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岛迎新特别节目北京沧浪美术馆开馆展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www.wzqsyl.com/m/

年1月7日19:30播出

海南卫视《艺术与岛》

这是一场展现当今大写意艺术面貌的展览,位艺术家的作品个性鲜明,他们通过不断实践推动着当代大写意中国画的发展。1月7日海南卫视《艺术与岛》,让我们继续跟随主持人丛薇在《祉猷并茂——北京沧浪美术馆开馆展暨吴悦石先生携位书画家迎春纳福作品联展》中去欣赏写意之美。

▲《艺术与岛》栏目制片人、编辑、导演、主持人丛薇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悦石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

丛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闪亮的星,历朝历代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上期节目我们从《祉猷并茂——北京沧浪美术馆开馆展暨吴悦石先生携位书画家迎春纳福作品联展》中认识了众多艺术名家,他们有的是科班出身,有的是半路出家,虽然起点不同,各自从事着不同行业,但都在书画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是如何在中国画领域学习、发展和继承的,本期《艺术与岛》让我们通过展览中的一幅幅画作去聆听他们的创作故事,欣赏这写意之美!

▲丛薇与吴悦石

丛薇:吴先生,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次您携位书画家举办的“祉猷并茂——迎春纳福作品联展”的情况。

吴悦石:这次在沧浪美术馆举办的“祉猷并茂——迎春纳福作品联展”汇集了全国位书画家的精品佳作,通过对作品的集中展示,可以让大家互相品评,看到长处、改进不足,携手在践行文化强国的路上共同努力。

▲吴悦石先生现场点评学生作品

丛薇:吴先生,我们知道您的教学过程非常深入,为学生们讲解的同时还会亲自示范,除了提高技法之外,您在其他方面怎样来丰富学生们的学养?

吴悦石:书画艺术的言教和身教同等重要,要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老师的讲授使学生在理法上明白,通过老师的示范使学生在技法的具体运用上一目了然,两者结合起来进步会很快。中华文明有史以来都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才使百工技艺、医卜星相得以传流到现在。这是一个师生相授的过程,长时间在一起耳濡目染,这就读懂了。

丛薇:您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文化艺术机构的创始人,有职业画家,有文艺界的同仁,还有中学老师,您是怎样把大家聚集起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挖掘他们的个性?

吴悦石:职务只是分工不同,其实任何工作都一样,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领域体悟到人和事,这个过程就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善于从历练中总结对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抛开各个行业而谈,它们的根都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分支很多,但是万法归宗都归在一,我们首先要发现他们的本心,而后授之以法,再和他们自己的工作经历、学习心得相结合,每个人其实都是可造之材。只是你把他的心灯点亮之前他自己不明白,当把他的心灯点亮,就一灯传为无尽灯,我们的文化就传承下去了。因此从事什么工作只是行业分工不同,并无本质区别,都不影响他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

写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从吴昌硕、齐白石,到王铸九、董寿平,传承有序的大写意绘画绽放着时代的异彩。吴悦石先生一直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中国大写意绘画,并积极参与艺术教育和学术研究,为培养新一代艺术家和推动中国画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了多幅吴悦石先生的鼎新佳作,山水、人物、花鸟题材笔墨皆气韵生动、收放自如,格调高古旷远,均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底蕴,也成为众多艺术家与观众学习的范本。

吴悦石先生作品欣赏

《山高水长》

xcm

年纸本设色

《映山红》

x65cm

纸本设色

《龙腾》

xcm

年纸本水墨

《江城帆影》

xcm

纸本水墨

《梅兰竹菊》

x62x4cm

朱砂

众多艺术家为迎春纳幅而创作的方寸间小尺幅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涵盖了书法、绘画、山水、花鸟等,展现了艺术家们不同的创作方向与特点。这些作品或雄浑豪迈、或精致细腻、或灵动飘逸、或沉着含蓄,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徐里作品《云山无尽》

94Xcm

年纸本水墨

徐里:这些学生们的悟性非常高,在用笔、墨韵方面都处理的恰到好处,他们对于吴先生在大写意画上的理念心得意会。先生将70年的本事言传身教,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本领,出手不凡。

丛薇:徐书记,我知道您以前主攻油画创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之后又研习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精神,并把二者相结合,创造性地用油画语言表达中国文人画的精神内核。请您给我们讲讲油画和中国画的区别是什么?

