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15位知名出家人,都曾出身于王权贵

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

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非将相之所能为。

古今中外的出家人

从不乏家境富庶

甚至还有王位要继承的

王公贵族们

今天自在师兄

就来和大家说一说

这些心系普罗众生的

历史中的高富帅

01

释迦牟尼佛

佛陀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长子,名乔达摩·悉达多。

十九岁时,因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太子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成佛后称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随后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

02

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生于南天竺(印度),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王子,刹帝利种姓。他是印度禅宗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祖师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经海路到广州登陆。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阿那律尊者

03

释迦族诸王子

佛陀在故乡迦毗罗卫国,随缘方便地说了几次佛法,这些菩提种子逐渐地在人内心中发芽,跟随净饭王左右的人,以及释迦族中佛陀的王弟等,都想披剃出家。净饭王共有三位王弟,每位王弟各生二位王子,自从佛陀归城以后,白饭王的王子提婆达多和阿难、甘露饭王的王子阿那律、斛饭王的王子跋提和婆娑等,都生起了跟佛陀出家的信念,他们共同決定:一起出家做沙门去!诸位王子因深信佛陀的教法而剃发出家,做了佛陀的弟子。难陀是释迦牟尼佛同父异母的弟弟,娶了如花似玉的妻子,夫妇恩爱异常,后来他也受佛陀劝化出家。

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生下独子罗睺罗。罗睺罗在十几岁时出家,成为僧团中最初的沙弥。后来耶输陀罗也随着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及很多释种女众,加入僧团做比丘尼。

04

戌博迦尊者(开心罗汉)

佛教十八罗汉中的第九罗汉戌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与他争夺王位。

他对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而没有王位。”且打开胸膛,弟弟见他心中果然只有一佛,遂不作乱。成道后世人称他为“开心罗汉”。

05

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是公元11世纪印度最伟大的班智达,出生于札户罗国(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是迦尔耶那师利国王的第二子,幼名月藏。尊者幼年不贪王位,专事游历,遍经诸国,访师学法。

有一次,度母在梦中告诉他:“你已当过五百世的班智达,解救众生脱离轮回苦海是你的使命,不可以半途而废。”他醒来之后,认清了自己过去的愿力,于是离开王宫,舍弃红尘出家为僧,依止当年印度著名的罗侯罗尊者为师。在上师的教导下,他很快就精通了三藏,并对诸多佛典过目不忘。

06

安士高

据史料记载,安士高是到中国传播说一切有部阿毗昙学说和禅法的第一位外籍僧人,本名清,原为安息国太子。自幼信奉佛教,当其将即位时,出家修道,而让位于其叔。

他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于东汉建和元年()到达洛阳。不久即通晓汉语,翻译经典,所译经典共35种、41卷。

07

九华山地藏金乔觉

九华山地藏菩萨化身金乔觉,俗称金地藏。贞元十年,金地藏圆寂,三年后,肢体软,骨节有声,颜貌如生,诵称肉身。众僧视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因其俗姓金,故称为“金地藏”。

公元年,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新罗国(今属韩国)的王族家中降生一子。其父金兴光,后为圣德王,母为成贞王后。相传名乔觉,相貌奇特,顶耸奇骨,福慧具足。但王子不想继承王位,为了要探究人生的道理,觉得一定要出家才能真正地解脱。就算自己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可以给人民很多恩赐,那也只局限于自己国家那么大的范围而已,一切的有情众生怎么办呢?只有出家才能度天下的众生,所以在二十四岁那年,王子出家修道。

08

大慈寺无相禅师

新罗国王子出家的大慈寺无相禅师,唐开元十六年(年)来到唐朝的京城长安,受到唐玄宗的礼遇。

其后周游入蜀,拜禅宗五祖弘忍的再传弟子处寂为师,创立了引声念佛和无忆、无念、莫妄的“三句法门”。《赠无相禅师》诗云:“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唯有马当山上客,死门生路两相忘。”

09

顺治皇帝

明末有位老僧对徒弟说:“我走后,经过十二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见人就拿出画给他看。如果有人帮你为肖像画上眉毛,那人就是我。”交代完,老僧就飘然而去。

