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新安村以民主法治努力打造新型未 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6041.html
一定要宽容过去,在那些孤儿的眼睛里
能看见的,只有干干净净
他们,她们,不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
现在的时光,原谅了过去的时光
一切不是最好的,一切也不是最差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一切都是不可复加的
佛门没有障眼法,一念一个天地
在法则之外,生命也在向阳而生
——寒潮《向阳而生》
南寺有个孤儿院(三章)
第一章——人不知人间有沧桑
年,冬月。
十里向南行,寒风吹破耳。应县南寺,像一个远道归乡人的心灵客栈,让途经者生生顿住匆匆的脚步,瞬间就默念出阿弥陀佛保佑平安。
寺庙,是荒野里最好的建筑。无论是硬山顶,还是歇山顶,只要有了廊檐的雕梁画栋,就会使整片的灰脊发射出琉璃一样的光芒,每一天都是雨后初晴。
见到住持释超育。他笑了,慈眉善目,问一声“来了?”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在一个叫“客堂”的地方,我们对坐下来,不必说出熟知的身份,仿佛早就见过似的。这是我们的缘份。
想问什么?
您想说什么,我就听什么。
那就先说说南寺的“前身”吧。
年3月,释超育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应县。家乡变化万千,却挡不住纷至沓来的辛酸的“前尘往事”。释超育泪眼模糊,找不到回家的路。他发愿,要建立一座“念佛堂”,随山河锦绣,念尘世花开。
自家老父的宅基地。春夏秋冬,风雨兼程,一座与普通民居相仿的四方院落终于建成,取名“南寺”,大门挂一“净土念佛堂”,从此便有了佛号声声……
年秋末初冬的早上,释超育照例早早打开了寺门。巷道是一如既往的清静,门前有一纸箱,箱里传出微弱的时断时续的声音。近前查看,是一名奄奄一息的弃婴。接下来的这几天,尽管释超育精心喂养,但这位双腿像麻花一样缠在一起的异形儿,不到十天就离世了,急促的,甚至没来得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两个月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寺院又接纳了第二个弃婴。这个也是男孩,患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十天后,又迎来一个唇腭裂,男孩。月底,又来一个脑瘫儿,女孩,牙都白白的了。在人们眼里,寺院那一声声阿弥陀佛,就是在负载尘世所有的苦难。寺院有神,神是万能的,会让自己的孩子活下来,长命百岁。或者根本就是,扔给佛家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眼不见,心不疼。
仿佛人间的苦难一直在如影随形,寺院里的残疾儿越来越多。释超育抱着这些孩子往返于太原、大同、医院,分身无术。他决定了,要开一座孤儿院。
紧邻寺院的几处民房,被释育超贷款买下了。打通阻隔的院墙,就是一处宽敞的院子。“随来圆孤儿院”成立了!孩子们有了自己温暖的家。
唇腭裂、心脏病、脑瘫、头上长包、身上长瘤、缺胳膊的,短腿的,似乎是老天爷在和这些小天使开的一个个玩笑,考验着人间的爱与残酷。几年下来,“随来圆孤儿院”成了一座事实上的“弃婴岛”。这些可怜的孩子,无辜地来到人世,又无辜地被抛出生命的轨道。有的孩子,衣服里填个纸条,写着出生的年月日,有的什么也没有,进院日,便成了出生日。每一个孩子过生日时,烛光亮起,一声声生日快乐,都刺疼着看护奶奶们的心。除了撒两行热泪,除了念阿弥陀佛,除了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还能做什么呢?
