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的南寺

旗人多信喇嘛教,左旗是整个阿盟的首府,因此信众更多。蒙民逢年必去庙里磕头祈愿,富者远至西藏拉萨、青海塔尔寺或者山西五台山,更多的贫苦人家还是到当地的寺庙,经常是来者众多,门庭若市。

左旗在历史上最兴盛的时候,共有八大喇嘛庙,约有喇嘛一万余人。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更替,沧海桑田,如今还有香火的只剩下三座寺院。除了曾作为阿拉善王爷家庙的延福寺外,再就是坐落于贺兰山脚下的南寺和北寺。而其中香火最旺的,莫过于位于巴彦浩特镇东南二三十里的南寺了。

沿着巴银公路往东南,远远地就能望见贺兰山的主峰巴音松布尔峰上的皑?皑白雪,天空在雪峰的映衬下显得愈发的湛蓝,空气中流动着雪水的凉意。终于,在转过一个荒丘后,眼前一片葱郁的松林吸引着我的眼睛。青黛的树林旁不时传来淙淙的流水声,让我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产生了错觉。在荒芜的戈壁滩里,竟然也有这样的世外桃源。

在繁盛的松枝掩映下,雄伟的山门扑入眼帘。门上镌刻着“广宗寺”三个大字。南寺也叫“广宗寺”,藏语是“兜率广宗洲”的意思。兜率在佛教中是统帅和管理的意思,比如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弥勒佛经常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神弘说佛法。

沿山门而入,两边的崖壁上不时闪现出浮雕于其上的各种佛像,从被侵蚀的状况能感受到它曾饱受的风雨和历经的沧桑。佛像上以及四周散落着路人和信众供撒的蓝色或白色的哈达,佛陀无言,拈花不语。

南寺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年),由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弟子兴建。三年后建成,阿拉善第三代王罗卜桑多尔济上报清廷理藩院,乾隆皇帝御赐用蒙、汉、满、藏四种文字书写“广宗寺”匾额。当年鼎盛时,这里有僧舍两千余间,喇嘛一千余人,故有“小塔尔寺”之称。

藏传佛教的寺院不像汉传寺庙那样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沿中轴线分别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阁那样亘古不变的布局,而是沿山坡散落而建,并无明显的修建规制。从高处俯视,只是以大经堂为中心散落于附近。大经堂前,并排而列的是八座整齐的白塔,这是按照释迦摩尼从出生、成道到涅槃八道轮回而修建的,为别称为聚莲塔、菩提塔、多门塔、神变塔、天降塔、息诤塔、尊圣塔和涅槃塔。信众要围绕白塔,逆时针转上三圈,相传能解除人生三世轮回中的罪过。我本不信佛的,但进的寺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围绕着白塔转了九圈,相信上下三代的罪孽都消除了吧!

白塔之后,是一百零八级台阶。所谓一百零八,就是佛教中所说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正如寺院里的僧人所带的念珠,大多是颗,即取此意。拾阶而上,每上一级就等于将一种烦恼踏之脚下。消除了种种烦恼,台阶的尽头,便是大经堂了。

因为不是修课的时间,大经堂里十分的寂静,让人不禁产生了几分庄严和肃穆。经堂的正中是释迦摩尼的塑像,两旁自然侍立着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四周垂挂着厚重的经幡和宝幢。整个经堂里面十分灰暗,到处弥漫着一种酥油的味道。佛陀的前面伫立着一尊藏传佛教创始人黄教宗喀巴大师的塑像,他头戴黄帽,双脚跌坐,嘴巴上两缕八字胡,微颔不语。

在灰暗的酥油灯下,有一位喇嘛正在虔诚的诵读佛经,他双目微合,一边敲打着木鱼,一边飞快的翻动着眼前的经文。藏传佛教的经文很少有装订成书的,都是一张一张,有如古老的贝叶经一般。虽然我看不懂经叶上的文字,也听不懂那种嘤嘤而语的经文,但是那种视若无人的修行和深入其中的虔诚却让我深深的感动。

出了经堂,我竟然看到了只有在汉传寺院中才能见到的钟鼓楼,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四角凉亭,也能显现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建筑艺术上的相互融合。在鼓楼的走脊上,栖落着几只乌鸦,在内地乌鸦被视作不详之鸟,出门遇到乌鸦,则意味着一天都会晦气。而在藏传佛教里,乌鸦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蒙藏之地,大都风行天葬,而天葬的神鸟,除了秃鹫,还有乌鸦。真是地域不同,风俗各异,一种普通的鸟,不经意间便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其若有知,不知会不会啼笑皆非?

其实南寺之所以在阿旗三大寺中翘首,最重要的是这里曾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圆寂之地。南寺之中到现在还供奉着这位年轻活佛的肉身灵塔。从藏南一个贫苦的农家出生的仓央嘉措被选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通,他的确是很幸运的。然而不幸的是,他从开始坐床到最后24岁病逝,时隔竟然只有三年,真是天妒英才。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活佛,他的“情歌”不但又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更是历代高僧们视为在修心过程中,对最为深奥的无上佛法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花儿开了,一个季节已经遁逝/

蜂儿啊,不要为此焦虑;

缘尽了,一场经历走进记忆!

姑娘啊,不要心烦意恼;

享受过蜜意浓情,

我们有什么可以遗憾?

这就是六世达赖喇嘛被选为灵童而离开西藏时所写的著名的《情歌》。相传,仓央嘉措当年在家乡有一位美丽的意中人,他们在一起青梅竹马,十分恩爱,后来达赖喇嘛坐床进入布达拉宫,才使得他们棒打鸳鸯、天各一方。单调枯燥的宫廷生活使得身居禁地的仓央嘉措不顾森严的宗教礼法而经常微服出宫与情人相会,最终为负责寺院清规戒律的“铁棒喇嘛”所知。后来有人向康熙帝上奏,说六世达赖喇嘛“不守清规,耽于酒色”,请于废立。康熙准奏,下令将其解往北京予以废黜,在行经青海湖畔的时候,这位佛教历史上因情而废的年轻的活佛却因旅途艰辛,因病而逝,不禁让人扼腕而叹!仓央嘉措走了,但是他所创作的《情歌》却在广袤的藏区流传下来,因为词句优美、朴实生动而至今仍然被人百姓所传唱!

南寺里面的仓央嘉措的肉身灵塔,在年的同治之乱中险些毁于火灾。然而有幸而又不幸,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代达赖喇嘛的肉身却在十年动乱中毁于红卫兵的手里,留存两百余年的不朽肉身被付之一炬,今天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所谓肉身灵塔里,其实只是当年被焚以烈火的大师的骨灰而已,想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上师天若有灵,虽能护佑众生,到头来却不能保全自己!呜呼!所谓佛在心中,不能自已,天下之事,盖莫如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7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