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时知夏
积雨有余润,游云无定阴。——宋/吴沆
年纪渐长,愈发觉得夏天的滋味和回味更为悠长。记忆中关于夏天的冷食热菜,时令水果;悬铃木的浓荫以及街旁花架上白日里晒蔫而在傍晚又忽然地绽放的佛甲草。凡此总总,都是让回忆驻足的时刻。前段时间和朋友谈到江南烟雨,谈到夏日吃食,让我想起了儿时无忧无虑的夏日,想起单车和海风,想起苏杭的烟雨,想起这篇随笔。
01
我最先想到的是房前屋后白桦掩映间聒噪的蝉鸣,其次是炎热的午间休息后,身下凉席间黏腻的汗渍,以及忽尓雷鸣带来的暴雨,裹挟着那阵阵滚烫地表蒸腾起的热气,逼得你直跳起脚来。最后只得巴巴得用自家院子里的那一阵穿堂风来抚慰。就着这凉风习习,晚饭时分,抬张方桌,摆上凉菜,自制酱料,咸香;大蒜,快刀切末,浇一勺辣椒油,淋上澄亮的香油;几种酱料拌开来,捞起几筷子和过了凉水的面条,爱吃醋的倒醋,喜吃咸的添盐。
直至夜幕四合,头顶星星眨眼,家里大人用搪瓷盆子端来井水泡过的西瓜,依旧在这小方桌上,一刀下去,便听见瓜皮裂开时清脆的香甜。那时自家田地里的西瓜年年都是吃不完的,夏末,仓库里堆满了大大小小失宠的西瓜。
02
当然还要提及大学时期,在南国所度过的炎热四年,似乎是度过了整个四年的夏天。任你左右顾盼,近看远看,最鲜明的热带景象只能是眼前棕榈科植物大片的叶子在海风中招摇,拨弄着强烈的光线。你稍稍抬头望那烈日,便不觉要开始擦汗。天空中大片大片的云朵,投在草地上,马路上,水面上,即明暗立现。虽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但一年中大半时间都在夏天的折磨中,都在混合着烈日、台风、暴雨的夏天中淬炼。这样看来,鄂中的夏天与之相比,显得温和平淡,最是闷闷不乐。
当然,记忆最深的点并不在于高温有多让人昏昏欲睡,而是那份炎热让人不得不寻找解暑的凉物的行径。
南国椰乡,绝不是徒有虚名。随处可见贩卖的清亮椰汁和香甜的椰奶清补凉,都是令我驻足的佳物。
新鲜青椰自己拣选一个,技术熟练的师傅用专门的砍刀劈掉一小块,此时大概能看见白嫩的椰肉,用吸管轻轻一戳就破,汁水清甜醇香,饮毕,劈开椰子壳,便可享受果冻般口感的椰子肉。那些成熟得过分的老椰子,椰肉厚实,嚼起来颇有些弹性,香气更为浓郁,也有喜食者。
天气过分炎热的时候,往往无心关顾食堂冒着热气的饭菜。此时便会选择一份类似水果粥的清补凉。做法并不复杂,新鲜椰汁或者糖水垫底,加入新鲜的菠萝、哈密瓜、西瓜、火龙果、芒果等切块水果,煮好的红豆、绿豆、薏仁、通心粉等杂粮,葡萄干、红枣、汤圆、鹌鹑蛋等也一并加入,做好的Q弹的布丁、芋圆或者龟苓膏任君选择,最后加上一勺亮晶晶的椰奶冰沙,椰丝和花生碎少许。此处不过是记录添加的各种配料,却远远无法形容食物自身的香气。
还有一样解暑的凉食,那便是入夜街头巷尾夜市大排档售卖的水果炒冰,海岛上最不缺的除了海鲜,就是水果了。随处可见的水果摊,摆满了许多不一定能叫出名字的水果。学校里的炒冰店可以自带水果过去,热心的小店老板帮你削好切小块,搅拌机打碎,加入适量糖、水、牛奶,倒在制冷的机器上,翻炒成冰。依然还要加些花生碎,一是丰富口感,二是确实别有风味。我个人喜欢柠檬、香蕉、芒果和火龙果的搭配。做出来成品的颜色好看,而且带着柠檬的微酸、浓郁的清香,香蕉让冰沙口感更为厚实丰满,而芒果是我喜欢的水果。