十二年后,小和尚辗转云游时,恰逢顺治帝到郊外狩猎。小和尚不知这是皇家队伍,只牢记师父的嘱咐,于是竟上前冒犯御驾,请求顺治帝看画。小和尚打开画卷后,顺治帝一看,诧异的说:“这肖像怎么没画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砚台、毛笔来,顺治帝亲手为肖像添上了眉毛。小和尚此时早已泪雨滂沱,跪倒在地上大喊“师父,我可找到你了!……”。众人面面相觑,顺治帝也吃惊不小。于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嘱咐原原本本说了一遍。顺治帝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前世是峨嵋山老僧啊!怪不得总有出家的念头冒出来。年3月15日出生的顺治帝,马上要过23岁生日时,于年2月5日,黄历正月初七子刻,帝位出走,与徒弟遁迹于五台山深岩之中。

10

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南印度婆罗门贵族之子,出生于约公元二三世纪,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

《入楞伽经》云:“于我灭度后,南天竺大国,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住欢喜地,为人说法,能破有无见,往生安养国。”龙树菩萨自幼颖悟,学四吠陀、天文、地理、图纬秘藏及诸道术,无不通晓。因感悟爱欲乃是众苦之本,对世间产生了极大的厌离心,毅然出家受戒。尊者造论甚多,有“千部论主”之美称。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出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和《般若十万颂》等经典,是佛教中最主要的大乘经典。

11

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出生于古代西域的龟兹国,祖上原是天竺人(印度),出身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的公主,罗什7岁时,信奉佛教的母亲就带着他出家。鸠摩罗什大师译有《般若经》《法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大智度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首楞严三昧经》等经论。他的翻译自然生动而契合妙义,在传译的里程上缔造了一幕空前的盛况。大师曾说: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别人而忘却自己,假如我能够使佛陀的教化流传,使迷蒙的众生醒悟,虽然会受到火炉汤镬的苦楚,我也没有丝毫的怨恨。

12

印度僧莲花生大士

莲花生大士,印度邬迪亚那国王子,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乌仗那王族。

《无垢称天女经》云:“十方三世一切佛,事业归为一体相,殊胜稀有之佛子,生于邬金西北隅。”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八年,在诸多神奇的征相中,一位身具吉祥相好的阿弥陀佛化身,于邬迪亚那国西北隅降生。当时的邬金国王看到后非常欢喜,将其迎请到宫中作为太子,赐名“莲花生”。为了完成利他的事业,王子曾向父王请求离开王宫,但未获允准。于是他以一方便之法离开了王宫,此后大士开始了自己的修学历程。他的足迹遍布天竺及许多国家和刹土,其威德力和觉悟法门利益了无数众生。

13

法海禅师

法海禅师,俗姓裴,字文德,镇江金山寺(现今江天禅寺)的第二代祖师。其父裴休是唐朝的宰相,为佛教著名居士。

裴文德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被皇帝封为翰林。可宰相父亲不希望儿子涉足仕途,亲自将其送往湖南沩山修行,拜在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祐禅师足下为弟子,获赐法名“法海”。有偈云: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

14

窥基大师

窥基大师,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俗姓尉迟,父亲尉迟宗德,任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封江油县开国公。伯父尉迟敬德,封鄂国公。

十七岁那年,窥基正式舍家受度。高宗永徽五年(年),慈恩寺奉朝命度窥基为大僧,同时选送他学习古印度语文。由于窥基秉性聪明,敏睿异常,不久便解纷开结,深谙佛典,精通五天竺文字。在追随亲教师玄奘译经和“黄昏二时听讲新经论”的十年生涯中,窥基佛学根基日益引向纵深,尤精法相、因明之学,向有“多闻第一”之称。

15

虚云长老

一代宗师虚云老和尚,祖籍湖南湘乡县,俗名萧古岩。他的父亲在福建做官,所以虚云法师出生在福建泉州。出生后不久,他的生母颜氏就病故了,从此庶母王氏将他抚育长大。

十九岁时,于褔建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字德清。虚云法师虽出身官宦之家,然对富贵视如敝履,看透人生繁华只是过眼烟云,故能在出家后放下一切,苦节励志。在鼓山隐居岩洞多年,冬夏一衲,常以野菜充饥。后离开岩洞回涌泉寺服劳事众,不以为劳。为报父母养育之恩,虚老曾三步一拜从普陀山一直拜到山西五台山,历时三年,才圆满成就此深心大愿。途中风霜雨雪,疾病饥寒,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艰苦备尝,道业日隆。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7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