和每一位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他们都有超育师傅给取的乳名:华祥、爱祥、来祥、亲祥……
他们没有姓,就都随了超育师傅的俗家王姓。再取佛家法子辈一个“法”字,于是,他们的名字就都成了这样的:
王法亲、王法保、王法华、王法文、王法智、王法慧、王法吉、王法通、王法戒、王法定、王法真、王法香、王法存、王法天、王法义、王法普、王法菊、王法平、王法全、王法云、王法荣、王法九、王法鼓、王法米、王法油、王法柱、王法十、王法莲、王法中、王法润、王法贵、王法来、王法爱、王法善、王法财、王法顺……
相亲相爱一家人。大哥哥让着小弟妹,男娃让着女娃,能跑的让着能坐的。
四十天大的法亲,双脚患马蹄内翻足,要去太原做手术了。哥哥姐姐们眼睛齐刷刷目送他,挥手再见。在太原住院的三个月里,医生每天给做推拿,孩子疼得死去活来。医生说,不能心软,这是他的一生。在下狠心掰脚的一刹那,孩子撕心裂肺地生生地喊出一生“妈——”,撼天地泣鬼神,在场的医生护士泪雨纷纷……
痊愈后的小法亲回到了孤儿院,本以为一生的疼痛已受尽,没想到随着身体的发育生长,好好的双脚又逐渐长回到原来的样子——内翻足。育超师傅抱着他改道北京,希望求得更精准的治疗。挂号太难了,苦等两个月,没能排上去。孩子的病不能耽搁,医院。手术做了整整四个小时,半个月后,绑带打开,伤口已经腐烂,脚筋都看见了。育超师傅抱着瘦到一把骨头的孩子,说不出一句话来,而医院的十万手术费,五万元的催款单还装在兜里。
伤口愈合的五十多天里,输液、打针,敷药,小法亲眼睛是空洞的、无神的,如果有选择,他一定不会来这个痛苦的世间。
第二年春上,释超育抱着法亲再上北京。挂上号的那天,已经是半年以后,释超育紧紧抱起孩子,强忍着满眶的泪水,念一声阿弥陀佛。
住院、观察,几个权威医生紧急会诊,做出了最佳的治疗方案。又是几个小时漫长的手术,手术后每个星期查看一次,而每一次的伤口愈合度都令人满意。五十天后,小法亲基本痊愈,戴着矫治器,随师父回到了孤儿院,那年,他整两岁了。
十年过去了,这中间,每两年就得换三个矫治器,一个矫治器是五千元,而每换一个,得去北京两趟,一趟先去订,等人家按尺寸做好了,然后再去取。今年已经十二岁的法亲,迈着与常人无异的步子,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学堂,一起书声琅琅,想必,在他心里,超育师父早就是他的血脉亲人了吧。
法定,单脚内翻足。释超育带着他和他的保姆再去北医院。手术顺利,愈合顺利,三个人满心欢喜要回家了,但是就在上地铁时,提着大包小包的育超师傅仅差一步没有挤上去,眼巴巴看着载有保姆和法定的地铁徐徐离开。
命运如此多舛。
当释超育赶去火车站时,却遍寻不见法定他们俩的身影。发车时间到了,发车时间超了,火车渐行渐远,释育超手攥着三张火车票,一颗心掉入了冰窖。
他开始满北京寻找。
火车站、汽车站、张贴启事,每一辆出租车都在巡回播报……
毫无音讯。释超育快绝望了。
五天后,北京收容所给保姆的老家打去了电话,消息马上传给了如坐针毡的释超育,他喜极而泣。在佛门前,释超育被恩慈的佛特许了——大悲,大喜。
法莲三岁时得了紫癜。释超育带着她去北京诊治。第一次一住就是一个月,后来隔一段时间去一次,一次住半月,这一折腾,又是一年。
还有法荣、法米、法国、法财……,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段求医的艰辛之路。在释育超眼里,这些孩子就是一个个折翼天使,他有足够大的怀抱,给他们以温暖和爱。
据年统计,随来圆孤儿院共收养孤儿个。其中39个孤儿已经上学,分别在八小、二小、大黄巍、万发,一应开资,全部免费。脑瘫儿法华寄养在东张寨,患有癫痫病的快一岁的法国和患脑脊髓炎的八个月的法财,被北京仁爱基金会接去救治。
那么,剩下的68个呢?他们去了哪里?
