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华手工”,进入温暖的手工世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人生八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世间之物,唯有茶,可以如此之俗,如此之雅。
喝茶,不但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心情,是茶、器、空间、声音、泡茶的动态整体融合。一间清雅茶室,不论大小,宽阔也好,狭小也罢。不拘地方,或山水间,或阳台上……累了乏了,冲一杯茶,让整个身心都舒缓下来。只要茶室是安宁的,那么茶也就是纯粹的。
茶室:择胜居
茶室:择胜居
茶主:俞挺,建筑师。在最轻的房子里,看各地最美的风景。
城市:临安市太阳公社
关键词:7天,山水间
这个世界很大,我想带着这个房子去看看。
它是那么轻,在里面灵魂没有枷锁。
蓬莱山,在何处?我欲乘此清风归去。
年9月9日,临安太阳公社,山水间,一座纸房子悄然落成。临湖而建,四四方方,倒影在水塘里,好似山水间的平行世界。尽管以绿竹为骨,纸房子依然很轻,总觉得它会乘风归去。近看,里面坐着三五人,举杯饮茶。是梦是幻,是古是今,糊涂了。
▲择山水而张幕,随节气来分茶。点香、煮水、冲茶,端坐择胜居,仿佛在诗中。
“这座纸房子是一个可移动的茶室。”屋主俞挺说,“我想证明3件事:古代文字记载是否可靠?是否可用当代技艺适当改写?明代茶寮的精神在于自在而非仪式。”明人喜品茶,往往专辟一室做茶寮,隐于其中细煎慢品。文人脾性,茶寮多在山水间,既可揽山水之胜,又能褪尘俗之累。如此看来,纸房子确有旧时风骨。
“做纸房子纯属偶然。”饮完一盅,俞挺谈及纸房子来历。某日见太阳公社的猪棚和风景,突然心血来潮,致电朋友,想要在这个黑猪会听着锣声跑、贵妃鸡停在竹棚里、水稻田是五颜六色的美丽农场里做个茶室。类似古代茶寮那样,敞开,人人皆可来饮,好似,在人与自然之间搭建一个平行世界。
作为建筑师,他立刻画了一张草图,灵感源自苏东坡的择胜亭(室外,为布)、王安石的暖阁(室内,为纸)、高濂的观雪庵(室外,为纸),所以得名择胜居。“希望是一个可以拆卸,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风雨的活动房子。”张开,便可看到大好河山;放下,三五好友,饮茶品酒,轻声欢语,直可忘忧。
俞挺找来雕塑家朱晨和好友孙田帮忙。“当时孙田在跟风筝艺人学传统风筝制作工艺,用的材料也是纸和竹,找他再合适不过。”看了草图,孙田很快把场地落实在太阳公社水库边,并会见了师傅,探讨了竹子的使用、建造、排水、开启、拆卸等诸多工艺。
择胜居七天而立,朱晨对建房过程做了详实记录,甚为有趣:
首日,清理碎石、伐竹。
这里依山傍水,环境宜人,远离了都市的喧嚣。
二日,搭顶部框架。
竹材由下而上从粗到细,不如木材来得忠诚。
三日,制顶部挡雨引流层、防雨层。
竹面破开成为了今日最多的工作。
如果用别的材料来做会很工整,
竹的倔强使得我们在制作上处处迁就……需要很大智慧。
四日,制竹窗。
遗憾新竹的翠绿,问师傅,答曰:时间会为它上色。
五日,制竹床。
周围邻居都来看我们做的“新鲜玩意”。
最终的空间高度比设计高10厘米,舒适度更好。
六日,防雨顶绷纸。
测试无积水,无漏水,心安。
七日,绷纸。期盼、欣慰、喜悦,
交织一起五味杂成。
遗憾自然是有的,“我原本是希望用高黎贡油纸,经过朱晨的破坏性测试后,才选定了普通油伞纸。”但当他们将择胜居左右窗支起,心情却激动得像水中涟漪,久久不能平息。“终于可以坐居望湖,可以听风饮茶了。”更让他们高兴的是,纸房子没用一颗钉子。“设计上我们师古人,制作上我们师造化。”
最后,他们邀请了藏家陈洁和服装设计师有章先生下临安,装饰、饮茶。
几笔勾勒,点点竹叶摇曳生姿。香云吉金,是画是诗也是茶。
择山水而张幕,随节气来分茶。点一炉香、煮一锅水、泡一壶茶。山水之间处处皆诗,择胜而居便在诗中。
茶室:茶之路
茶主:夏楠、马岭等媒体人。“一碗见人情,一室见天地。”
城市:上海某弄堂
关键词:枯山水、庭园
茶之路空间,在上海一个弄堂尽头。推开门是一个小小的庭院,树木长势喜人,丹桂、南天竹各自茂盛,地上铺满青苔,几枚鹅卵石铺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颇具禅意。
▲灰墙灰地,实木田字柜上摆着茶杯、花器、书籍,几分冷清,几分寂然,倒是喝茶的好地方。
步入室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壁龛中的照片。“没有用传统茶室的挂轴,而是采用了具有禅境的当代摄影作品,作为‘画’的元素。”夏楠说。室内同样很小,一方茶桌、一个田字柜、一张博古架,灰墙灰地,几分清冷,倒是个喝茶的好地方。
