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制图材质

北京扁平疣诚信医院治疗怎么样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29835.html

宋代在制图材质上,出现了绢制地图、纸制地图、木刻地图、石刻地图并存的情形,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地图的繁荣。

丝织品是自秦汉以来使用最广泛的传统制图介质,宋代制作的大幅面地图一般都使用绢。《淳化天下图》幅面巨大,竟用绢百匹。沈括上《守令图》时被赐绢百匹,皇帝以绢赏赐可能与其用绢绘图有关。绢制地图在宋代是最常见的大幅面地图。

《地理图》(局部)

纸质地图是随着纸张的广泛应用、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曾经发现过汉代纸制地图的残片,但流传下来的最早的纸制地图始于宋代。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刻板印刷地图是宋代乾道元年(年)刻制的《十五国风(俗)地理之图》。李约瑟说:“这张图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是中国的第一张印刷地图。欧洲的第一张印刷地图要比它晚二百年左右。”我国现存最早刻印的历史地图集是南宋初年的《历代地理指掌图》,刻印者为“西川成都府市西俞家”,图后附有说明,在形式上类似今天的地图手册。此外,在淳煦四年()刻印的程大昌绘制的《禹贡山川地理图》,该图堪称宋刻本中的精品,它版框高19.1厘米,宽13.1厘米,版心有刻者名字,字体隽秀,墨迹清晰。总之,刻印的纸质地图促进了古代地图传播与应用,对于保存和流传古代地图也有重要意义。

十五国风地理之图

木刻地图,是使用木板雕刻或用木屑、熔蜡等堆制的立体地图。年,沈括在观察边防地区时,曾用木屑、面糊堆捏地形,后因天寒又改用熔蜡制作成立体地图,既真切又便于携带。后来,沈括又把它复制成木刻的立体地图,上呈朝廷。沈括的这一方法立刻受到重视与推广,于是边防地区纷纷制作木刻地图。南宋的黄裳也制作过木刻地图。王应麟在《玉海》中记载,黄裳献给朝廷的木刻地理图是能够分合拼装的,后来刻于苏州的《地理图》就是以黄裳所献地图为底图的。另外,朱熹在谈到黄裳的木刻地图时,还提到了他用胶泥堆制的地图模型。

《中国古代军事测绘史》一页

宋代石刻地图流传下来的较多,如《华夷图》、《九域守令图》、《禹迹图》、《地理图》、《平江图》、《长安图》等。碑林的《禹迹图》是金灭北宋后伪齐国的刻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用计里画方方法绘制的。图上共方格,注明“每方折地百里”,相当于1:万的比例尺。《禹迹图》以历史上的地理名著《禹贡》作为表现内容,是一幅全国地图。现存《禹迹图》还有年镇江府府学教授俞篪的刻石,此刻石的大小、内容与西安碑林的相同。石上刻有“元符三年()正月依长安本刊”,据此推断,西安和镇江的刻石源于西安的同一个版本的《禹迹图》。此外,据《山西通志?金石记》记载,在山西稷山县的关帝庙曾存放过《禹迹图》刻石。《平江图》是今苏州(宋代称平江)的城市地图,于南宋绍定二年()刻在石碑上,纵厘米,横厘米,比例尺为1:。学术界多数专家认为,《平江图》是平江府郡守李寿明绘制的。该图采取了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表示方法。城墙、水道、街区构成了平江城的基本轮廓,其平面位置比较准确,南北方向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对于重要的地形地物,则采用透视写景的方法,突出表示出来,比如山峦起伏,塔楼屹立,桥梁拱形跨越水道,城墙符号立体状耸立等,给人以立体感。《平江图》图面布局合理,内容丰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配置适当,真实地表现了平江府城的概貌。

《平江图》拓片

根据作者著《中国古代军事测绘史》编写。版权归作者寓公剑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jz/6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