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对宁国山核桃而言,或许今年的8月9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或者说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市政协山核桃产业转型升级资政会召开。政协万主席的专业水平和思考的深度超过很多从业者,他的敬业精神令我感佩不已。这次调研这是我所参加所有同类调研中,准备最充分,最认真、最有价值的一次,从市领导的态度看,应该也将会是最有价值的一次。
以下我更多是从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视角,基于我市实际,谈谈今后一产的发展思路,涉及的工作层面不仅仅限于林业部门,还包括水务、农业、财政等多个部门。其中有实践的总结,有未来的展望,其中也包括我个人的一些独立思考,抛砖引玉,仅供大家参考。
林业产业不同于工业产业,一个林业产业的发展高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全体从业者的生产水平;而这两者最终依靠的都是科技进步。
一、建立和完善技术体系(从实中来)
多年来,林业科技人员和一部分先知先觉的林农朋友一起,共同探索实践,构建了相对完整并且行之有效的一产实用技术体系。市林业局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主持制定林业行业标准1项,省级标准5项、科技成果3项,基本覆盖了一产的各个环节。我们在一线,这些标准和成果,都不是纸面文章,而是从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并已经得到实践的印证。
当然,我们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多空白,山核桃根腐病等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技术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建议加大投入力度,系统、深入、持续开展研究。
二、补足基础设施短板
(1)建立完善的林道体系。现代林业之所以称之为现代,道路是基础。完善的林道体系,可以节约劳动力,大幅提高劳动效率,还是运输有机肥上山、实施张网采收等措施得以实施的前置条件,虽然我市的南极乡、万家乡等示范基地已经建立了比较的完备林道体系,但从总体而言,我们的历史欠账很多,在毗邻的临安区,林区道路已经不在是热点问题。在此建议,保持林区道路的长期投入,提高林间主干道标准,适当降低道路补贴的规格要求,逐渐向林间作业道延伸。
(2)建设高山经济林灌溉体系。山核桃林生态系统不稳定的外在体现之一就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弱,近年来,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特别是高温干旱天气,年和年高温干旱大家应该记忆犹新,这一方面,我市水务部门做出了大量努力,特别是年开始实施的高山经济林节水灌溉项目,覆盖范围已超过1万亩,不仅实现抗旱灌溉的目的,将来还可以实现水肥药一体化,大面积高山经济林灌溉体系建设不仅在山核桃产区,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种创新;年,我市引进高山地面增雨烟炉,目前即将竣工的第一批10个烟炉,全部位于在山核桃主产区,每个烟炉可以覆盖5~10平方公里,至少可以覆盖山核桃产区20%的范围。就这两点工作而言,我们的工作领先于浙江临安。
三、坚持“三大效益”并重
这一部分涉及具体的经营管理环节。所谓三大效益,即“经济、生态、景观”三大效益,三者并不矛盾,实质上可以实现有机的统一。
(1)经济效益林农朋友们最关心。林农朋友们短视有他们的苦衷,很多时候,我们也一样。提高经济效益需要首先控制影响产量质量的重要病虫害,这一点只要严格按技术要求,可以解决主要问题;其次是依靠解决土壤退化问题。土壤是农业的根本,解决土壤退化问题是根本之策。以增施有机肥为前提,科学施肥,逐步改良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是有机质含量,举一个实例来说明我市目前的情况,年一项研究显示,产区土壤平均Ph值5.4,酸性样品数量占67.55%,对比历史数据,有一定的酸化倾向;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约2.5%,对比十年前,呈下降趋势。在禁用除草剂、果蒲还山的前提下,每年有机质只能提升0.1%,需要20~30年才能够追平日本苹果园现有水准。就目前山场的条件,大量运输有机肥具有相当困难,种植绿肥是一条重要解决途径,种植紫穗槐和油菜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既能水土保持又能恢复地力,需要重点推广。
(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远与近、表与里的关系,最终两者并行不悖。
目前出现的很多问题源头都来自长期连续使用除草剂,年开始,我市在全国产区率先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割灌机补贴,从每年使用2次除草剂的传统,进步为目前80%的林农每年使用割灌机和除草剂各一次,除草剂总量减少60%以上,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受损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林间良性林间植被的恢复仅仅是生态修复中最浅层次的恢复。
我们注意到,近三年来,由于收益不稳、林农节约成本、劳力不足、社会化服务不足、百草枯的禁用等因素影响,除草剂的使用呈V字形反转的趋势,形势十分严峻。当前处于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果不痛下决心变革采摘方式,从市级层面真金白银推动张网采收,将很难从根本上遏制这一趋势。同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一部分林农也开始觉醒并行动起来,这一点超出我的预期。截至目前为止,甲路镇石门村围网面积超过2千亩,南极乡梅村村仅金竹组结网面积超过1千亩,岛石镇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4年推广1万亩,每年亩。
(3)林业是乡村旅游乃至全域旅游中绿色或彩色的底色,发展景观林业是我市林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凡是冬季到过山核桃产区的朋友,都会震撼于大面积山核桃林的萧瑟景观,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冬季推广种植油菜,梅村村一些地方在春季成为花海,在林区,我们还推广日本矮化麦冬等冷季型草坪、零星补植南天竹、桂花乡土景观树种以进一步提升景观质量,在农旅融合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4)发展复合经营。我们建议山核桃一产的发展思路:适度、优质、多元。复合经营属于多元的范畴,其目的首先是短期内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乔灌木一体化,可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已经衰败的林分适宜放弃的放弃,适宜更新则更新,丰产林适宜混交则混交,适宜林下种植则林下种植。没有固定模式,种植业养殖业。
在低价值的茶园发展混交林,实施精准造林,解决了山核桃发展的空间问题。林下种植香榧和黄精、白芨、重楼、铁皮石斛等中药材,需要出台政策,合理引导,加以进一步示范推广。
四、重点推广三项新技术
(1)结网采收。前已备述。
以下两者都属于农林业领域的“机器换人”范畴,具有深刻意义。
(2)飞行器防治。适宜山区无人机防治技术或将很快实现突破,应用前景广阔。年我市在全国产区首次实施直升飞机防治。年以后,浙江临安区岛石镇飞防已成为常态化,每年飞防7~10万亩,飞机防治有面积限制,而大面积使用农药尤其是化学农药,利弊兼具,建议政府适当加以推动。(说到这里,我想给林农朋友们一点建议,即便在浙江,政府也不是大包大揽,以飞防为例,这三年的浙江的飞防,都是银坑、茶亭等村集体自发组织,林农自筹,岛石镇和临安区政府没有投入,我市的林农朋友同样要勇于尝试,增加投入,不要一味观望、等待,否则再好的技术也难以迅速推广。)
(2)单轨运输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山区运输物资的农用机械,目前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年开始,单轨运输机已纳入中央农机新产品试点补贴范围,年似乎是单轨运输机元年,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陆续出现第一条轨道。以浙江省为例,年补贴单轨运输机已突破条,轨道总长度超过5万米,补贴资金超过0万元。
五、创新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到实中去)
在体制和机制上大胆创新,建立更加契合新形势的林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
(1)改进推广方式。科技服务推广的作用在于引领与推动。运用传统方式+新媒体。山核桃林农7万多人,也就是1.5万个经营单位以上,而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散户经营的格局,当前的散户经营某种意义上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庞大的群体的技术的进步依靠的是理念的转变,林农这个群体,有一点像大象,推不动,如果能推的动话,一定是他自己想动,更新理念之路是一条艰辛之路。年开始,我们便开始运用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