徐里:从造型上看,油画是写实,大写意是意象抽象。从观念上看,这两种东西方文明的哲学理念、审美追求及艺术语言的表达完全不一样。油画讲求画“满”,中国画则要“留白”,画出来得有意境、有精神、有气象、有格局。

黄庭晖:我对大写意的理解就是重在写,散诸怀抱、笔墨纵横、直抒胸臆。中国大写意画涵盖了15个字:“点、线、面、黑、白、灰、精、气、神、儒、释、道、笔、墨、水”,作画者应将这15个字领会好,用笔、墨、水进行纸上阴阳的调和,于画中体现中国文人画的精神。此外字也一定要跟画融为一体。于仁祝:我最初学习的是工笔画,在对大写意慢慢了解以后,发现大写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画的意趣,寥寥几笔就能展现中国画的笔墨味道。刘鹏:在齐白石、吴昌硕时代,大写意绘画被称为“金石画派”,强调画里要有金石气,画里的“古”要从书法用笔中来,从篆刻对于金石气的追求中来。我从事书法、篆刻三十多年,这对于我的大写意绘画非常受益。刘玉婉:这幅作品我通过写意的方式画了一个山茶花,非常喜庆而且很有新年味道。我是歌唱演员,经过三四十年的歌唱积累,还有在舞台上表演的歌剧、音乐剧都让我沉淀下来了,我可以画出我想要的感觉,心情跟性情都在我的手上。

张逊:我是个零基础学员,在跟先生学习之前没学过画,但是我的书法基础要好一些,因此在学画过程中入手比较快。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我根据先生平常教的技巧,以书法用笔写出来,比如这只小鸟,虽然很小却笔笔分明,它不是涂抹出来的,放大一看笔笔见笔。

马宏伟:大写意国画对基础教育来讲是非常宝贵的,我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研究者,能够为中国教育尽微薄之力,为孩子们传授大写意国画的实际运用技巧,感到非常荣幸。

刘少白:这次展览是对吴先生近年来教学成果的一次综合汇报,大家都非常认真。我的这幅作品是秋天的海棠,一枝独秀。郑板桥说过“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有时一枝花反而可以有无尽的天地,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王迪:我这次的参展作品是用折枝的方式画了一小株南天竹。南天竹寓意健康、吉祥、好运,我想借此来祝福此次迎春纳福展览成功举办。

于国良:这幅作品是我最喜欢画的一个题材——牡丹,我想把牡丹的洒脱、大气和雍容华贵通过作品呈现出来。

杨亚茹:我画的这幅画运用了大写意和生宣工笔两种技法,通过这两种表现形式兼工带写。

董妮:我是画山水大写意的,这幅作品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构图的虚实疏密表现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

林家卫:今天我展示的这幅作品叫《松鹤延年》,寓意吉祥如意、延年益寿。

王菁菁:我画的作品是一个葫芦,寓意“福禄”。马上就要到新年了,祝福大家“福禄双全”。

李锐:这次参展我写了一首张旭的诗《山中留客》,它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在和煦的阳光下万物生机勃勃。

张安涛:我这幅作品画的是小鱼和睡莲,它是现代构成与传统笔墨的结合。

中国文化的特征是积淀传承,中国画尤其如此。从对法的正确认识到书法、画法和心法,唯对艺术孜孜不倦、朝斯夕斯,方能融会贯通、落笔生辉。

聚雅集贤、共襄其盛,通过今天的访谈,我感受到中国画的发展需要一批批具有综合文化素养的艺术传承者来支撑,同时也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中国画的魅力在于只有你走进去才能真正感悟到它的精髓,不管是作为职业还是爱好,我都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艺术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丛薇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海南卫视《艺术与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11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