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
街道,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如果要回答“什么是宜居城市”,人们会想起茂密的林荫道,整洁的沿街商铺,安静有序的车流,陆续经过的骑行者……街道是与市民关系最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南宋临安的市井街道、明代北京的胡同、近代上海的里弄等,都承载着各自时代的历史与生活的记忆,这些街巷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珍宝。“要尽快挽救小街小巷,它们是街区文化的发生器,更是邻里精神的庇护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教授段进这样呼吁。
“街区承载着集体记忆
北京胡同里玩耍的少年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老旧街区的更新迭代,一批类型多样的城市街区在各地快速生根。然而,在各地街区建设中,“重建筑,轻环境;重局部,轻协调”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城市盲目跟风,街道景观千篇一律,缺少对本地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保护与挖掘。
针对这种现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指出,城市风貌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历史演变积累的过程。良好的城市风貌,必然是基于城市文脉的积淀,基于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与巧妙利用,基于对居民需求的客观评价与妥善平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认为,看待旧城区的街区文化,需要从文化经济学的视角去透视。“不能只看到旧城街区老旧不时尚、基础设施弱,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