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55.html
年12月22日冬至
冬至这天,早上我又一次没能起的了床,时间在不停的闹钟声中走过,等我出门上课,还是没睡醒的神态。
我住的院子外对面的山上,白雪覆盖山峦,洁白中带着山的青蓝色,好久没出的太阳暖暖地照射着古城的一墙一瓦,因而我有种高原暖阳的错觉,这种印象大致像是西藏。或许西藏和水墨差的更多的不是雪域高原,更多的是太阳。小镇上真的冷起来了,我不长不高的鼻子头冷冷地,夜晚的房子里总感觉漏风,甚至流下一行泪,都不易自然风干。
更多时候我觉得少言少交往才是安全的,当然不要热心不要操心也就不会心烦不会心伤。没课的时候,我很少愿意待在人多的学校,在宿舍里工作,享受一个人的安宁和孤独。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行程二十几分钟,白天琐琐碎碎的事总是没完没了,晚上因各种事情和情绪,难得早睡,早上又起床困难,所以这一个月,我总是在打车上班。还没有完全适应的生活总不令人安心和满意,可以说,没有什么生活了,很多时间都给了工作。这不正确,这不应该是生活之道。
小镇的夜晚其实也算美,河水两岸是阑珊灯火,古城的楼阁随山建筑,高高低低,依偎山间。夜晚的小摊自打我们学校校门允许学生进出后活跃起来了,不像以前我晚上上完课后的那些夜晚,冷冷清清毫无一人。现在有一些年轻的身影,的确热闹点儿了。可,总归还是冷清的。让我屡屡伤感的是,我竟,在他乡的乡下,过着活。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曾经完全未知的地图板块上?为什么要寻求内心的慰藉?为什么无数次惶恐不安?为什么本无留恋去反认他乡?
夜晚真挺冷,站在桥头,感受着缕缕烟火的小镇,看河下静静的水,倒映着河岸古楼的阑珊之影,摇曳、荡漾,在夜光下,那稀疏摇晃的影子多想一个个年少未卜的梦啊
年12月26日
古镇上这几天总是出太阳,但持续时间并不长。某一个寒冷的下午,穿厚了衣服,与同行者在古镇上逛,周末的时候,所有的工作和生活都在那方小屋子里,真正地成了宅女。常念叨着一句话,这个地方其实客观上讲比我的家乡要美得多,可我怎么没有心思与闲暇记录那些美好了,也少去感受。她说,“你喜欢精神的生活哈,我也喜欢,这算是志趣相投了,但我也喜欢世俗的生活。”我低声答:“我也喜欢世俗的欢乐啊~”她去街上的卖饼摊上买了两个油饼子,分我一个她叫它“锅盔”,我说,这哪里是锅盔,是夹肉的油饼呀~我向来不喜欢在外面买些好吃的,也很少去尝试,她还在路边小摊上买了一碗毛血旺,河岸下的流水潺潺,隐约感受得到那冒着的冬日寒气,我陪她一起坐在小马扎上,她边吃边同小摊卖猪聊生意、问营生、说口味,不停地赞叹好吃,她总是笑着的,像没有愁绪没有担忧似的。那时我觉得,这才算是一个人的好生活。
我在一个古镇上,听当地人讲,地震过后这里修复了古镇房屋,建筑风格都基本是一致的,随处可见的石头墙、木质建筑、古典风与民族风兼容的木门木窗,连能够升起炊烟的普通人家,也是那般风格。沿着山路往上走,时不时有大卡车驶过,卷起层层尘土,我还很少走过这路。
山里的雾色浓厚,远处山角因为滑坡而正在修缮中,我们沿着滑坡的那座山的对面一条公路走,虽说是周末,公路两旁的小饭店小酒馆茶馆等极为冷清,偶尔见一个店面门前有几个搓麻将的年轻人,也许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或者见楼上喊话的阿姨,或者是在路旁厨房里烧菜的媳妇。
但万物还在生长,是热闹的。路旁许多地里有大白菜,正绿油油地包着心儿生长,这个地方白菜萝卜真是不少,几乎每个院子里或者门前都会插一些蔬菜秧儿,当我们行至一片菜地,几个妇人正在挖地种土豆,那片新翻的地里的白菜叶子边儿都要发黄了,他们在雾色深重的傍晚里弓着身子,边说话边劳作,像我的母亲那样。同事说想吃点他们自己种的菜,问过人家后在地里选了一个掰下来,但他们不要钱,同事便给了自己兜里和我兜里的糖果。
