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秋拍古籍部征得明万历三十年()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首释迦说法图,佛身通体泥金,华丽庄严。又有唐写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元刻《普宁藏》本《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南宋刻《思溪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等,唐宋元明四朝写经刻经大备于此,为历代信徒无上供养之品,可见唐宋元明四代佛法之大观。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记载,在三国时期即有之。《后汉书·王英传》、《后汉纪》卷十、《佛祖统纪》等,均载有汉明帝夜梦金人之事,太史傅毅对以金人或为西方之佛,汉明帝乃遣中郎将蔡愔等18人使西域。永平十年(68年)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是为中国有佛僧、佛寺、佛教之始,亦为我国学者所公认佛教传入中国之始。唐贞元年间,南天竺乌荼国王派使来朝,献国王手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入法界品》。唐德宗得此梵本,欢喜无量,于唐贞元十二年()诏般若三藏法师于长安崇福寺从事翻译,至十四年()译成四十卷华严,共得一品,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因为四十卷华严,详述善财童子参礼五十五位善知识,每一善知识,皆为善财宣说其所证的不思议解脱法门,而能证此不思议解脱境界的主要原因,正是普贤菩萨的十种愿行。此次征集所得明万历三十年()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为绀纸抄本,册页装改卷轴装,全卷共86折。卷首释迦说法图,佛身通体泥金,华丽庄严。(唐)般若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明万历三十年()泥金写本
1卷
×34cm
图末为御制序文,末署“万历三十年八月吉日”,卷首题“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又署“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御制序文
是经每折页五行十五字,卷末题“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尾署“释子本来发心募缘书写/华严行愿品一卷以斯德祈/愿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最末为韦陀护法像。全卷首尾完整,泥金厚重,笔体舒展,品相完好。卷末牌记
唐写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乌丝栏界,行十七字,存八纸。内有品题“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大般涅槃经名字功德品第三”,末有卷题“大般涅槃经卷第三”。楷书中略带行书意味,笔锋硬朗。纸质粗厚,背部无托衬。纸背接缝处钤有“谌席珍”藏印。←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唐写本1卷×25.5cm《大般涅盘经》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此经传入中国后,影响甚大。历代刻本《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最早的大藏经可以追溯到《开宝藏》。北宋时期第一部雕版大藏经是《崇宁藏》,宋代的《资福藏》、元代《普宁藏》都按《崇宁藏》版式,薪火向承,绵延不绝。(唐)玄奘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
南宋刻《思溪藏》本
1册
11.2×24.7cm
南宋刻《思溪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千字文编号“宙”,有首题、尾题,存21折。有刻工名赐、余青、沫志,末有印造工“张华造”方形戳记。全卷首尾略有虫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汉文通行本为唐玄奘译,共六百卷,分十六会。元刻《普宁藏》本《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千字文编号“惠六”,版心下有刻工名何右、何,末有音义,又镌“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首座沙门慧元重校”,旁有墨笔书“悦岩和尚住持”。(唐)延寿集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元刻《普宁藏》本1函1册11.3×25cm是册有题识“卷第三十七尾题曰:嘉兴路嘉兴县柿林乡斈秀村车江里春山院比丘明馨伏为师祯公山主颀、来谨施钞五十贯文入。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局刊造。尊经一卷,功德上荐。先师祯公山主高登。品位受胜妙乐。至元二十三年三月□日,当寺住持释如贤题。”《普宁藏》为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所刻大藏经,始刻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元二十七年完成。元末《普宁藏》刻板随寺庙毁于战火,故传世的普宁藏皆为元刻元印之本。《宗镜录》又名《心镜录》,分为三章,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标宗章“立正宗明为归趣”,问答章“申问答用去疑情”,引证章。傲视历代各家米芾法帖
版本稀见人间绝少
亮相杭州一眼千年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客户(86-10)-3结算服务:(86-10)-4媒体合作:(86-10)-5运输(86-10)网拍/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