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鸟语花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生活意境。鸟类以其自由的灵魂、美丽的身姿、婉转的鸣唱而深受大众喜爱。同时,鸟类是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景观的变迁以及城市污染对城市鸟类造成了极大威胁。
因此,作为景观设计师在绿地规划、设计的同时,需要有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思想。更多地考虑野生鸟类及其他生物的的保育,并将鸟类作为一个重要的景观要素来对待,才能使城市景观富有灵气与活力。
2.华南地区野生鸟类保育的意义
华南地区是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其生态环境的优劣与野生鸟类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
当下,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野生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造成了极大破坏。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的任务刻不容缓。
城市绿地结构是鸟类栖息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在绿地设计的同时充分考虑鸟类与环境、鸟类与人类和谐共存,是对野生鸟类及其他生物保育的首要手段。修复被破坏的城市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景观,是景观设计师的天职所在。
另一方面,一个能够吸引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园林景观也必定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鸟类作为一个重要的景观要素,在园林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绿地设计与野生鸟类保育
3.1提高绿地面积
绿地面积是各物种丰富度的关键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城市鸟类种类丰富度与绿地面积之间存在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城市绿地的增加对鸟类多样性的保护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绿地面积的大小是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素。面积大的绿地具有更丰富的栖息地多样性,更大的内部生境,更稳定的物理环境,有利于缓解边缘效应和外界干扰,比面积小的绿地更适合鸟类长时间停留和生存。
3.2丰富景观异质性
在规划层面,丰富景观异质性就是在布置尽可能多的城市绿地的同时,避免千篇一律的景观。要因地制宜地为每一片园林确立其特色和主题,使城市绿地景观富有多样性。
在设计层面,需要在烘托园林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布置各种不同的植物景观,丰富植物垂直和水平结构的层次,巧妙运用地形、地貌的变化,营造丰富多样的栖息生境以满足不同鸟类对于不同生态位的需求。
鸟类的多样性与景观的异质程度密切相关。因为鸟类都有其各自偏好的栖息生境。在用地紧张的城市空间内,丰富景观异质性就是要在有限的绿地里创造尽可能多的、鸟类赖以生存的不同生境,这是城市鸟类保育的重要手段。
3.3绿色廊道建设及特殊空间绿化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得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质量急剧下降,栖息地面积日益缩小。尤其是栖息地逐渐岛屿化、破碎化的现状,对城市鸟类的繁衍与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栖息地破碎化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后果,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在澳大利亚西部,从欧洲人定居后93%的自然植被已严重破碎化,有41种鸟(接近区系种类的30%)的分布范围和个体丰富度正在减少。
对此,我们需要充分运用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回廊。设计不同的林带、行道树带、道路绿化带等将各个绿地连接起来,作为一项增加城市鸟类栖息地相互连接、发挥栖息地廊道作用和增强鸟类对栖息生境适应能力的有利措施。
此外,特殊空间绿化(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突破了传统的地面绿化形式,在不占用城市用地的情况下,扩大了城市绿量,增加了鸟类栖息生境和城市物种多样性,延长了鸟类的食物链。
特殊空间绿化不仅可以丰富鸟类的食物来源,为鸟类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还可以作为鸟类觅食和繁殖的踏脚石,减少鸟类在各绿地斑块间迁移的阻力,从而有利于鸟类物种的交流和增加其物种多样性。
3.4栽植鸟类的食源植物
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为鸟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一个生境能提供食物的多少,是其能否吸引鸟类前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3.4.1蜜源植物
叉尾太阳鸟(Aethopygachristinae)是华南地区最常见的食蜜鸟,尤爱吸食乔木或高大灌木的花蜜。另外暗绿绣眼鸟(Zosteropsjaponicus)偶尔也会在冬季啄食花瓣和花蜜。
