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书摘寒汀笔下鸟,天下到处飞大

皮肤病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20322/10474668.html
    

《大师课堂——

江寒汀花鸟技法图解》

苏小松苏文轩编著

江寒汀绘

上海书画出版社

《大师课堂——江寒汀花鸟技法图解》系“大师课堂”系列最新推出的一种,对江寒汀的小写意花鸟画技法作了详细的解读,将其画稿、作品与古代绘画相互对比,阐述花鸟画技法的来龙去脉。本书分:禽鸟、花卉、蔬果、其他动物四个部分,基本涵盖了花鸟画的各个重要元素,为读者由浅入深学习花鸟画提供了极为实用的参考资料。

本书由苏小松先生(江寒汀再传弟子)与其子苏文轩先生编著。小松先生为本书的编排、分类、甄别、选图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文轩先生则为本书撰文,对技法作了详细地解读。本文为苏文轩先生在编写此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在此分享给读者朋友。

寒汀笔下鸟,天下到处飞

《大师课堂——江寒汀花鸟技法图解》编后记

文/苏文轩

“大师课堂”是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的一套聚焦于近现代传统派大家,通过画稿、作品与古画结合对比的形式解析传统国画技法的丛书。其实在最初约稿时,编辑是希望家严与我各自承担一本“大师课堂”的编撰工作,即由苏小松先生撰写《张大千山水技法图解》,而由我来撰写《江寒汀花鸟技法图解》。家严以“师出无名”的原因推却了张大千一书的撰写,转而以江寒汀再传弟子的身份支持我完成《江寒汀花鸟技法图解》。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家严大量技法层面的指授与支持,最终得以顺利完成此书。在此,我想首先感谢家严对于本书写作的支持。同时,也借此机会聊一下在撰写本书过程中的一些点滴与感想,以及书中所未涉及的关于江寒汀的故事,作为对本书内容的一些补充。

撰写技法书其实是一件颇让人纠结的事情。如同人说话时,并不会考虑舌头如何翻卷一样,技法对艺术家而言,在创作时亦是一种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习惯与本能。尤其是当艺术家未曾留下文字、口述资料或影像资料时,仅凭研究作品是颇难还原其绘制技法的。这或许便是撰写此书所遇到的最大难点:江寒汀作为传统派花鸟画大家,却未曾留下片语只字的著作,且受到了经济和时间的双重约束,也未能留下影像资料,故无论是其弟子、亲友的转述记录或是以真迹为对象的技法研究均非一手资料。因此,在撰写本书时,虽然亦对真迹与家严反复商讨,但时常徘徊在“唯恐言之不足”和“生怕画蛇添足”之间。

所幸的是,江寒汀先生尚留下为数不少的课徒稿与画稿,这些珍贵的画稿清晰地显示出江寒汀在描绘各种禽鸟、不同花卉时所用的手法。而在创作中,我们也可以见到大量与画稿中造型、技法类似的禽鸟与花卉。从中便可以窥探出,江寒汀是如何在创作中灵活、熟练运用这些技法的。同时,为了更好地还原江寒汀的技法,也需要研究其技法的渊源。这边需要大量研究古画,尤其是江寒汀着重师法的华嵒、虚谷、林良乃至宋代花鸟小品等等。如此方可以通过“两点构成的连线”更精准地还原江寒汀的艺术轨迹。

作为近现代海上最负盛名的花鸟画家之一,江寒汀先生出生于清朝末年,艺术成熟于民国,其启蒙老师陶松溪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以今天的视角看,陶松溪并非一流大家,但他深深扎根于传统绘画中,继承了清代绘画传统,为江寒汀指引了一条脉络清晰的学画之路。基于江寒汀的这段学画历程,以及他创作中对华嵒、虚谷等清人的借鉴,在本书的撰写中,参考了《芥子园画谱》中的技法及口诀,并以晚清民国时马企周《马骀画宝》中的文字资料作为修正,还原清代以来传统花鸟画技法的传承脉络。同时,本书也辅以现代关于鸟类的科学研究,纠正了旧时技法书中的一些谬误,形成了相对完整且清晰的脉络。通过这一研究手段,尽可能真实地向读者还原江寒汀的技法。

