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龙树菩萨纪念日佛预言了他的降生和归宿

真皮型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88497.html

七月二十四

恭迎龙树菩萨圣诞日

南无龙树菩萨摩诃萨

佛告大慧菩萨,“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大乘入楞伽经》唐?实叉难陀译

龙树菩萨(梵文:Nāgārjunabodhisattva),又译龙猛、龙胜,南印度国婆罗门,是被佛陀预言了降生和归宿的人。他一生中著作丰硕,不但在论典中对净土法门作出精要判释,最后还示现了以证得欢喜地的法身大士身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入龙宫请出《华严经》

一时,佛初成正觉,于定中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宣讲了《华严经》,开示佛所证得的圆满果觉境界。大龙菩萨闻法之后,将经典收藏于龙宫之中。后龙树菩萨出世,于龙宫中见到《华严经》,有上中下三种本,其上、中二本广大不可思议,都不是凡人的心力所能受持,于是他只把下本十万偈的《华严经》请出龙宫。

净土法门源自于《华严经》,全经末后一著为《普贤行愿品》,而行愿品归宗于往生极乐。普贤菩萨在经中劝进善财童子及十方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华藏世界海,净土无量无边,而必以求生西方,为圆满佛果之行。

“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但以凡夫二乘,不预此会,莫由禀承。故于方等会上,普为一切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宣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令其悉知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俾一切具缚凡夫,与断见思惑之二乘,及破无明惑之法身大士,同于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以渐进修,直至圆满菩提而后已。”

——《印光法师文钞?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

实际上目前大藏经中流传的只是下本《华严经》的略本,我们见到的最完备的“唐译八十华严”也只有四万五千偈。而我们现在有幸能得遇略本《华严经》,全仰赖龙树菩萨之功。

判难行道、易行道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

佛法有无量的法门,如世间的道路,有难行道,有易行道。陆路步行则艰苦,水路乘船则快乐。菩萨道也是这样。或有法门勤行精进,时间久远才能获得阿惟越致(不退转位);或有法门以信心为方便,容易修行并迅速达到阿惟越致。倘若有想速至不退转地的行人,应当以恭敬心执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蒙佛愿力,往生极乐。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更为阐发:“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所以印光大师感慨:“文殊发愿,普贤劝进,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

发菩提心人,为何求生西方

《大智度论》是龙树菩萨的另一部巨著,天台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的“第一疑”中引用龙树菩萨的开示,解释了发菩提心的凡夫为何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生,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

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途,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途,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役,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己,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传枝,不能远去。翅翩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己,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己,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受苦众生。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同样,印光大师也说:

“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担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病,尚谓之为有大菩提心。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须是菩萨则可,否则为害不浅。”

——《文钞三编?复潘对凫居士书二》

龙树菩萨现灵感,接引众生往极乐

在《净土圣贤录》中,与龙树菩萨有缘的众生,频频感得菩萨现身加持护佑,最后都成功往生极乐。

昙鸾大师

昙鸾大师晚年移往汾州玄中寺。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西元五四二年),有一天晚上,在室中见到一名清净僧人告诉他说:“我就是龙树,早已往生居住在净土之中,由于你和我志向一致的缘故,因此特地前来和你相见。”

昙鸾大师自知往生的时候已到,于是集合大众教导警诫说:“大家生生世世奔波劳苦,永远没有止尽的时日。对于地狱无量无边的痛苦,不得不心怀恐惧;而于求生极乐世界九品莲华的净土法门,不可不努力修行。”说完之后,命令弟子们高声念佛,自己则向西方顶礼而往生。当时在寺院的人都看到幡华幢盖,从西方而来,天乐充满了整个虚空,过了很久之后才消失。

(净土圣贤录?续高僧传乐邦文类)

道诠、师、母

道诠法师。阅读《大智度论》之后,信奉仰慕龙树菩萨。因而发愿说:“龙树菩萨,证悟到欢喜地(初地菩萨),而往生极乐国土,辅佐阿弥陀佛,于十方摄化众生。期愿龙树菩萨垂哀怜悯我,使我得生西方极乐世界。”后来,更造龙树菩萨高三尺的圣像供养,专心祈愿往生。

有一天,梦见一位僧人说:“三年后,你可往生极乐国土。”道诠说:“我有师父及母亲健在,怎么能先舍寿而往生呢?”僧人说:“等待我启问阿弥陀佛后,再回来告诉你。”经过三天,又梦见僧人说:“我将你所说的禀告阿弥陀佛,佛陀说:‘你的师父再十二年往生,而你母亲再二十年往生。另外增添你的世寿,再经过二十三年才往生西方净土。’”

道诠又问:“我父母、师友等人能够往生西方净土吗?”僧人回答说:“同心发愿,必生净土毫无疑问!”道诠听了之后很高兴,因此问:“你是什么人?”僧人说:“我即是龙树,你建造我的像,所以前来告诉你。”后来,道诠的母亲及师父,皆符合佛所授记的时间往生,而道诠法师果然于二十三年后,正月十五日往生。当时紫色的云覆盖整个寺庵。天乐的音声充满于虚空当中,如此奇妙的瑞相不止一次。(三宝感应要略)

南无龙树菩萨摩诃萨

南无龙树菩萨摩诃萨

南无龙树菩萨摩诃萨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责编:光明

美编:梁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7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