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学村落合朝的变迁张刚

白癜风怎么办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516/4624589.html
合朝的变迁

作者|张刚

01

清朝赵氏一族,育有龙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足不践土,逐日而行。一日,赵氏行商坐贾于村野店家小憩,家中小童未拴紧缰绳,龙驹马寻主而去,途经之处,其余马跪地叩首,非同长啸;此事传至宫中,皇帝大怒,育龙驹而不报为欺君,遂先遣人赶马,龙驹马认主不屈,泣血而亡,后赵氏为避追杀,至此隐姓埋名,退隐山林,退隐处起名合朝,为一家(合)朝灭意。

合朝很小,巴掌大巴掌大的合朝住着一户人家茅草屋木篱笆细碎的阳光穿木窗落满了整个小屋屋外的酸枣长得正烈注释:合朝旧村建于酸枣拔(地面音译:榆社话说一拔为一株意)孩童偎依在从田间归来父亲的怀中父亲一只手摸着孩童的髫发另一只手在空中比划着分明地写着合朝02

闲云树影日悠悠,斗转星移几度秋。赵氏立村后,又经几代人薪火相继,从山东迁来王氏,岚峪乡前千家峪、后千峪、黄龙峪李氏、白氏到此落户,雷氏从武乡郭村来。10余户人家的合朝村,有8名烈士。

合朝很小,巴掌大

巴掌大的合朝住着10余户人家

土窑洞

石院墙

村庄很静

你走路的声音都能把他吵醒

雷家雷二堂魂撒大渡河

还有七个暂时不起名字的人

他们在柳林事变中牺牲

父亲一只手摸着他们用过的衣物

另一只手在空中比划着

分明地写着

合朝

03

改革春风拂面来,沐风栉雨砺前行。70年代初,崔氏、张氏、程氏从王家庄、小卜水头、武乡移居此处。合朝地好,庄稼长得好。

合朝很小,巴掌大巴掌大的合朝有30余户人家土脊墙砖挂面注释:一种榆社的建筑风格,多于70年代的农村,房子是用土垒砌的,只有房的正面是砖砌的。村庄睡醒了伸了伸懒腰村头的大喇叭每天都在吆喝号召人们学习大寨学习毛主席语录男女要同工同酬了还有少生孩子多种树父亲一只手把着自行车、把着摩托车、把着小汽车另一只手在空中比划着分明地写着合朝04

高楼大厦居新宅,易地搬迁进县城。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山庄卧铺的合朝村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历史跨越,整村搬迁至县城的文景园小区。

合朝很小,巴掌大巴掌大的合朝有54户人单元楼精装房80多岁的老人听说有人想了解合朝的历史拄着拐杖来了5、6个他们姓李、王、雷、白、崔、张、程他们说到县烈士陵园看到过墓碑上合朝的人名他们说是那是谁谁家的爷爷他们说也挨过饿吃过树皮他们说玉米穗外面的皮也能吃他们说村里的第一台自行车和电视他们说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多了起来他们说有的外出务工还回来有的不回来了他们说合朝风水好没有出生过残疾人他们说搬迁到县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他们说有的事情也说不清楚他们有的看不清了他们有的听不清了他们说得热闹他们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随着热闹而在空中比划着分明地写着合朝05合朝很小,巴掌大巴掌大的合朝在榆社有很多没有轰轰烈烈的历史少有叫的响的人名和事迹有的只有属于合朝人的回忆路、山、水、房、人……这些平凡的生活片段组成了合朝人的人生我分明地看到了很多父亲的手在空中比划着分明地写着玉家沟、将军墓、南庄沟、巴掌沟、北余沟、大牛村、胡子沟、牛槽沟……(完)作者简介

张刚榆社县作家协会会员。丁卯年,诞于流火之际,敝性弓长,祖父赐名为纲,乃纲举目张之意。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箕榆之地,文风盛行,耳濡目染,又盖祖风良善,育我淳朴之德品;父母教诲,立吾诚信之精神。少时于东关、二中、一中解惑,毕业于厦门集美,学成归乡。如今已至而立,辗转于岚峪、县城,文拙脑劣,却好舞文弄墨。愿以文会友,共渡人生逆旅。

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文学作品均属作者原创,未经本平台授权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榆社文学编辑部

主要成员:

水银月亮一声轻叹枫轻风

本期编辑:一声轻叹

审核编辑:水银月亮

投稿邮箱:4567944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8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