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花式玩石四法下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与园林结合的布置方式

(一)孤置与对置、群置

园林赏石分为孤置、对置和群置。孤置的石峰,一般对石峰的美感要求较高。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就是大型孤置石峰,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北宋徽宗的“花石纲”。故宫御花园的东南和西南入口处的红墙前,亦各布置了一座孤置的石峰,作为花园入口空间的转折交代。孤峰在自然山水中也经常遇到,自然山水中的孤峰原型为园林的孤置石峰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黄山的“飞来石”“猴子观海”,承德的“磬锤峰”“蛤蟆石”等,都是奇特孤峰的典型代表。

上海豫园玉玲珑

黄山飞来石

对置欣赏的石峰也很多。故宫中一些石峰采用对置于建筑两侧的布置手法,和中正平和的对称建筑空间交相呼应,取得了极好的欣赏效果。故宫中的石峰采用对称式的对置时,石峰的大小大致相当,石种一致,基座相同。

故宫抚辰殿(俞莹/摄)

对置还有另外一种情形——蹲配。蹲配为园林置石的一种形式,通常在假山踏垛的两侧,为了遮蔽踏垛两侧层层叠砌而不易处理的侧面,同时还兼备垂带和门口对置装饰作用。蹲配由蹲与配组成,体量大而高者称为“蹲”,体量小而低者称为“配”。蹲配是不对称的园林赏石对置形式。

群置在园林中采用的也较为广泛。群置一般适用于单体不甚美观的赏石的布置,通过成组的赏石布置,形成石峰间动态的呼应,构成让人不是着眼于单体美而是着眼于群体美的鉴赏,从而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园林中的群置,既有石峰的群置,也有假山的群置。群置既有仿照自然山体堆叠成若干山峰的,也有散置石峰形成完美构图的。北海的静心斋枕峦亭、沁泉廊一组院落空间,假山峰石就是采用群置的手法布置,北侧高起形成山峰,全园的石峰互相呼应,形成美感。苏州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其北侧的黄石假山,即采用黄石群置的手法,形成了动人的景致。

散置群置石峰。前述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中的春山,采用笋石散置的手法,形成独特的峰林效果,并点明了“春”的主题。日本园林中的山体,往往采用峰石散置的手法,对构图和峰石之间的呼应极其讲究,分主客山等,形成了富有禅意的画面。中国园林,反过来又学习了这些日本造园对中国园林的发展成果。

群峰在自然界中也有许多典型代表,如昆明的石林,就是自然界群峰的典型代表。在石林群峰之巅,设置一亭子,可以俯瞰群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昆明石林

(二)对景、框景与借景

在园林中,采用石峰作为对景,比比皆是。巨型天然石峰,有壮美之感,常常成为对景的对象。广东丹霞山,整个丹霞群峰以元阳石作为对景,气势宏伟,丹峰尽染。黄山北海宾馆,以“石猴观海”作为对景。此外,“飞来石”亦形成景区的对景。

广东丹霞山

在小园林中,采用石峰作为对景的也很多。如颐和园东宫门入口处,有一“寿星石”作为入口的对景和障景,位置十分突出。留园“华步小筑”、拙政园“海棠春坞”亦以一组峰石与植物组成的画面作为对景。

拙政园海棠春坞

以园石作为框景构图中心的例子也很多。苏州古园,园即是宅,宅即是园。园中建筑多小天井,因为天井是居住建筑通风采光的需要,又是组织屋面排水的需要。建筑的窗户既有开在庭院中的,又有开在小天井中的。这小小的天井十分狭窄,宽的不过1~2米,窄的只有几十厘米。就在这方寸天地之中,往往种几丛竹子或芭蕉,竖三两片峰石。植物和峰石要恰恰对着天井中的窗户,并由窗框框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苏州园林中的窗景

借景的典型例子是承德避暑山庄远借磬锤峰。

承德避暑山庄及远处的磬锤峰

(三)引导与暗示

观赏石在园林空间中有特定的引导与暗示的作用。

首先是涉门成趣,就是在园中入口处布置峰石,形成障景,以达到园林空间“欲扬先抑”的目的。苏州拙政园腰门与远香堂之间,即构筑有一组峰石,将主体建筑远香堂遮住,形成欲扬先抑的趣味空间,引导和暗示游人移步前行,最终到达主体建筑前,突然豁然开朗。北京恭王府花园、颐和园东宫门亦采用此种引导空间的方式。

北京恭王府(尚悦/摄)

其次是因石成路。景是名胜或园林中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观赏石和动人的山石往往成为这途中不断出现,一一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景。许多著名的山岳名胜都以石头为景,引导游人前行。著名的黄山有猴子观海、梦笔生花、蓬莱三岛、飞来石、仙人脱靴……无数这样的石景引导着游人不断向前。中小园之中,亦常以园石作为视线的焦点,引导游线。

87版《红楼梦》片头的飞来石

(四)主从与重点

园林赏石十分注重峰石的主从与重点。

一是注重画面内峰石的主从与重点。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置石小品,主峰和配石的主次关系十分清晰,以低矮的宾辅石峰衬托高大的主峰,再加上适当的植物配置,形成完美的画面。

