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雨
大朵
大朵开
昨日芒种,仲夏始.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黄帝内经素问
虞美人
楚汉相争,霸王兵败,被汉军层层围于垓下。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慷慨悲歌.虞姬含泪起舞以应.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忽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吻.
后来,虞姬的墓上盛开了一朵血红的花儿.叶儿相对而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幻化,弄衣翩跹.
由于这个得名的传说,虞美人在古代多寓意生死离别,悲歌.
虞美人多在春末夏初开放,花果期3-8月.花儿有四瓣,大小如同杯口,果实就在花中被花蕊包裹着.[时珍]言花开三天之后便凋谢了.而果实还会长在茎头.果实的大小如同马兜铃,上面有盖子,下面有蒂,很象酒瓶.现在的品种比较多,果实也有大小差异,句容这边的看到的普遍都比较小,如下图,而之前在黄山看到的是这个体积的两倍.
虞美人是罂粟科,罂粟属一年生草本.秋播春长,不耐移栽,花儿摘下之后也非常容易蔫耷.薄薄的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轻盈花冠似朵朵红云片片彩绸,无风亦似自摇,风动时更是飘然欲飞,随手放在白净的瓷瓶或者是土陶罐子的瓶中都极美.作为切花的花材需要在半开的时候就采下,然后立即投入温水中养护,防止汁液流失过多.这样处理之后瓶插的时间会长很多.
虞美人全株被伸展的刚毛,稀无毛。茎直立,高25-90厘米,有分枝。叶片轮廓披针形或狭卵形,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本草纲目中记载虞美人又名丽春花,也被成为赛牡丹,锦被花.种子被称为罂子粟,也称为米囊子,御米,象谷.可以上贡作为于山.嫩苗也可以食用,除热润燥,开胃厚肠.不过这个在其它的地方没找到相关的资料,还是谨慎食用的好.虞美人全株入药,含多种生物碱,有镇咳、止泻、镇痛、镇静等功效;种子含油40%以上,味甘,性平,无毒,祛风通气,祛除寒热.上文提到的像酒瓶一样的果实的壳也是以味药材,止泄痢,固脱肛.
玉簪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
“玉簪花,一名‘白萼’。二月生苗成丛,叶大如小团扇,七月初抽茎,茎有细叶十余,每叶出花一朵。花未开时,其形如玉搔头簪,洁白如玉。开时微绽,四出,中吐黄蕊,七须环列,一须独长,香甜袭人,朝开暮卷。"
-----清人陈淏子《花镜》
以上两图来自网络
第一次见到玉簪是黄山西递的查叔叔家,徽派小院,流水人家,跨过门前溪水上的水泥桥板就是叔叔家的三合院儿.进门的左右便是一个人造的水池,中间是林立的假山石,中间种着一株玉簪,叶片大而饱满,白绿相间的纹路,由于处于半阴的环境,那个绿翠生生的,整个叶片类似车前草的大版,卵状心形、卵形或卵圆形,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只是更加的气质和可爱.本草纲目中记载叶味甘,蛇虺螫伤,捣汁和酒服,以渣敷,中心留孔泄气.对于这株玉簪开花的样子印象就很模糊了,似乎是色白如玉,清秀莹润,故玉簪又名白鹤仙.
玉簪是天门冬科,玉簪属宿根多年生草本.去年在南屏附近的一个村子见到一种玉簪花儿是紫红色的.栽种在一个小院子的墙角一株南天竹下,生长的十分茂盛,花开幽香四溢.在疏离古意的南天竹茎叶衬托下,更显碧叶莹润,清秀挺拔,色紫微魅.花苞更是可爱而娇媚,玉簪也是因其花苞质地娇莹如玉,状似头簪而得名。花葶高40-80厘米,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花葶.花期6-10月.植物志上记载花清咽、利尿、通经,亦可供蔬食或作甜菜,但须去掉雄蕊。我已经跃跃欲试了,臆想吃完人也会美如花吧.玉簪根部亦壳入药,本草纲目言:捣汁服,解一切毒,下骨鲠,涂痈肿.
玉簪本是天上物,只因偶然落凡间。传说当年王母娘娘宴请众位仙女,兴致颇高,气氛太好,觥筹交错之间,酒不醉人人自醉,仙女们个个脸若桃花,云鬓松斜,宴罢蹬车回宫之际,玉簪坠落,无处寻觅,后来才知,已落入人间,化作了玉簪花。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
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
-----王安石
珍珠菜
清晰利落,神宁心静.
白色的小花一朵挨着一朵,像以串串小珍珠,故而得名珍珠菜.
又名狼尾花.
珍珠菜,植物志中最新更新是归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多年生草本,学名为虎尾草.在植物圈中有很多动物尾巴的称呼,像是狗尾巴草,就是由于它的花序比较细像狗狗的尾巴而得名的.而珍珠菜被称为狼尾草也被叫虎尾草就让我有些疑惑了.
珍珠草多年生草本,全株多少被黄褐色卷曲柔毛。根茎横走,淡红色。茎直立,高40-厘米,圆柱形,基部带红色不分枝。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又叫白花蒿,明日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无毒,营养丰富,全年可采摘嫩梢、嫩叶食用。含高钾低钠,各矿物质元素丰富,且是少病虫为害的佳菜良药。是潮州菜式中的必需品之一,用之作鸡蛋花汤、拌凉拌菜等。采其嫩茎叶素炒(或炒蛋)或做汤。
句容这边的山脚下丛生者很多,花开的时候片片洁白.总状花序顶生,花期4-6月.全草入药,味辛、微苦,平。清热化湿,消肿止痛。用于盗汗,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痛,湿疹,口腔破溃,疮疖,脚癣,疝气。云南民间用全草治疮疖、刀伤。一般是秋季采收,干草仙草都可以入药.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
秀雅疏离的苦楝落尽了细碎的繁花.记得她总是着生在高高的枝桠呀,为了近处一度她的风采还曾骑着小黑驴子跋山涉水去寻找.
以上
后续请听下回分解
呼呼~~
映山草木书院
掩映山下泉吟蛙鸣
读书读植物读心读世间
米襄相信泥土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