释超育双手合十,一声阿弥陀佛。
有的孩子治好了,被寻来的父母要了回去,大多数的,因为医治无效,撒手人寰。
在当地的风俗里,夭折的孩子不能入土,必须扔在野外或者沟渠里,才能早早投胎一个好人家。
生命最短的那个孩子,从被抱进寺院到停止呼吸,不到一个小时,他甚至没来得及看一眼这个又爱又恨的花花世界。
月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两个月大时,被父母遗弃到南寺门口。由于体质不好,别的孩子一顿的奶量,他要分三次喂食才能完成。每有难受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哇哇大哭,已求得爷爷奶奶们的怀抱,而小月祥却只能大喘气,脸憋得黑紫,他也想哭,但没有力气。
大约两岁半的时候,月祥的胳膊和腿发生了萎缩,越来越小,越来越细,医院的医生说没救了。从医院回来的半个月后,月祥在一天中午病发了,他浑身抽搐,小脸蛋乌黑,挣扎着,喃喊了一声“妈妈!”几分钟后,没了声息。
月祥,连同他生前的衣服和玩具,一起被安放在寒风呼号的野外。寺院的师父和师兄们整整为他超度了三天三夜。
释超育的讲述是平静的,仿佛是早就了然了人世的悲苦,必然会换取到天庭一样的欢乐。
我们一起走到一年级班的教室门口。新年临近,孩子们正在排演节目。那两个领诵的男孩女孩,一个叫法安,一个叫法荣。他们手举话筒,紧紧地挨站在一起,法荣漂亮的眼睛一直抬望着法安,眉眼都弯弯,这场景多像是一对两小无猜的青梅和竹马。
教室门关着,孩子们甜脆的声音传了出来,响彻孤儿院的上空——
新年到了,
我听见小鸟飞来飞去在唱歌: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我问小树,新年是什么?
小树说,
新年是长出嫩嫩的树叶
我问春风,新年是什么?
春风说,
新年是把种子遍地撒播。
我问钢琴,新年是什么?
钢琴说,
新年是叮叮咚咚的音乐。
我问老师,新年是什么?
老师说,
新年是更加美好的生活。
小鸟小鸟,我知道了
新年是无限的期待与欢乐。
第二章——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
在佛门里,光不会拐弯抹角
齐刷刷地落在蒲团上,拜垫上
让那些莲花,齐刷刷地亮了起来
让端坐在中间的佛,菩萨,亮了起来
这样你才会想到,总有一尊佛会保佑你
总有一束光会为你而亮
——寒潮《向阳而生》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
我似乎是要讲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应县南面的恒山山脉下有一支峰叫香峰山,《应州志》记:“香峰山,在城西南四十里,茹越口龙湾之南,金大定四年,僧人福益建法王寺,有井用石甃之,尚存。”香峰山东有请佛庵,东南有大南寺;东北有佛子沟,备马砚;西面有禅房沟,罗汉洞,卧龙岗;西南有小南寺。
生命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缘份。一座山、一棵树、或者是一个人,在经历了岁月轮回、风霜雪雨之后,一直在痴痴地等待着什么,那一朵生命里的祥云。
年,应县南寺的释超育来了。释超育,七零年生,应县金城镇人,一九九九年泪别父母,到内蒙古包头市清净寺依上灵下光老和尚披剃。二OOO年在湖北荆州章华寺受具足戒。二OO一年投海南省仁心寺留任常住。究其传承,灵光老和尚为广济茅蓬第五代法子。释超育为灵光老和尚衣钵弟子。
释超育站在香峰山上放眼四望,香峰山,山顶祥云缭绕,瑞气流溢,山顶正中凸出一块巨型石头高耸云汉,远看极像佛祖释迦牟尼佛,佛石光芒四射,红霞满天。山峰峰峰环绕,绵延起伏,错落有致,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香峰山下,有一处残破的窑洞,窑洞的后壁留有前人礼佛的供佛台;旧址法王寺周围,排列着数十孔化身窑;山下老和尚坪有一处山涧,涧内清泉潺潺,经年不断……
每一处旧迹,都像是一颗渴望救赎的眼睛,让懂它的人无法忽略。
不久后,释超育举千钧之力,开劈了一条由茹越口孙家窑至香峰山长达八公里的盘山路。时间,每一秒都在滴答,都在记录着尘世里做佛事的千般辛苦与虔诚。四年后,香峰寺落成。至今香火不断。
是辽阔的大地和绵长的传统滋生了穷乡庙堂和深山古刹。百姓,才是神灵的主人。至少,每一个庙,得住着一个看庙人。
看庙人,无论是僧人,还是居士,本都是肉体凡胎,却因了久居山上,与神为伴,浑身闪烁着性灵之光。
吱呀!轻推开堂门的一刹那,突然有人喊出一个真切的名字。名字脆脆的,声音脆脆的。你是谁?怎么识得我?你本来是你,怎么就不识得你!
