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南乐历史经典剖析厚道之要做一名厚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

  厚道是立身之本。厚道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和修养的反映,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基本理念。

  县委书记孙栋在全县“两学一做”专题党课上的报告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通过析事明理,深刻的剖析了厚道之要,为我们每一个南乐人点明了怎样以“厚道"为立身之本。

  小编今天就和小伙伴们一起重温我们大南乐的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走进厚重南乐,共同探寻“厚道”之路。

  南乐县梁村乡史官村仓颉庙“万圣之宗”方碑,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天启年间,大学士魏广微是我们南乐县人,奉旨修建仓颉庙,南乐知县叶廷秀主持操办,竣工时立大方碑两通以记其盛。南乐民贫,无力支付巨额资金,叶廷秀请示知府向胤贤。知府号召大名府各县捐资,并首先带头许诺捐银十两,其下司刑孔化也带头报名。各县知县见知府带头,也都慷慨许诺,各捐银五两。叶廷秀耿直信义,见钱有了着落,即迅速办成了此事。方碑立毕,叶廷秀向各位收银时,不料知府、司刑等人却赖账,分文不出。其他各县也想效法上司,不愿出银,但碍于叶廷秀的面子,只好硬着头皮拿了一两银子,算是交了差。叶廷秀素来不仰合上司,就发了话:“你们让我作一时难,我让你们丢几辈子人。”于是,他便命人在大名知府向胤贤、司刑孔化名下刻有“捐银拾两”四字之后加了“未给”两个字。在其他各县知县名下的“捐银五两”之后加了“止给一两”等字。大名府各位官吏自知理屈,敢怒不敢言。   于是,两方石碑成了几位言而无信的封建官吏们的耻辱柱。本想流芳于后世,却遗臭数百年。至今,“三教之祖”方碑上字迹仍然清晰可辨。

  

  古语云:“君子不可苛察。”诗人萨迪也说过:“无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子,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你的名称。”可见,在为人厚道这一点上,古今所见略同,没有教人要刻薄的。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社会性,不论何时何地,人要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发展,都要结成群体和襄共济。谁都不能独来独往,谁都喜欢厚道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厚道无异于被人群弃绝。

  正所谓:厚道得人心,人们常常称许那些大处着眼不计前嫌的人“有政治家的风度”,这种风度不应当仅属于政治家,我们都要这样的为人处事。对同志、上级、下属、同事,厚道意味着谅解,体贴、信任、爱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厚道待人,不但赢得友情和尊重,而且往往是加倍的,如果一个人与社会都不讲究“厚道”,那么任何道德与行为规范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个人信誉乃至这个社会的基础就会动摇。这也正是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以德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提倡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只有人人身行厚道、践行,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公平正义。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乐网县委门户网站(ID:nanlexww),也欢迎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jz/5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