常见的蜜源乔灌木有鸡冠刺桐(Erythrinacrista-galli)、木棉(Bombaxmalabaricum)、冬红(Holmskioldiasanguinea)等。
3.4.2结果植物
各种乡土植物的浆果、核果、蔷薇果、梨果均为鸟类的食物来源。尤其是色泽鲜艳、体积较小的果实特别受到鸟类青睐。
山稔(Rhodomyrtustomentosa)、虾子花(Woodfordiafruticosa)、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以及桑科(Moraceae)植物的果实均为鸟类喜食的果实。
特别是,华南地区是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中转和食物补给站。因此秋冬季挂果植物是越冬留鸟及迁徙候鸟重要的食物来源。
常见的秋冬季挂果植物有:
枸骨(Ilexcornuta)、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南天竹(Nandinadomesitic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十大功劳(Mahoniafortunei)、女贞(Ligustrumlucidum)、石楠(Photiniaserrulata)、枸杞(Lyciumchinense)、楝树(Meliaazedarach)、杨梅(Myricarubra)、海桐(Pittosporumtobira)等。
此外,各类颖果是食谷鸟的主要食源,常见的有禾本科(Poaceae)各属的植物。
4.华南地区城市空间常见野生鸟类及其食性和栖息地简介
小白腰雨燕(Apusnipalensis),雨燕科冬候鸟,食虫鸟。喜欢在开阔的空间(如小乔木或灌木丛上方、开阔水域上方)飞翔,一边飞行一边捕食昆虫。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chinensis),鸠鸽科留鸟,食谷鸟。偏好在平地活动。
普通翠鸟(Alcedoatthis),翠鸟科留鸟,食鱼鸟。一般栖息在水边乔木上。
家燕(Hirundorustica),燕科夏候鸟,食虫鸟。喜欢在开阔的空间(如小乔木或灌木丛上方、开阔水域上方)飞翔,一边飞行一边捕食昆虫。
白鹡鸰(Motacillaalba),鹡鸰科留鸟,食虫鸟。喜欢栖息在平地尤其是较大面积的草地,有时也见于水中浮叶根生植物(如睡莲科植物(Nymphaeaceae))等的叶片上活动。
寿带(Terpsiphoneparadisi),鹟科留鸟,食虫鸟。喜好在密林内活动。
叉尾太阳鸟(Aethopygachristinae),太阳鸟科留鸟,食蜜鸟。喜欢栖息在乔木或灌木枝条上。
红耳鹎(Pycnonotusjocosus),鹎科留鸟,食果鸟。对各种城市绿地环境都较为适应,常成小群活动。
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鹎科留鸟,杂食性鸟。对各种城市绿地环境都较为适应,常成小群活动。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伯劳科留鸟,肉食性鸟。常栖息在乔木上。
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椋鸟科留鸟,食虫鸟。对各种城市绿地环境都较为适应,有时还会栖息在各种人工构筑物上(如路灯、建筑屋顶等)。
黑领椋鸟(Sturnusnigricollis),椋鸟科留鸟,食虫鸟。对各种城市绿地环境都较为适应,最为常见于开阔草地上。
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椋鸟科冬候鸟,杂食性鸟类。常成大群在乔冠上层活动。
喜鹊(Picapica),鸦科留鸟,杂食性鸟类。喜好在乔冠中上层活动,有时也会在树底下活动。
红嘴蓝鹊(Urocissarythrorhyncha),鸦科留鸟,杂食性鸟类。喜好在乔冠中上层活动。
鹊鸲(Copsychussaularis),鸫科留鸟,食虫鸟。对各种城市绿地环境都较为适应。
乌鸫(Turdusmerula),鸫科冬候鸟,食果食虫鸟。在华南地区逗留的时间很长,偏好在疏林草地或开阔草地上活动。
画眉(Garrulaxcanorus),画眉科留鸟,食谷食虫鸟。喜好在乔冠中上层活动,也会在灌木丛和草地活动。
长尾缝叶莺(Orthotomussutorius),莺科留鸟,食虫鸟。喜好在乔冠中下层或灌木丛中活动。
暗绿绣眼鸟(Zosteropsjaponicus),绣眼鸟科留鸟,食虫鸟。常成群在乔冠中层或灌木丛中活动。
大山雀(Parusmajor),山雀科留鸟,食虫鸟。常成小群在乔冠中上层活动。
(树)麻雀(Passermontanus),雀科留鸟,食谷鸟。对各种城市绿地环境都较为适应,常成群活动。
白腰文鸟(Lonchurastriata),梅花雀科留鸟,食谷鸟。常成群在灌木层或草地上活动。
斑文鸟(Lonchurapunctulata),梅花雀科留鸟,食谷鸟。常成群在灌木层或草地上活动。
5.小结
据调查,鸟类普遍容易受居民喜爱和欢迎,是与人最为亲近的野生动物之一。
鸟类的移动能力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其在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控制植物虫害以及对野生植物的繁殖和扩散上,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可以说,鸟类既是城市居民的心灵伙伴,也是城市环境的生态需求。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城市居民越发地呼唤自然,能够与大自然亲昵互动的绿地景观必定会是今后的大势所趋。因此,在绿地设计的同时,保护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个机遇。
后记
本文希望从鸟类与植物的关系、鸟类与绿地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营造出不仅适宜人类,并且也适宜其他生物栖居的景观环境。同时也想借此机会为各位读者介绍一下城市中的野生鸟类——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美丽生灵。
在设计的时候,用充满爱与关怀的心、去白癜风治疗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