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的秋天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这明亮的秋天,太美丽。每天都觉得来不及。抛书进山……几乎隔日就要上山一次。今天来灵谷寺看桂花,顺便吃碗素面。找一棵大树,坐下面,有僧人在远处诵经,心里是满满的快乐。黄栌的叶子已经变色,但鸡爪槭和无梁殿前的几棵大银杏还没黄,青青黄黄的,层层叠叠映在蓝天的底色山谷,也在空气里弹起了色彩的奏鸣曲。

去素面馆,其实就是树林里的一小片空地,几间清透的玻璃房,一间煮面间,地上散落着一些座位,身处山中,又近寺庙,环境好。一碗面(只有一款,我没有加蛋)等了很久,我摊开带来的书,听听旁边的客人们闲聊,并不焦虑。左边是一个画了淡妆的姑娘,说是居士,每个月都来烧香,先拿了面的候位牌,再去庙里进香,回来时也轮到她的面了。右边也有两个姑娘,一个特别俏丽活泼,也是来进香的,拿了隔壁桌子上的插花来摆拍,又香喷喷地吃着自带的牛肉。

不知是因为环境宁静,还是笃信佛教的人都心平气和,觉得她们身上都有一种无锋的祥和,吃牛肉的姑娘看看我很关切地说:“你菜都吃完了,面怎么办?”碗里只有几根青菜、一个大圆蘑菇和两块素鸡,好像除了我妈以外,没人关心过我这种饮食习惯。后来我看完桂花出来,迎面有遇到她,她毫无间隙地向我做鬼脸打招呼……我是个戒心很重、冷淡不亲人的冷面(原谅我是天蝎座),却喜欢这很容易打开自己的阳光可亲之人。

灵谷寺里相较于市区的鸡鸣寺,安静了许多,别院里,有尼姑在扫尘,蒲团晒在迎光的长廊上,植物们都养得极好,碗莲的叶子伸出了水面,花儿也都安详地应季而开,或是落下,植物们也许比人更懂得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寺外的猫儿都不怕人,镇定地吃饱了它们的猫粮才走。一个能让动物和植物都安心的地方,让人觉得格外安全……这个情境,成了我的情绪灭火储备,下山回家之后,每当烦乱时,我都会想起那个静谧的午后,小竹林边的窃窃人语、花影、香烟、佛猫们,然后心里的燥热,就会被那静意所浸染,一点点清凉起来。

也去植物园,火棘、琼花、香椽、木瓜、龙葵、石楠、荚迷、海棠、枸骨、南天竹、秤锤树都结果了,要拍照、做自然笔记。荚迷的果实红彤彤的,晶莹璀璨;龙葵的果实,隐居在小道边的小灌木里,我躲开来往车辆,一点点的细细地找;木瓜的果实很大,像橄榄球,是秋游的小朋友热爱的玩具;火棘果是橙黄的,在阳光下简直是金灿灿;海棠也结果了,散放枝头,秤锤的果实形状别致,是风中摇摆的小铜钟;捡了南天竹的红果子回来插瓶,可惜没到腊梅盛开,不然是案头清供的绝配。

香橼我也捡了,想拿来闻香。夜读时四下安静,听到不知哪里传出的低微的如水初沸的声音,到处寻找声源,才发现是香橼的内部发出的,切开一看,密密麻麻的蛆,吓得尖叫一声,裹了三层塑料袋扔出去。定心一回想,不对,应该是果蝇的幼虫,准备在果肉里孵化的才对。所以果农才要打农药嘛。生活对于文艺青年真是残酷啊,难得情调一把,还给我整上这么多果蝇。

拍了半天果子,找了棵大枫杨树,在树荫下歇歇。想起皮皮小的时候,我们常带着画架、寿司和烤鸭上山,玩上半天。现在她功课越来越忙,我也少了一个玩伴。那天她也在秋游,就在山下的白马公园,我给她发短信:“我在你上方的植物园哦,记得把昨天买的零食分给小朋友吃”……我记得她好朋友爱吃烤青豆,昨天特地多买了几份,谢谢她陪伴我内向的孩子。小朋友长大了,慢慢长出自己的社交网络――坐在植物园树下的老母亲,感慨起来。

30号,终于挤出一天,坐了火车,直奔常州。“金玉玲珑—大明王室宝藏展”展快撤展了——这个展的展品,是从湖北博物馆调到常州博物馆来的,殊为不易。

“珠玉同金器的结合,流行且成熟于明朝,金与玉的镂空作,明人更是喜称其为“玲珑”。金玉之器,因其雍容华贵之色,素来备受大明王室宗藩的喜爱。”牡丹花鬓钗、毛女簪、金镶黄宝帽顶,在扬之水的《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紫禁城出版社)里都曾经一睹芳容(她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明代金饰),但是见到实物,感受迥乎不同。

平心而论,紫禁城出版社的书都美轮美奂,装帧精美之极,为纸质书的极品。而且图片经过调色、印制在铜版纸上,更是色泽焕发,可是实物更有生命感:有的宝珠脱落了,更显沧桑;有只莲花碗,不知是在挖掘还是时空辗转中,走了形;有的印章在碗底,被小小的底部镜子反照出来,我一点点读那被时光磨花了的题款;有只装茶叶的母子盒,只比拇指大一些,上面放了放大镜,我得以辨识出花瓣细节。还有一整套的明代头面,从花簪到挑心:桃花、菊花、莲花,满满簇簇的聚在一个头面上……我不知道是哪一双手,一点点雕出这些满池娇,就像我不知道,哪一个古人,在芳草萋萋的水畔,吟出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时间打败了一切,却唯独无法战胜美的流传。

连展品的说明,都写的简洁优美,颇有扬女史之文风,用古中国的笔记笔法白描人事的高手,我觉得有:汪曾祺、阿城,还有扬女史。世人都知道她名物研究的精细,我却觉得《梵澄先生》写的如国画般干净清透,下笔是“扁”的,只寥寥素笔勾个精气神——而大多数文章里的人物速写,都是袭用西式立体人物构造法。

去了天心寺,寺塔下的小路,被香樟树的浓荫一路庇护,我走了很远很远——空里流霜不觉飞,而眼前,流淌在叶间的秋阳,是流金。

(部分展品图片来自网络)

黎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9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