃不了了。

因为竹子品种不同,春笋生长的时间略有不同。散生竹一般在3-5月份长出春笋,丛生竹一般在6-8月份发笋,混生竹生一般在5-7月份发笋。一般每年3月中下旬一直到清明前后,是挖春笋的最佳时间,春笋生长时间会根据地区温度不同而有差异,所以春笋冒头就要尽快挖了,否则冒头的春笋很快长高就不能吃了。

虽然春笋要在长高之前赶快挖出来,也是很多人喜欢吃的鲜美食物。但是“尝鲜”也要取之有道,很多人无论在野外还是到公园里挖笋,由于缺乏经验,会直接影响来年竹子的生长,反而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在森林公园里,雨后竹林生机勃勃的,竹子格外得密集,人们要走在竹林中需要费不少力气,挖笋的人们所到之处,地上会堆积厚厚的一层笋壳,随处可见,证明这里已经被“洗劫一空”了。

公园方面介绍,确实发现一些游客存在无序采摘竹笋的行为,有些人采摘完觉得不满意就直接随地乱扔,不但造成浪费还造成环境污染,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为此提醒市民私自在野外挖笋一定要警惕几件事情。

首先,因为竹笋生长的地方都是湿滑区域,缺乏经验的游客,一不小心就容易受伤,轻则划伤,重则摔伤。其次,过分盲目挖竹笋,会对竹林造成破坏性伤害,影响来年生长,也可能会对森林的水土保持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除了这些之外,还要注意危及生命的意外发生。

就像这个月,桂林70多岁的刘奶奶去野外采春笋,由于迟迟未归,家人赶快出去寻找,最终发现刘奶奶已经在野外倒地昏迷,并伴随着发热、抽搐、口吐白沫。

医院,医生诊断为重度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经过积极抢救治疗,病情终于平稳。所以,野外挖笋需谨慎,不要疏忽酿大错!

野味不仅限于春笋,雨后除了春笋冒头,山上还生长出很多野生蘑菇,这些野生蘑菇看似普通,可是缺乏经验的人们无法识别食用蘑菇和有毒蘑菇,一旦误采误食,严重的话将危及生命安全。

每年都会有误食毒蘑菇的事件发生,都是因为私自在野外采集蘑菇食用,真的就像网红儿歌歌词一样:红伞伞白杆杆,吃完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埋山山,埋山山哭喊喊,亲朋都来吃饭饭,吃饭饭有伞伞,一起躺板板。

这首欢快的儿歌其实在讲述残酷的事实现象,大力推广传播就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误食蘑菇,不然后果很可能就是全家人一起“躺板板”了。

为了防止以上这些意外发生,公园只能加大安保人员巡查力度,劝导和提醒游客不要盲目挖笋、采蘑菇,避免采摘事件再次发生,保护公共财产,让游客远离危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10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