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公元年,南宋建都临安,留下了年左右的历史。“吴山上,鼓楼下,官署里,坊巷间”,南宋皇城格局自此奠定。
南宋皇城小镇位于南宋临安城遗址核心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南宋皇城小镇总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起西湖大道,南至宋城路,西接南山路,东抵建国南路。核心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包含宫城内馒头山皇宫遗址、三省六部、太庙、二十三坊、鼓楼等区块;宫城外:清河坊、御街、五柳巷皇家园林、劳动路国学文化长廊等。
12月10日上午,九州漢學与西湖国学馆联合举办本期:
我们的读书日[君子六艺·射艺研习]
古钱塘城涌金门北出,吴山一碧如黛...
绿幕之中与西湖千年魂魄相守相依。
杭州西湖国学馆便坐落于此,南宋宫城外。
12.10上午
(回顾)
中国古代君子要学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射,就是射箭。古人同时把射艺上升为道,通过射箭,可以观察一个人的操守品德,所以有射以观德的说法。
射艺绝非简简单单地拉弓射箭,也非肤肤浅浅地以准为好,“道”更注重礼仪的训练和射的过程,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己。正所谓观一“射”,见一生。
杭州·孔庙
西湖国学馆
.12.10
[射艺讲座·射箭体验]
主讲人:王大庆、胡力晖
君子六艺·射艺研习
从弓箭起源说起...
投壶体验
射箭示范
射箭体验
现场围观与跃跃欲试者众...
下午,九州漢學与杭州市方志馆联合举办本期: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分论坛)汉服游园
12.10下午
(回顾)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助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服务当代传统文化市场,拓宽传统文化传播渠道,推动各组织团体转型升级,深化我国传统文化国际交流,分享传统文化发展经验12月10日九州漢學联合杭州市方志馆举办“十九大之后中华礼乐文明的重建与践行研讨会”分论坛之“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
杭州市·方志馆
.12.10
我们共同探讨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ing..]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联谊会
专题研讨
①汉服产业化发展
②汉文化教育与青少年培养计划
圆桌会议
③跨界合作项目对接
④汉家生活营合作事宜
⑤城市合伙人计划
何为“方志”
盛世年代,国家编史、地方修志、民间续谱似已成规律。即“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编史修志一直是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方志的“方”指的是“地方”,志是指“记载、记录”。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九州归汉,衣礼偕行
各地社团负责人/同袍合影
汉服游园
弈趣
主题交流
圆桌交流
年九州汉风文化节(第一次筹备会议)
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师友、同袍继续游览南宋皇城小镇核心区域,在这一袭繁华云烟里为本次两日主题论坛划上圆满句号。
清河坊
自古杭州繁华地。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
南宋时,清河坊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地。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这一带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杭州的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是清河坊街重要的文化艺术展示点。
鼓楼
位于浙江杭州吴山东面,南接十五奎巷,北临大井巷,东迎中河路,西靠伍公山,古为滨海敌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屡遭战火,明嘉靖四十年(年)再次重建,十年动乱时遭到拆除。
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复建杭州鼓楼完成,规制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风格,为明代鼓楼建筑之形式,重建后的鼓楼与吴山西面的城隍阁遥相呼应。
南宋皇城图·总览
杭州西湖国学馆
杭州西湖国学馆成立于年底,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与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创立,由文促会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林文物局)创办的,集国学启蒙、普及、相关非遗研究保护于一身的社会文化机构。国学馆秉承“国学在杭州国学在当代”的目标宗旨,围绕国学馆建设基地化、学术活动高端化和国学普及教育平民化的办学方向,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重要基地。
杭州市方志馆
由杭州市级文保单位汪宅改建而成。杭州市方志馆定位于“地情馆”,不管是杭州地方文化的历史课堂、研究基地和杭州对外宣传的窗口,也为国内方志馆的建设提供示范。每一位进入方志馆的参观者,能直接的感受杭州作为历史古城的浓郁文化氛围,以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到杭州地情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九州漢學
致力于优秀民族文化发掘,寻找中式生活美学,唤醒民族自信,继承宋代书院文化气象:修身、治学、济天下者,当眼界为上、胸襟为上、格局为上!“九州”意在心怀天下,扬我华夏衣冠威仪,诗书礼乐精粹。知行合一,促进当代汉文化研究与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衣冠上国,礼乐偕行聚四方之俊秀,非仅取于一域。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九州汉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