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老宅时尚园艺欧式田园中式乡村

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萧江说:

在外多年,厌倦了都市,有幸家乡处于自然人文荟萃的古徽州地带,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归。因自小偏爱园艺,渴望拥有一方小院,山水为邻,种花养草,静候四季轮回。心之所往,因梦而驰。

离开家乡安徽绩溪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虽然在深圳打拼多年事业小有成就,但萧江却一直难以忘怀老家那青绿苍翠的山林、每年春天山坡上盛开的杜鹃、紫藤和桐花;山泉里的菖蒲、苔藓;小村旁一条小溪顺流而下,卵石上飞溅出美丽的水花。

萧江是极其喜爱花草的,小时候别人拿了压岁钱会去买糖吃,他却攒着,等集市的时候去买上几盆花回来养。后来去了深圳,慢慢地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萧江还是会在阳台上种上花草植物,以至于到后来增加到无法下脚,有个院子的梦想开始萌发。

偶入花友这个圈子是前几年的事情了,萧江时有上网,看到花卉论坛,他也忍不住发些阳台上花草图片和大家分享,渐渐地有了更多爱花的同道朋友。聊起他美丽的家乡绩溪,淡淡的却散不尽的乡愁。有一天萧江发帖感慨:“如果要等到60岁才回乡,那何时是个头啊?”花友们却异口同声地支持:“你的家乡那么美,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一般,如果有这样的家乡,我们呆着都会不想走的,何必等到60岁?”

带着这个念头,萧江回去老家考察,其实因为出去得早,对于老家已经有些陌生。这一次回去却坚定了他回老家的想法。虽然爱人和孩子都习惯了都市的生活,还有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顾虑,可是对于萧江,不仅是丢不开的乡愁,他更想尝试把徽文化和时尚园艺做结合,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萧江熙苑”。

房屋和主体庭院的建设开始于年6月,依着原来的老建筑,萧江和朋友一起画了几张非专业图就开始动工了。现在的建筑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的,和工匠之间不断沟通,施工中不断调整。很多徽派老宅的手艺近乎失传,萧江想方设法请到一些民间的老艺人,门楼、手工画、马头、滴水瓦等尽量遵循传统的模式。现在看到的“萧江熙苑”背山面水,外观徽派为主,粉墙黛瓦,鳞次栉比。

院子里很多材料都是附近村落或山里搜寻来的。比如通向菜地的小径用的是附近村落淘回的老麻石板,粗犷复古、质朴耐看;一层5个不同规则的花池则采用河边捡回的河卵石垒砌和围砌,种上了广玉兰、桂花、紫薇、红枫、南天竹及一些草花,萧江笑称为“乡村风”;而用老砖块砌成花池及花台,又被他称为“怀旧风”。

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很多皖南的老宅子都渐渐废弃,鲜有人迹,萧江到处搜寻,在村民们看着极不起眼的旧石块、破罐子、老房子拆下的旧窗棂,甚至是长满青苔的木头拎桶,在萧江的眼里都成了宝贝,如获至宝地请入家中,种上花草植物。那些老物件,或长满了青苔,或已磕破了半角,带着岁月的痕迹,在萧江的手里,焕发了新的生机。

几年下来,“萧江熙苑”渐渐地打磨布置,把徽派文化和时尚园艺紧密融合,成了现在独一无二的混搭风庭院:长廊美人靠椅下一洼清水一簇莲,几尾红鲤戏池中,长廊一角种上了竹,正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旁的多肉区则大量利用了乡村旧陶罐、老石器,与多肉植物搭配,而天使、鸭子、青蛙等园艺小杂货布置其中,却也并无冲突;亦有高低石器搭配打坐的猫,清静寂定、禅意许许;还有与老木花窗构件组合做背景,旧罐种植的多肉盆栽置于石上,浓浓的年代感油然呈现。用旧物搭配营造的园艺意境,更能赋予院子内涵和品位。

在院门楼与宅正门之间以一组简欧田园屏风分割,一解决了门对门的风水忌讳之说,二绕过屏风,是内花园的场地。两区之间不至于一眼望到底,增加了层次感。屏风区配以旧水缸种上碗莲,老坛子插上乡野芒花,原木三层架摆上各式旧陶罐,青苔老砖组在背光面,欧式田园与中式乡村撞出了个乡村田园混搭风。

“虽不讲究,也并非专业,但一石一水一浮萍,一花一草一庭院,此生足矣。”萧江坦言,造园的过程虽然艰辛,却收获满满,有这样一方小院,种花种菜,经常有志同道合的花友过来拜访,进行一场花事的对话。简单地说,那就是他心中的诗和远方了。

记者丨徐梦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5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