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遇到的两个ldquo杠精rdq

白癜风如何诊治 http://pf.39.net/bdfyy/

说到杠精,我想起来佛陀有一位弟子,摩诃俱絺罗尊者(长爪梵志),他的抬杠能力可以说是到了全方位无死角扫射的水平,当然,这是在他遇到佛陀之前。

他为什么要去找佛陀呢?因为他的外甥舍利弗尊者,他早就觉得自己的外甥是个不得了的人才,觉得自己再不学习就要被小娃娃赶超了,就到南天竺的外道那里出家了,而且发誓,把十八种大经读完,不然不剪指甲!所以叫做长爪梵志。其实他的初衷也很简单,第一,自己那么高傲的人,不能说不过人家;第二,你们还笑话我读不完这些书,我偏能读完!

当他学成归来,凭借着自己饱读的智力,真的是辩得没有敌手,可是他回到家里,发现外甥居然跟着佛出家啦!

他当然要去找佛陀要人了,开宗明义,立了一个自以为驳斥不倒的论点:“我,一切法不受!”就是说,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一切执可转,不管你说啥,我的意思就是,没什么实在的法可以入心的,我都不接受。

佛陀马上就反问他:“你说你一切法不受,那你自己这个观念,你接受吗?”

长爪梵志愣住了,如果我说“我接受自己的观点”,那我就不是“一切法不受”了;如果我说不接受自己的观点,那我就否认了自己的观点了!——自己的论点被归谬了!

他就开始硬撑了,“一切法不受,这个观点我也不受”。他知道自己这样说已经墮负。

佛教的辩经

但佛没有直接点明,却进一步对他说,如果这个观点你也不接受,你就和你所反对的人没什么区别了,你又有什么好自负骄傲的呢。

佛说这番话,也有个背景,就是印度宗教繁多,“各各自以为好,余皆妄语”“若不受他法,不知不取,是无智人”长爪梵志批评那些互相诤论的人,可是现在他也不受的话,岂不是和那些互相不受法的人一样了吗!有啥好骄傲的!

这番话,可彻底折服了长爪梵志,而且知道佛陀已经看出了他自己的漏洞,却不言是非,可见佛的智慧超胜,而且佛心柔软清净。

他一下子破除了种种知见的偏狭,当时就见道了,后来一直跟着佛修行,得大力阿罗汉。

佛经里,“一切法不受”,有不同的含义。在长爪梵志这里,是一种诤论,不接受一切的知见,自以为高明,佛却说他饮邪见毒,以般若气分引导他,破斥了他的知见。《般若经》《法华经》里“一切法不受”是修行法门——知是一切法不实,便不取著,不落入贪爱的意思。两者文辞相近,但内涵不同,当知其差异。

其实喜欢抬杠的有很多。佛陀说法的时候,不仅有人类来闻法,还有天龙八部种种有情,阿修罗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个种群的有情,可是抬杠能力更强。

阿修罗喜欢跟天人干仗,实力差距太大,他们不觉得是自己装备不够,觉得是佛陀偏心天人,暗中帮助天人。

他们来听佛说法,佛说,四念处的修行方法。阿修罗就嘀咕,佛肯定对天人说的是五念处,给我留了一手。

佛说,三十七助道法的修行方法,他们有琢磨,肯定是三十八助道法,就怕我学会真货了。

就这样谄曲心太强,无法得正决定。也就只能结点缘,平日里还是在杠上开花。

话说回来,长爪梵志从一个抬杠能力超群的人,变成了法眼清净的沙门,同是抬杠,结局还是不同。不仅仅有佛陀的点拨,而且内因具足。

都是在唇舌之间一较高下,咋就不同了呢?而且佛教菩萨也修习因明,到处和人辩论。“思辨”和“抬杠”有啥不一样呢?

喜欢抬杠的人,大多带点阿修罗的习气——傲慢、嫉妒、猜忌、谄曲。怕别人胜过自己,喜欢酸。

但是像长爪梵志,他一开始确实是争强好胜,杠了一大圈,但好在关键时刻,他想的不是一己的面子,而是向正理低头。

所以动机就不同——为了真理,还是为了好胜。所以“杠”只是表象,实际上是内心的妒忌和猜疑。

但是呢,哪来那么多的本事,去知道别人的动机呢?虽有的人性格就是又酸又辣的,但“诛心之说”还是不宜。

不过,遇到这种情况,就能寻思个一二了——“立场总是漂移”,像个跑跑卡丁车。为杠而杠,为发言而发言:

要么就是自己都没捋清楚就先“反对”一波,如果是有质疑来讨论那倒是可以满满一起整理思路,上来就杠,真怀疑你们家是卖麻将的;

要么就是理屈词穷了就换个立场,反正道理可以输,我人不能输,这种人没有长进就是自己作的;

要么就是故意放烟雾弹,既然自己都不实诚,也没有什么继续交流的必要了。

再看他们质疑的过程:

长爪梵志的立论,是他的得意之作,是注重于当时学说纷呈的“观点”而立论,佛的反问,就是聚焦于长爪梵志的论点。十分清晰地就问题的核心进行讨论。是“聚焦”的、有理可循的讨论。

虽然不晓得阿修罗有没有提出他们的质疑,但是他们的质疑,就是没有依据的硬杠,反正你说四,我就说五,拿不拿得出理由不重要,先杠了再说。延伸来讲,抬杠不在于理论的成立,是漫无边际地提出异见,甚至可以“代对手立论”。

对于杠精来说,反对的理由?不需要,只用我所说的内容,和你所说的内容,弱弱地相关联即可。自己随便捡个支点,就打算撬动整个天秤座了。

比方说,“今天这雨可真有诗意啊!”杠精可以反驳说,“昨天天晴就不暖和吗?”

——昨天和今天,是“横向”的嘛,弱关联的!而且昨天和今天不矛盾啊,诗意和暖和也不矛盾啊,这是代对手立论再攻破它。

武汉大学的苏德超教授这两年公开课都喜欢讲“杠精”了,还总结出了"杠精速成三步":

武大的樱花真漂亮。第1步,将重点滑转到“武大”(任意一个词均可)。第2步,提出新的可能:东湖磨山的樱花也很漂亮。第3步,指责说话者不恰当地忽略了这种可能性:武大的樱花好看,难道东湖磨山的樱花就不好看了?好看的樱花,开在哪里都好看,不要以为只有你武大才好看。望勤加练习。(苏老师关于杠精的小视频,怕侵权就不上传了,可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噢)

所以方法就不同——有理有据的思辨,还是“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也要解决”。

关于言论与辩论,崇尚理性的佛教,则有诸多经典对此详加论述,特别是因明学在辩论中形成的完善体系,如《瑜伽师地论》里说:

"论体性,谓有六种:一言论。二尚论。三诤论。四毁谤论。五顺正论。六教导论。"

"论庄严者,略有五种:一善自他宗。二言具圆满。三无畏。四敦肃。五应供。"

可见,言论是一件郑重的事呀!

腊八是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殊胜节日,是一个关于“觉醒”的节日,所以,“珍爱生命,远离杠精,拥抱智慧”,愿我们都能做爱真理的人。

南无三宝!

这么好的日子,抽奖一波,噶当塔一座(好像是铜的,两三厘米高),内藏微缩楞严咒。

抽奖说明:

1、承诺中奖的话,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声。

2、恭敬佛塔,不可亵渎。且不用于贩卖等盈利用途、不用于筹款等。

3、邮费由中奖者支付(到付即可)。

4、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6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