香峰寺里遇故人。
那一张苍老的脸,拉回到岁月深处,逐一比较,还原出一个眉眼俊朗、玉树临风的男人。而此时此地,腰驼成了虾,一袭僧衣披,他真的是他?世事真是磨疼人。方寸之间,相对无言。他,抹出了眼泪。僧人的后一个字是人字,是人就有情感,哪怕你以为早就隐没了红尘。一直记得,他自行车后梁驮着的爱人,爱人怀孕了,就好一口四川榨菜。他每天买好了装兜,爱人一跨上后座,就探手掏他的衣兜,凉风习习车轮转,本以为要转生生世世的恋,啥时转没了呢?
他弓着腰,从外间取回一个苹果。你吃,你吃。这大概是他唯一向俗世朋友能做的。深山古刹,青灯守佛,无人为你立黄昏,无人问你粥可温。长夜漫漫,隐忍是否已成一种必有的度量。
山上山下,是大地的相连,又仿佛是神与人的分割。他弓身站在山门,念一声“阿弥陀佛”,没对即将离去的故友说一声“再来”。哪怕,这一别,即是一生。在佛家眼里,所有的过客,都是归人。无需再见,日日见呢。
第三章——孤儿院一天一夜
我搁笔写下圆满,阳光铺满了佛殿的窗户
有一部分落在蒲团上
我知道,阳光会把你没有完成的心愿
再一次照亮
愿人生忘记疼痛,向阳而生
——寒潮《向阳而生》
01从香峰山下来,再次回到“随来圆”孤儿院,天色已经傍黑了。
我住了下来。
晚饭开得很早。孩子们分两桌坐开,男孩一桌,女孩一桌,都乖乖的,等做饭奶奶一勺一勺给每个碗盛好。
我们每人分得半碗中午的剩菜,每人分得一个大馒头和一碗稀饭。没人说话,说也是悄悄地,轻不可闻。
一会儿,孩子们吃完了,碗底都干干净净。大人们也吃完了,碗底都干干净净。
夜幕降临,孩子们排队进到各自的小窝,厨房的阿姨们收拾整理,准备第二天的吃食,叮叮当当,不言不语。
我先走进第一间卧房,里面有五个男孩,齐刷刷躺着,听见动静,又齐刷刷支愣起小脑袋,眼睛扑闪着。
负责看护的大叔告诉我,这个就是法定,单脚马蹄内翻足,在北京差点丢了。你看看,他这脚彻底好实了。我走上前,脱下孩子的袜子,摸摸那小脚丫,顺顺溜溜的,真的没一点毛病了。
再走进第二间卧房,里面有五个女孩,也是齐刷刷躺着,也是听见动静,又齐刷刷支愣起小脑袋,眼睛扑闪着。
我笑了,上前坐在空着的炕沿边,她们很快就都围拢过来,趴腿的,拉胳膊的,抱脖子的,那个叫法荣的先喊了一声“妈妈”,另几个都随着迫不及待喊了起来。
我和她们开始了愉快的玩耍。内心涌动着莫名的欢喜。
我是来选一个孩子和我做伴的。选谁呢?上午初见法荣时,她因看护爷爷一句“数法荣玩皮不听话”而大伤自尊,躲在角落里嘤嘤哭泣。当我问她愿不愿意和妈妈做伴睡觉去,她欢喜得抱住我,连连喊“愿意愿意”。
大殿里当当当响起了钟声,然后是佛号声声,“夜诵”开始了:“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02
我和法荣住进了二楼的一个房子。房子有五张床,上下可住十个人,被褥都齐全。
法荣说:“妈妈我想洗脚。”
我故意说:“卫生间没有热水。”
她撒娇说:“不嘛!你和楼下奶奶去要热水。”
房间没有凳子,我蹲着,让法荣坐在我的腿上,洗完一只脚,再洗另一只脚。孩子还会撒娇,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
晚上我做笔记时,法荣趴过来问:“妈妈你会画画吗?”
