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宋代禹迹图石刻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60213/4769999.html

《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也是我国地图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突出的历史地位。考察中国地图学发展史,不能不提到《禹迹图》。

据考证,现存的《禹迹图》有两方:一方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为刘豫伪齐政权阜昌七年()石刻,另一方收藏于镇江博物馆,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两方石刻大小相似,内容基本相同。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禹迹图》,原勒石收于寿邱山下的镇江府学文庙大成殿(今江苏大学梦溪校区内),20世纪50年代由博物馆收藏。石刻呈方形,青色石灰岩石质,长、宽各约厘米。一面刊图,另一面素面。

图首方框内刻有类似前言的文字,分六行竖刻:“禹迹图,每方折地百里,禹贡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元符三年正月依长安本刊。”图的左下角长方形框内刻有立石时的跋文,分三行竖刻:“绍兴十二年正月十五日左迪功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俞篪重校立石,冯遂镌。”

跋文旁另有明代加刻的两行小字:“天启六年春掘地得此八宝,王好察识。”表明《禹迹图》曾遗落土中,到明代时又被人发现。《禹迹图》勒刻于石上并立于学校,应该是用于教学,与当时政府在各级学校提倡和传播地理知识有关。

《禹迹图》影印图(收藏于镇江城建档案馆)

《禹迹图》内容是根据《海内华夷图》中心《禹贡》九州部分缩制,因而称《禹迹图》。不仅是当时科学水平很高的一幅山水地图,还是一幅严谨独特的行政区划地图,其精准度令人惊讶。

采用我国古代传统的“计里画方”制图法,使用方格坐标为底绘图,整个图面上浅刻横竖直线交叉组成的相等方格,把地图的精确程度和表现能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方格边长约1.1厘米,共计格。

图面方向为上北下南,比例尺约1:,表现的实际范围东至黄海岸边,南至海南岛,西至青海祁连山,北至黄河北沿。

图内以符号和文字相配合,主要刻有宋代的山水及州的形势和位置。全图共有地理名称多个,既反映了古代九州的概貌,又描绘出宋朝时期中国的地貌全景。

对我国各主要水系如黄河水系、海河水系、济淮水系、长江水系、岭南水系等有着相当客观和完整的反映,海岸线描绘得也非常准确,特别是山东半岛部分已经十分类似近代地图表现的形象。

它的准确性显示出中国古人在很早以前已经掌握了高水平的地理测绘技巧和高超的经纬度测量技能,为研究中国地图学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在缺少交通通迅工具的宋代,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以及《禹迹图》的作者是谁,至今仍是一个谜。

关于作者,目前主要有“乐史说”“贾耽说”“游师雄说”“沈括说”等几种观点。关于成图年代,也存在争论。有专家将《禹迹图》的绘制时间定于1年前,但未确定该图的上限,此外还有“元丰四年(年)至绍圣元年(年)之间”、“元祐二年(年)至元祐四年(年)之间”等说法。

“禹迹图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禹迹图》盛赞道:“无论是谁把这幅地图拿来和同时代的欧洲宗教寰宇图比较一下,都会由于中国地理当时大大超过西方制图学而感到惊讶。”

文/张剑马彦如

点击分享:

老镇江

《归乡》火了,在这首镇江人最难忘的歌里,背后藏着一个温情的故事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镇江人的青春,就是在舞曲一曲接一曲,舞步飞旋中走过的……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访仙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jz/4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