而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为了大量关于江寒汀创作的旁枝信息。为了书籍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不得不将很多构成“江寒汀艺术”的元素从文字中剥离出来。这也是我想在本文中与大家多聊聊的内容。

其一,我们对江寒汀技法的讨论集中于他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作品,即其壮年时期的作品,如本书大量引用的《百花百鸟图册》便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当我们面对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他已经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面目,与华嵒、虚谷等清代大家的风格拉开了距离。但事实上,江寒汀这一阶段的作品仍然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如本书中作于年的《南天竹》,便展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可能性,此图又似乎逐渐回归了虚谷的风格,意在摒弃一些花鸟画中易被人诟病的甜俗气息。这与同样是“四大花旦”之一的唐云先生,有时会借山水的笔墨作花鸟,从中寻求凝练厚重的旨趣,可谓殊途同归。回溯江寒汀的学画历程,从晚清入手,上溯明末清初,之后便有机缘得窥明贤或宋人片鳞。因此,在他的绘画相较于“四大花旦”中得其余三位唐云、张大壮、陆抑非,能更多地看到清人以前的传统,尤其得益于林良、吕纪颇多。

其二,是关于小写意的问题。由于在拍卖行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有机会接触一些尚无基础,却对传统文化有所喜爱的朋友。在他们的提问中,有一个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笔和大写意画都好理解,那什么是小写意?这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用语言回答。如果将绘画与书法作比较,可能这两者的关系类似于《书谱》中所论述的真书与草书的关系:“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成文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而小写意便类似于书体中的行书,不仅需要有笔墨趣味,且对物象的造型结构需要交代清晰,两者不可偏废。自古至今的画家中,能做到两全者实属寥寥。如果两者只能取其一,那么因为对写实性的要求,小写意花鸟画注定会舍弃笔墨,而取造型一端。江寒汀的壮年之作则将两端有机地结合在一处,他的禽鸟造型结构极其准确,姿态复又生动多姿,同时,笔墨趣味也自然蕴含其中。

其三,是江寒汀笔下的禽鸟种类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花鸟画,这也是其最负盛名之处,乃至张大壮先生有“寒汀笔下鸟,天下到处飞”之叹。如果仔细研究其笔下的禽鸟,造型结构是既传统又严谨的,其中一部分可以从画谱、画诀中寻找找到对应的图式,诸如八哥、喜鹊等常见的入画鸟类,甚至可以在古代画家的作品中寻找到对应的造型,如本书中有一开“八哥戏水”便来自于南宋画家所画的《浴禽图》。同时,其笔下还有一部分禽鸟则为传统花鸟画所无。在清末开埠后,不仅有数量庞大的舶来禽鸟进入人们的视野,照片的普及也使得画家更容易了解各种珍禽的特征。江寒汀便通过饲养与照片得以观察到这些舶来禽鸟的特征,极大地扩充了其笔下入画禽鸟的种类。在本书中,我们便可以领略到江寒汀在传统入画禽鸟之外,对于舶来鸟类独到的处理方式。

虽然江寒汀的作品中加入了相当数量的舶来物种,但始终保持了传统的文化内核,使用传统的笔墨趣味便是很重要的证明,而这也是小写意画的精神所在,纵使造型相似,但笔墨却能凸显出每一个艺术家的气质与特性。通过对比,这一特质更为明显:相较而言,“四大花旦”造型均根植于传统画法,但在笔墨趣味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如唐云的“老辣纵横”、陆抑非的“浓烈天真”、张大壮的“鲜美随性”以及江寒汀的“秀美爽利”,这种气质是不须文字说明,自然浮现在作品中的独有气息,也是艺术多样性的最好体现。

限于文字篇幅的限制,这里已经说得太多,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能对江寒汀的花鸟画以及传统花鸟画技法所了解,尤其是对广大爱好者在学习花鸟画的过程中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给予意见及批评,让我更多地从生活中学习艺术。

作者:苏文轩

资料: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辑:张静宜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jz/10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