夏天常见的冰食除了以上三种,还有茶饮。岛民尤其喜爱饮茶,大街小巷最常见的应该就是柠檬红茶。不过我喝不太习惯,因为喝红茶总让我感觉头晕。但是另一种老盐系列却是让我欲罢不能,大概是因为夏天流失太多盐分需要补充,老盐柠檬茶是最常见的一种。除了常见的柠檬青桔,番石榴、红提、火龙果、百香果等等这些香气四溢的水果都可以做成老盐系列。新鲜水果洗净切块或者直接放在杯子里捣碎,果汁直接溢在杯中,果肉也留在杯底,再加入适量蜂蜜水等调配。入口微咸,口腔内充盈着果肉的香气,再就是冰冰凉凉的甜味,是完全自然纯粹的滋味。
03
所幸,今年上海的夏天并不过分炎热,并没有让人一到户外就失却了观察世界的动力。我是喜欢观察世界的。一是观察自然的草木;二是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三月樱花登场得热烈却倏然消失。四月香樟树枝叶色泽油润,愈发亮丽。梅雨季节,灰蒙蒙的雨没接着下几场,熟了杨梅,黄了枇杷,花开又谢了。继而各类葡萄开始挂果。似乎一切都褪去了青涩,剩下的是要发酵的甜蜜。
至于盛夏,大街小巷的树影更为斑驳了。
线条优美的植物将其身姿投射于白墙之上。重重叠叠,总是有种水墨画的意境。相比于热带植物常见的宽枝大叶,叫得出名字的黄杨冬青女贞石楠南天竹等等灌木的小叶像花瓣一样拥簇着。
上海的建筑大多表皮色彩丰富,给人清爽的凉意。尤其是夏日的强烈光照下显得格外动人。像是成熟女性的优雅情调,将整个街区建筑紧凑的乏味空间淡化,而凸显其特色。街旁花架、陈设的小品大多漆饰深绿色或者乳白色。有些墙壁上是画着彩画的,是社区微更新的成果,内容则是各式各样。外摆的大大小小的盆栽使建筑的棱角显得柔和。
下班回家的那条小巷,有棵参天大树,是泡桐。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因为阳光照射,影子被拉得老长,铺满了整面墙。树影是暖黄色的,发亮而刺眼;墙砖是天蓝色的,而墙上的窗框是绿色的。可惜近日已经连着施工近一个月,而墙已经被拆掉,巷子也不在了。
我定格了许多植物的影子,有枝干粗壮的悬铃木,亦或是枝叶纤细的茅草,深深浅浅的投影在建筑表皮上,背景或为锈迹斑驳的锈板,颜色清淡的涂料粉刷墙面以及红色清水砖的肌理;有些投射在红棕色木条椅上的,滨江边的水红色和湖蓝色塑胶跑道上的,都是极美的。不知该如何形容,只是觉得那姿态挺拔修长或者恣意洒脱,莫名感觉到一种安然自得的风骨。
同时亦记录了许多声音。夏天的雨声,因为来得猛烈去得潇洒,所以尚能捕捉到一些精彩的时刻,尚如酝酿时分的大张声势,发作时的噼里啪啦,离开时的滴滴答答,消失后行人对凉爽的赞叹......
每当我点开手机相册,翻看记录的照片或者音视频,都能感觉自己又走进了往日的夏天,踩着晃动着的树影,渐渐消失在自己的视野。
——END——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自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