我说:“不会呀!荣荣会不会呢?”
她羞涩一笑:“会的。妈妈我给你画画儿。”
她从书柜里翻出一张卡片来,边画边回头看我,还嘟嘟囔囔的,说什么大眼睛、麻花辫。一会儿,就传来了吃吃的笑,然后就忍不住咯咯大笑起来。
怎么了呢?她举起画作说:“妈妈你看哦!”
只见原本空白的卡片上,题头是“问太的图妈妈”,底下是一个大脑袋女人,大眼睛、大嘴巴,两根毫无章法的麻绳辫子。再底下写着“王法荣妈妈小宝贝”,然后是作品具名“王法荣”。我突然哽咽了,说不出话来。如果有可能,真希望她能做我的女儿,天天喊她小宝贝,给她母爱,陪她快乐成长。
法荣说:“妈妈,我给你表演个节目《让爱传出去》”
她下床自己穿好鞋,找个空地,先是不好意思地反手挠挠背,然后就开始了朗诵,配着熟练的手语——
爱是看不见的语言
爱是摸不到的感觉
爱是我们小小的心愿
希望你平安快乐永远
爱是仰着头的喜悦
爱是说不出的感谢
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
双手合十不在乎考验
让爱传出去
它像阳光温暖我和你
不管有多遥远
总有到的那一天
让爱传出去
那前方漫漫人生路
有你的祝福
没有过不去的苦
……
演完一个再演一个,再演一个,终于气喘吁吁,说累了。
“法荣,你要自己睡呢,还是和妈妈一起?”
“当然和妈妈一起了!”说着就缠了上来,紧张的生怕不要了她。
脱了衣服的法荣盈盈一握,胳膊和腿细弱的让人揪心。我试着摸摸她的屁股,光溜溜的,没任何疤痕,内心又一次生出欢喜来。这个孩子送来时,屁股上长着一个大肉瘤,好像小羊羔的尾巴拖着。
孩子兴奋的睡不着,我唬她,再不睡觉,就不喊她小宝贝了。她哦一声,紧紧闭上眼睛。等我眯缝开眼睛查看动静时,她正睁着一双黑葡萄一样的眼睛痴痴地悄悄地盯着我。
后来,她终于睡着了,卧在我的怀里。
我悄悄移开她,转身去睡时,她喃喊一声“妈妈”,抱紧我的后背,缠得像个小袋鼠。
03
晨诵应该是五点开始。我和法荣四点半就穿戴整齐,上了大殿。
大殿里一片通明,只有一位高个头的僧人坐在蒲团上,身边两个小男孩,一个坐着东张西望,一个站着,乖乖听师兄授经。
法荣先自跪倒,然后又起来拉着我说:“妈妈,来一起。”跪拜了三下,手覆下去,又翻上来。覆下去,又翻上来,我想到一句话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在佛家眼里,翻手覆手,空空如也,浮生翻覆皆若梦。
法荣走到窗台前,掂着脚尖取下一本佛经来,在我面前摊开,问妈妈你会念经吗,我说不会。她说让法荣来教你: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
孩子们陆陆续续都来了,男孩一排,女孩一排,都齐齐站好。那个叫法米的小女孩总是捣乱,被一旁的师兄打了一戒尺,哭得哇哇的,师兄揪着她的衣服拖到佛祖面前,让她跪下忏悔,她哭得抽抽搭搭,双膝向一边挪移,满眼睛都是委屈和恐惧。
侧门大开,释超育带着弟子门一阵风进来,步履急促稳健,边走边喊:“谁又在哭?”声如洪钟。我忙忙跑上前去,抱起小法米,把她放在队伍后面,然后紧紧护着她,捂捂她的嘴巴。孩子不再敢出声哭,但眼睛里的泪还是一串串滚出来。
也许师父只是吓唬吓唬,也许师父是给了我一点薄面,总之是没有追过来,只让法米在佛前磕九个头,以示惩戒。法米哆哆嗦嗦跪下磕,孩子们侧身给她记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数到九字了,法米还在磕,孩子们悄悄喊着行了行了,我才把她搀抱起来。