生活在这里的人算是野居了吧?我看到屋前的石阶上滴滴答答滴着水,屋后,鸭子在一河寒水中扑腾着翅膀,南天竹红艳独立,为寂寥的冬补了一笔暖色;屋顶的灰色瓦片上,长着抖落的或者被小鸟携来的小种子,一排排干瓜顺着藤蔓高高低低挂在瓦上,远处白白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小植物杂乱地在风中飞动,狗吠声、猫叫声,木楼里孩子的嬉闹声和谐地落下又升起。
古楼总是靠山而建,葱葱郁郁的松柏树在暮色将近的时空中隐隐约约,山脚下,有通往一条叫鹞子山的路,那里现在变成了雪山;也有民居,傍晚,他们生活做饭,废旧的木材在院子里乱七八糟地堆着,带着雨后生出的霉点,同这些寂寥的时光一样散乱,排排青瓦破旧而古朴,一缕缕青烟从屋后升起,蜿蜒飘向青天,那天变成了青蓝渐变的暮色天空,炊烟袅袅、青山隐隐,这是中国的乡居,那么宁静、质朴、寂寥。忽然,一只花猫轻轻走过废柴的小院,我喵呜一声,它回头看我一眼,继续走向了暮色渐深的木屋后。这山居生活离我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每一个存在于当下的日子都应该值得感恩、珍惜吧,平常生活最是真。
.12.29
寒潮来临,天气真冷了,火炉子、大雪、烤馍这些,是我印象中的冬天景象。有一周我老念叨着想看雪,她说带我去看学校后山的雪,我们谋划了几周,总是有事耽搁,终于等到某一个周末,如愿去了山后,同行者四人,带着零食与欢乐,把满目的雪景赏遍,家里的雪落在梯田上,是层层阶梯般的景象,这里的雪,在蜿蜿蜒的山顶,在长绿的松柏之上,在此山之外的隐隐那山。那一周我正无限烦心事缠身,每每与他们聚餐总是愁容满面,他们安慰我:不好好生活,管那么多干嘛?跟我们开心起来吧。果然,赏雪景不仅慰藉了思乡之情,更让我如释重负,回来后便觉得人和物皆可爱了,至少这段时间,以为无法应对的还是笑对,以为很重要的事情其实也就是件小事。
我还是会像孩子那样惊呼:哇!好美的雪啊!那是个晴天,好像是特意眷顾我们,晴天白雪最是别致,雪山洁白,映着天的蓝。路旁的长青竹叶上覆盖着雪,在冬日暖阳下滴着雪水融化的小珠儿,松树上也是,多么晶莹剔透呢。踏步赏雪,尝雪听风,这也是好生活。
今天不知道多少度,太冷了。我住的楼下有一颗很高的梅树,当我第一次发现一棵干枯的树上开了红梅时,心里欣喜万分,那天早晨灰蒙蒙的,我匆匆忙忙赶去学校上课,楼道上镂刻着菱形和梅花形的窗外映着红。我喜欢梅花的清香与雅致,但在我的家乡从未见过梅花,上学的时候,从网上买来了一棵梅树长在宿舍,每天数着它的花朵,赞叹着它的清香,给家里也买了一盆,今年年初疫情在家,每天早上做的事就是把梅花抱到阳光下,做些小拍摄。这里也不是梅的故乡,但总能寻到,现在每天回房子,我都要站在树底下看会儿梅,还会和楼底下的居民讨论这梅树。每一天它的花苞增多,梅枝弯曲,在我的窗外,给我新的希望。学校里也有几棵梅树,在池塘上面的古亭旁,分外别致。
美无处不在,有时候行至山间,看野草生长,未见过的植物有着衰败萧瑟之美,拾来一两支,便可插花至室内,颇有简约古朴之风;有时候在镇上的花店买些花。以为会开很短时间,结果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花儿依旧新鲜。在这里,房子是我的居所,我的生活,我的态度,我的栖息之所,不管它是否诗意。忙碌的时候,房子里堆满了学生的纸质材料、书籍、电脑,它是我的工作室;稍微闲的时候,它是我慢煮茶、看诗书、听雅韵的小空间,我常常等待一缕光透窗而过。我常常想过这样安逸的生活,可是哪里有真正的安逸可言呢,能得一时,便一时吧。
热茶慢煮,案上一枝花,煮茶味和花味交融,散布于这个小空间。深知,每一个用文字记录的日子都是当下的幸福。
近一个月组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