二是院落空间内注重峰石的主次关系。苏州留园冠云峰所在的院落,其他峰石都比较矮小,只有冠云峰独峰插云,相互间形成对比关系。

三是注重全园的峰石的主次关系。在中国园林中,主山和次山的分别十分清晰。苏州网师园中,黄石假山为主山,其他山体为次山。在景区中,主峰与次峰的关系亦十分清晰。

留园冠云峰(尚悦/摄)

园林中各种要素与峰石的主从关系亦十分重要。北京北海静心斋水院中心,立一孤峰,成为整个院落的视觉焦点。多数情况下,赏石则作为园林建筑的配景。而赏石与植物的关系则处理得更为灵活,需要赏石作为主景,即以赏石作为主景;需要植物作为主景,即以赏石作为配景。

(五)尺度与比例

峰石的尺度与比例是园林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与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共同决定整个空间关系是否得当。

首先是尺度。石峰的大小对园林空间至关重要。中国园林讲究“小中见大”,就是在园中以小尺度的假山峰石表现大尺度的山峰。园中的山峰多讲究小中见大,就是山峰的体量不宜过大,否则会显得园中空间拥塞。小尺度的峰石,利于让游人感到园中空间的开阔舒展。

其次是比例。中国画论中说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就说明了山、植物、马和人的比例关系。在园中,这种比例关系虽然与绘画并不完全相同,却依然存在。如园中山与建筑的比例关系,就是需要重点处理的。

苏州留园(尚悦/摄)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中,主体建筑涵远堂北侧的山体处理,即是成功的一例。涵远堂建筑高大雄伟,其后的山体,如果体量不足,则不足以表现咫尺山林。可是,北侧的山却实在是不够高大,为此,设计者将山体与建筑的距离缩小,采用压缩视距的方法,产生近大远小的感受,同时通过压缩视距,增大了欣赏山体的视角,使游人感受到山体的雄伟。

(六)赏石与其他园林要素

园石与园林建筑的关系十分密切,常用来丰富建筑和改变建筑单调乏味的形态,为建筑平添生趣。建筑的墙面多成直角转折。这些拐角的外角和内角的线条都比较单调、平滞,常以山石来美化这些墙角。对于外墙角,山石成环抱之势,紧包基角墙面,称为抱角。对于墙内角,以山石填镶其中,称为镶隅。在苏州古园中,抱角和镶隅很常见。

苏州古园中还常用园石作为建筑的构件。拙政园的浮廊,其下临水,用园石替代柱子,使廊子浮于水面之上。网师园中的月到风来亭,其下亦采用假山石作为基础。此外,假山石还可做建筑的台阶,称为如意踏跺。

拙政园浮廊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园石与建筑结合,大大丰富了建筑的立面,改善了建筑的单调呆板,使园林建筑活泼起来。又如前文所述,建筑的门窗常取山石作为框景。在园林建筑中,建筑与山石的结合十分密切,如七星岩豁然亭,位于山洞的出口处,取从狭长的山洞出来时“豁然开朗”之意,用建筑点名山洞的主题。

园石与植物的配合也很密切。在中国园林中,几乎有石必有植物。竹石、蕉石相搭配是最常见的情形。郑板桥的画作中几乎只有竹石和兰共同构成的画面,却极富美感。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就说明了竹子在园居生活之中的重要性。可是,光有竹子是不够的,必须搭配几方赏石。赏石还可与海棠、紫藤、山茶、凌霄、南天竹等许多植物相搭配,共同构成完整的画面。在自然景物中,石与植物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苏州留园(尚悦/摄)

黄山上,奇松怪石成为绝配。在植物与石的关系中,很重要的是植物与石的比例关系。只有处理好了这一比例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欣赏效果,也才能获得美的画面。

黄山迎客松与山石

园石与水的关系亦十分密切。山环水抱,就说明了山水相依的关系。而在中国园林中的山,有很大一部分是石山。山水相依即是石和水的关系密切。文震亨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就说明了石和水都是传统庭园必不可少的要素。

广东清晖园(尚悦/摄)

园林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无论是静态水还是动态水,都与石密不可分。静态水的矶岸,往往采用山石构筑。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小院中的一泓泉水,临泉水的石矶,在靠近水面的地方,逐级跌落,最后十分贴近水面,蹲下去捧一泓泉水,心境释然。动态水更是与石密切相关。颐和园谐趣园玉琴峡的跌水,撞击石岸,产生出琤琮的声音,音韵之美,宛若“玉琴”的天籁之音,故得名“玉琴峡”。另外,北海静心斋可谓石水结合的典范。

北海静心斋

北海静心斋沁泉廊

结束语

园林与赏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相得益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园林和赏石都面临着在继承传统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发展的任务。在这一进程之中,园林和赏石一定会结合得愈加紧密,共同为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出贡献。(完)

整理:尚悦

中国观赏石协会主管主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传播平台

第8期

“石事动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jz/5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