晨诵不知道进行了多久,反正我反反复复跪着磕着,直到跪下后,膝盖疼得站不起来,当当当,晨诵结束了,天方已大亮,窗外红尘依旧在。
04
早饭开始了。
释超育走在前面,摆正饭桌,回身看见我,大手一展,做了个“请”的动作,不说一字,拉开凳子坐了下来。
早饭是每人一碗熟山药炒馒头和一碗黄澄澄的小米饭。照例都吃得干干净净,不剩一粒米。放碗搁筷子都是轻轻的,生怕扰了这难得的清静。
上午,对释育超的采访刚进行到一半,一个电话打进来,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女士,哽咽着说:“师父,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呀……”
紧接着,有本地居士们三三两两进来问询的,有单枪匹马,拿着名单来布施的,有电话打来催款的……
这么多年下来,尽管政府和民政局给所有的孤儿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扶和救助,然而昂贵的医药费和差旅费,还有新修的孤儿院,还是让释育超负债累累,难以为继。
他很忙。和弟子谈话,给孩子们授课,处理一应杂务,甚至得亲自去市场采购全天的菜品。他泰然自若地游走在红尘内外,无奈的,也是心安的。只是一到了晚上,灯光总是要亮到临晨两点才灭,有时会一直亮着,青灯佛卷,匍在案头。
05
孩子们都去上课了。房间里空空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看护爷爷一个人坐在炕沿看手机。
我上前问他,在看什么。他说在看法国和法财的照片。
法国和法财被北京仁爱基金会接走好几个月了,不知道恢复的怎么样了,爷爷很挂念。
老人叫郭凤鸣,和老伴任香兰一起来孤儿院做看护已经整整五个年头。他们熟知每个孩子的情况,冷了热了,饿了渴了,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朝夕相处,每个孩子都成了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
在外面学校念书的孩子,现在有20多个,两个星期回来一次。老人说,在旧孤儿院时,孩子们一开街门,就跑着喊“爷爷奶奶”,一声赶着一声的喊,听着心碎、心疼。
在孤儿院就读一年级的,现在也有20多个,四个老师都是从“特殊教育学校”过来的,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社会科学、音乐。
06
当我准备离开孤儿院时,孩子们正从教室里出来,要回到住房换衣服预演明天新年的节目。我走进法荣她们的房间,孩子们全都围了上来。法荣抱着我的腿,抬起水汪汪的眼睛问:“妈妈是要走了吗?”“妈妈你还会再来的,对吗?”“妈妈,你昨天说要把笔送给我,笔呢?”……
我难受的,说不上话来,从包里掏出笔,递给她。那一刻,我希望有好多支笔,分给她们,更希望每一支都是“马良神笔”,经她们稚嫩的手,画出没有寒冷,没有薄情,没有罪恶的新世界。
再见!我亲爱的孩子们!新年快乐!
感谢寒潮图片提供!感谢康尔庆老师领路!感谢珍珍、小贾陪伴!新年快乐!播爱的路上永远相随。
秋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