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谁在清供

“清供”一词,源于供佛,在宋代开始流行起来,宋人常于案头放置供观赏的陈设品,如瓶花、时令水果、奇石、古玩、文房四宝等,为厅堂、书斋添情趣。

清供有两层含义,一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等花木,香火和清淡的食物;二是指古器、盆景等供玩赏的物品,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南宋时的林洪著有《山家清供》,虽然是讲饮食,却意在突出山居幽士的清雅韵致。

清供可视为文人的“雅祭”,即祭祀之仪在文人书斋中的一种变异形式。既然是雅祭,其用品不可不讲究,要有格调、有品味,某些流于俗套的器物,自然不能成为书斋清供,否则与主人的身份不相配。

有人说,清供,供的是自己的那份清心。最终,品味,格调,这份雅致的居家装饰和生活美学,最终是献给自己内心的礼物,以及对自己精神世界的百般塑造。

说到居家装饰,日系和北欧系装饰花正走红。如果打理好也是清净雅致,禅意扑鼻。可是这样的居家场景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可以见到,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情怀去哪儿了?还有谁在传承/翻新我们古老的传统?古人的闲情逸致如何和当下的社会/时代做连接?

翻阅了微博后,我发现清供不仅活在大量的书画作品中,他们从书画走进现实生活,极具韵味,有种东方气质回归生活的调调。而其背后代表的是整个精神审美体系的苏醒。

△冬日蜡梅配上“文人空间”出售的仿清式水晶四方花觚

冬日里,文人的几案上,岂能少了一瓶寒梅呢?

采一束蜡梅插入案头的瓷瓶,幽香袭人,书斋中有此种情调,是最雅不过。梅花神清骨秀,典雅至极,在寒冬之中展露出独耐孤寂、不趋时附势的高尚品格。引发了诗人洁身净心的自觉意识,诗句以梅花意象为载体,将自我幽独清高、甘于素淡的人格渗透其中。

白童-昶春茶局清供,昶春茶局设有茶文化创意小店

以梅花来插瓶,有诸多讲究。但梅花的插花构图,与众花不同。比如玉兰花清雅洁白,插玉兰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花、杏花则娇艳而缤纷,故插桃杏要烘托繁盛热闹的氛围。

梅花是以韵格为胜,具有孤芳自赏的独特韵味,故插梅的构图和立意,要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来取胜。瓶插梅花,瓶器以深色、素净者为佳,古铜器和瓷瓶,更能显示梅花的高雅。梅花忌用华丽的花瓶,以免喧宾夺主。梅花只插一枝,显出清雅孤高。

△陈洪绶的《博古图》与

佩然君的瓶梅清供

若插许多枝,花枝过于纷杂繁丽,与桃、杏无异,便不是梅花的格调了。多枝插梅用大瓶,这大抵是当时雅士的共识了,从陈洪绶的画中亦可以看到。陈洪绶自号老莲,他最喜欢画的,是用硕大的古铜瓶插荷花,但也常画用古铜瓶插梅花。

高濂《瓶花三说》里,提到用冬日插梅花:“冬时插梅必须龙泉大瓶、象窑敞瓶、厚铜汉壶,高三四尺以上,投以硫黄五六钱,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

△素雅菊花配竹筒瓶陈洪绶花卉册之四

和梅花齐名的菊花,是文人做插花/清供的癖好。晚明时代的文人插花,大抵都喜欢用菊花,以菊花为隐逸、高洁之象征。陈洪绶就喜欢用菊花搭配竹叶来插瓶,数朵菊花,配上细竹叶,搭配得颇怪异,却可见隐者之真性情。

白童-昶春茶局菊花清供

明代王象晋所著的《二如亭群芳谱》收录菊花品种二百七十多个。而不同品种的菊花所代表的意象有时却大相庭径:有些朴素隐逸,另一些则彰显荣华富贵,甚至皇权。

比如上图中的富贵菊花也许已经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文人清供了。仔细想来也非常合情合理,文人最初孤芳自赏的雅趣在社会经济发达之后,和资本慢慢相结合,好像现在的奢侈品一样。富裕的市民阶层迎合时尚,推动这些雅趣的传播,一方面雅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雅趣渐渐缺失了源头的精神。

白童-昶春茶局菊花清供

而在如今看来,即使追求代表富贵的“清供”也并无俗气的味道,反而有种传统复兴的精致趣味。相比当今遍地都是的土豪感极强的室内装饰,古代的种种(即便是荣华富贵之象)反而高雅起来了。看来雅和俗也是相对的,而决定雅和俗的还是由看一个人的内心情操。

白童-昶春茶局的岁朝清供

至于有争议的清供花材,还有牡丹。牡丹国色天香,是宫廷插花的常用花材,也经常出现在充满节日气氛的岁朝清供的文人画中。作为一种观赏/插花花材,牡丹和兰,梅一起,被张谦德品评的花中贵客,位列“一品九命”之花。赏牡丹重在其姿态与色彩,故而瓶插牡丹,要显出其富贵堂皇之美。