为什么叫茶之路?源于媒体出身的他们做的一期《茶之路》别册,“探访茶山茶人,追寻茶之真味”很受欢迎,继而成书出版,茶室念头由此诞生。
“我们相信已经找到了沟通情感的媒介,那就是茶。”被这句话打动,日本留学归来的康恒免费为他们设计庭园。为了营造距离感,将植物设计为近大远小,墙面也半遮半掩;为做出枯山水的禅意,院墙颜色、肌理都严格把控,仅是灰色便返工两次,因为不够“沉稳”。还有庭园的石头、室内看向庭园竹帘的垂挂位置都有讲究。
虽然从出概念到施工不过几天。但等待青苔长好树木生根已是几个月后了。“养护庭园时常会有惊喜,不时冒出几株蕨草,或一株彼岸花,或一根绵枣儿。”开幕日饮茶,便在园中折了一只南天竹、一根蕨草用作插花,算是他们浇灌的收获。
壁龛中的作品《微尘圣像》,是台湾牧师冯君蓝以其教友为模特创作的系列肖像作品。陶艺家安田猛提前赠送了花瓶,晓芳窑赠送了钧釉茶器,李永开带来银壶和银茶刀,吕楠寄来一大箱云南古树茶……
果然,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茶之路,才刚刚开始。
茶室:寻芳园
茶主:陈燕飞,设计师。
城市:上海
关键词:古今混搭
寻芳园在3楼,楼下是璞素设计工作室。一路上来,已是各种赞叹。走到3楼,简直要呼“你们也太会享受了”。
茶室四四方方,看得出是露台改造而成。东、北二墙以玻璃围合,并由地面砌了一面齐胸高的“紫竹墙”。竹杆端直挺秀,竹节星罗棋布,盘坐其间,若置身竹林。顶上天花板玻璃隔断,稀疏铺了一层竹竿,光线从缝隙中洒落,整个茶室影影绰绰。又垂下几张竹帘,宋人苏舜钦描写的“月光穿竹翠玲珑”应该就类似于这般景象。
茶室榻几架柜、书画瓷皿等一应俱全,却并不拘于古代陈设定势。左边宜家博古架,安放茶器,右边明时木制橱柜,安放茶叶;窗台上既有不锈钢榨汁器,也有古董石刻匾额“寻芳园”。古今中外,配得肆意潇洒。
“为什么茶室就不能有金属材质,古人都是从自身能够拿到的材料来做设计,如果当时有这些,他们一定会用。”陈燕飞笑。在研究了中国古代茶席典籍,体验了日本茶道后,他愈发反对那种拘谨的喝茶方式。
低矮茶几置于大块毯上,席地而坐,可茗茶品香;及手之处,可玩瓷赏石;起身俯瞰,楼下小院尽收眼底。喝茶,就要这么自在。
茶室:花屿
茶主:王苏,园艺设计师。“靠悠然南山,观两江相会。”
城市:重庆
关键词:花草、旧物
王苏的花屿,在25楼。走进去,入目皆是花草。多肉、苔藓各自成景,看得出是主人精心搭配。尤其那一整面墙的蕨草、绿萝,居然垂直生长,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里面有个斜面金属花架,把植物放进去自然会往外生长,正好挡住花架,看起就像垂直生长了。”王苏笑。空中花园的想法源自她儿时看父母种满花草的屋顶阳台,那般纯粹、快乐。这番小设计,算是圆了一个儿时的梦。
茶席简单,一张长桌,两根长凳,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老物件。见地方宽敞,她淘来一个藤编秋千架,又在架顶搭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围栏,把自己种的空气凤梨仔细搭上,做成植物帘子。
茶具朴素,瓷杯、木托,只为饮茶。江风习习,聚上三五好友,在此煮茶聊天,聊至兴起,爬上秋千,随意荡上一番,岂不有趣。即便孤身一人,也可举杯望月,对着浩浩荡荡的江水,心也飘然云上……
读书有书房,品茗亦有茶室。或一间竹屋,或一栋小宅,或高楼阳台,或天地之间……有心,茶便香。寻一个宁静的所在,煮水、冲茶、端起、放下,懂得茶,便懂得了人生。
文/陈丽萍图片提供/俞挺刘云龙璞素王苏花生
本文整理自年12月刊
尊重原创,欢迎转载
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详细要求
新增互动环节!
在每期头条的文末,增加“本君有赏”有奖问答。问题的答案可在前一天发布的文章中找到(今天例外),在今日文章下留言(留言内容须与今日文章相关)并答对问题,且获得最多点赞数者,可获赠《中华手工》往期杂志一本(随机送)。要知道《中华手工》的一些往期杂志快成珍贵的绝版了哦~
本君有赏
▲在昨天的《手作
羊毛毡灵感大爆发》中,本君用了这样一张头图。
那么问题来了:上图中作品的作者是谁?
由于昨天的疏忽,忘了在文中给提示,在这里补上:作者自创的品牌与羊、外婆、小女孩有关。
·END·
随手转发点赞,是手工酱的传统美德
可能你还想看:
《手作
羊毛毡灵感大爆炸!》
中华手工
传承文化引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