静清和,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在其微博多见“茶席清供”

水仙临水生长,迎雪开放的品性更显水仙花之清新脱俗,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案头清供。自宋元时期起,但凡是描绘迎新春的瓶花图画,大都将水仙列在其中。因水仙的花期正好在岁末年初,养一盆水仙,便可迎新年,故而岁朝清供图中,断然少不了此花。如今普通人家还保留着冬天在家里养上盆水仙花的传统,都可以算作案头清供的古风遗存,只是没有文化人那么讲究罢了。

山见但东,职业陶人,作品古朴大方

"蜡梅以水仙为婢",蜡梅搭配水仙,在清代的岁朝清供图中经常出现。蜡梅和水仙的花期都正值春节,正好作为岁朝清供的花材,两种花搭配使用非常和谐,但一般不是插在一起,而是以蜡梅插瓶,水仙作为盆景,点缀瓶侧。

“公子若丹”的自家清供作品

茶花也是清供的一个常见品种,春季开花,经常和梅花一起搭配。

白童-昶春茶局+

四月_Cinephilia秀出的兰花清供,似乎是在同一个地方

张谦德品评的花中贵客,位列一品九命的,以兰、牡丹、梅为首。其实,将兰花用作插花的花材,是极罕有的,因艺兰之人,必是对兰极为爱惜,花开之时,断然舍不得剪折花枝以插瓶。折梅的人很多,梅花是花开满树,枝桠繁多,折几枝亦无损;而兰花若养一丛,只开数朵,折了便十分可惜。故而兰花常以盆景供赏玩,并不作为瓶花的花材。

△菖蒲叶(左)和石菖蒲盆景(右)

菖蒲属植物十分适宜插花和做盆景,尤其作为端午清供,菖蒲为必备花材。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写道:“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此处,欧阳修描绘了江南一带端午的风俗: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菖蒲有两种用法,其一是取长剑形状的菖蒲叶,作为插花的主材或辅材;其二,是以石菖蒲盆景作为瓶花的搭配。

松柏寓意百年长青。元月在书房摆放松枝的传统,在北宋就出现了,不是在花道,而是在香道。松枝有清香,寒月冻天里,摆放一枝在案头,便有松脂香送入鼻端。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果然是冰清玉润。

网友

旗旗大人评论到松针铺地铺地驱邪避尘为云南多地年俗,配合踏春摘抄的山茶花,以及案头清供佛手,三种味道前中后调齐全立体,层次分明,可以开发一款年味香水了。

半夏_天南星的朝岁清供作品中用到南天竹

南天竹珊瑚色的果实在清供中经常作为辅材出现。有人说它艳得不够清雅,但在萧瑟的季节有一点亮色也是好的。

女人茶+

白童-咏春茶局的佛手清供

佛手虽无梅兰竹菊之名望,却色黄味香形好。佛手之香属于冷香,犹如严冬之寒梅,暗香浮动。被林语堂先生赞为“最可爱的女人”芸娘(《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的妻子)评价:“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

佛手是香橼的变种,香气比香橼浓郁耐久,口味却酸涩不佳,大多用来泡茶、煮粥、腌果脯,属于格调胜于实用的类型。如今北方冬季把佛手当摆设的少了,佛手产于浙江、福建、两广和云贵,毕竟产地远不易得。南方人仍保留着这种习俗,闽南和台湾的寺庙里,佛手是重要的供果之一。

明清之际,尤其是明晚期开始,陈设佛手、香橼等闻果的风气越来越兴盛,甚至有部分取代焚香的势头。闻果的香气毕竟较弱,需要一定数量才能芬芳满室,所以要获得较佳效果,就要取十来个佛手或香橼,堆放在一个大盘中,陈设在条案、香几之上。

十月的南山斋网友不禁感叹茶桌上佛手和蜡梅的清香扑鼻

除了佛手以外,还有些水果也常常被用来清供,尤其是在春节前后的“岁朝清供”台上。古人以正月初一为岁之朝,是日案头必定要有花果,称作“岁朝清供”,以求来年红红火火、衣食无忧,寒冬时节也沾些春意。“岁朝清供”图中柿子、如意谐音事事如意,石榴(象多子),有桔子、荔枝(大吉大利),松枝、灵芝(象多寿)。

佩然君的清供台中的灵芝和

白童—昶春茶局的柿子

现代生活已经不兴以往的传统了,大家能在清供中用上一二,已经是非常难得,古风也非常呼之欲出了。

最后,本篇介绍的清供文化只是九牛一毛,中国的瓶花传统更是博大精深。希望看到更多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供养那份好好生活的初心。希望有一天中国传统生活方式能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滋养我们当今的生活,甚至点亮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5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