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晚报专题刊发人人卫生庭庭玉

什么是泛发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327/4598822.html

《平顶山晚报》专题刊发

爱国卫生月特别报道荟萃

以下为“4月24日至4月30日”期间

报纸版面高清图和详细报道

今年4月,是我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主题为“防疫有我,爱卫同行”。

年兴起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创了新中国具特色的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式。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防控形势依然复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自己的小家做起,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做起,群防群控。

从4月24日起本报推出专题报道,让我们行动起来,建设美丽家园,拥抱幸福生活。

4月24日报道

A5

奇石花木逢巧手小微景观靓庭院

花山村村中央设立的文艺演出台

□记者吕占伟/文张鹏/图

被白龟湖三面环绕的花山村坐落于新城区西南部的花山半岛上,得益于北高南低的丘陵地势,将碧波浩渺的白龟湖美景尽收眼底。

59岁的郭治新就住在花山村的北部,出门往北可通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往南直抵碧波浩渺的白龟湖。供职于平顶山学院行政岗位的他,由于老家东滍村正在旧村改造,便在去年10月搬至此处。

“当初选择住这儿,一是离我上班的地方比较近;二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美、空气新。”昨天上午,郭治新在院子里一边浇菜一边同记者聊天。

村中一景——古色庭院入画来

重整庭院,形成微景观

这个院子不大不小,正屋两侧对称分布着几畦菜,里面种有葱和蒜苗,长势喜人;生菜绿油油,玉米菜刚发芽……院子扫得很干净,房前屋后,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有桂树、梨树、柿树、核桃树、广玉兰、香樟、百日红、紫薇,还有竹子。

“这个院子之前没人住,虽然树木挺全,但杂草遍布,不透阳,显得比较荒凉。我住进来后,把房前屋后都打扫了一遍,还修剪了院子南侧的树枝,让阳光照进来。”郭治新说,后来他又整修出一个菜园。“菜长成后,做饭的时候放一些,省了外出买菜的麻烦,起码葱蒜和青菜都不用买了。”郭治新的老伴儿在一旁笑着说。

郭治新从山里捡来的各种奇石

奇石增趣,成小院一景

庭院南侧墙根处摆着一溜形态各异的石头,很有特色。

“这是我5年来外出捡的宝贝。”郭治新说,他利用每年学校招生宣传季外出的机会,开着车到鲁山县和三门峡市等地的山上和河边寻到了不少石头。

“这个像不像鸭子?这个像不像梅花……”郭治新像个孩子似的,摆弄着这些石头。他指着石头上的纹路说:“我一直想给这些石头打造一些底座,可是一算,造价太大,就摆在那里了。”

正屋门口外的墙上挂着一个“光荣之家”的牌匾。对于它的来历,郭治新说:“我年轻时在解放军云南某部服役,参加过年的者阴山战役,年退伍后被分到市卫校,后来归属平顶山学院管理。”

郭治新平静地诉说着,姿态一如院里那排石头一般,平静的外表下却藏着深深的纹路。

每周五是郭治新和老伴儿最高兴的日子,在宝丰工作的女儿、女婿会开车回来。“平时,家里就我和老伴儿。疫情期间,女儿女婿上班走了,把外孙留给我们照看,院里又增添了几分热闹。”郭治新说。

鲜花扮靓村间道路

郭治新(右一)家干净整洁,孩子们快乐嬉戏

小家干净,大家才出彩

疫情期间,每天对家里进行通风、消杀成了郭治新日常生活的“标配”。

“疫情发生后,村里给每户村民发有药物,让自己喷洒,我们也领到了。”郭治新说,疫情期间,他和老伴儿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打理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和菜园,“看着它们越长越好,也不觉得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心境平和多了。”

当前,在只有几十户、多口人的花山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投入到“美丽庭院”的建设中。新城区爱卫办副主任王战军说,花山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显著,村集体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村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开展“美丽庭院”评比,使一户户农家的“微景观”效果初现,成为村内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居民养成的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契合了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主题——“防疫有我,爱卫同行”。

家风家训、光荣牌匾挂在村民家门前

A6

推开窗户满眼绿假山流水鱼嬉戏

□记者李霞/文李英平/图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院子,或繁花似锦,或简朴淡雅。它无关大小,更不必在意奢华,亲近自然,是生活留给人们最优雅的诗。

陈保国、吕玉霞老两口是湛河区河滨街道苗侯村的普通居民,因为喜欢绿色、热爱生活,他们用3年多时间,将自家的农家小院打造成了一个微缩版的“大自然”,推开窗户满眼绿,假山流水鱼嬉戏。

庭院一侧的假山鱼池

“微缩版”的大自然

“一进他们家的院子,假山流水、鸟语花香,心情顿时变得舒畅!”昨天上午,苗侯村村民王倩串门时,不禁感慨道。

小院门口,近一米高的三角梅,片片绿叶衬托着鲜红花瓣,格外养眼;葡萄架边,碗口大的七彩月季花开正艳;小道一侧,海棠花、茶花、茉莉花等花草高低错落、郁郁葱葱。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最引人注目的是小院西侧砌有假山的小池,池中种有睡莲,池水清澈见底,各色锦鲤欢快地游来游去。假山上满是一些不知名的花草,还设计有凉亭、小桥、垂钓的渔翁……

“这两块大石头是上水石,是我们找人从山里挖来的,当时租了吊车才把它们拉回来,没少费劲。鱼是我们从市场上买回来的,现在喂熟了。我早上给它们喂食时还没走到跟前,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游过来……”吕玉霞笑着说,她的两个孙子平时最爱喂鱼了,6岁的大孙子还总模仿鱼吃食的动作。

居室外鲜花盛开

乐享田园好时光

今年56岁的吕玉霞爱干净,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老伴陈保国喜欢养花弄草。3年前搬到这里后,两人便一起动手,自己设计施工,砌水池花池、修整土地、养花弄草……美化庭院所用的不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种花用的土及肥料是从外面收集好后一包包、一袋袋背回来的。

陈保国有点不太爱说话,但养花弄草方面,他是行家里手。他用淘米水、洗菜水等浇花,用水池里的鱼粪淤泥作肥料。他还爱钻研园林花卉种植培育技术,精心打理着家里的花花草草。平时村里谁家种的花草出了毛病,也爱向他请教。

老两口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总想接他们到家中小住。可老两口更喜欢生活在自己打造的农家小院内。他们觉得,每天一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花花草草、假山游鱼,比住在楼房里自在。而且栽花种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锻炼身体。

居室内干净卫生

美化防疫两不误

疫情期间,按照村里的要求,老两口也很注意家庭防疫。他们会用小喷壶一天两次对庭院进行消杀,经常更换池水,及时清理碎叶残枝。在院内的堂屋门前,吕玉霞还买来一大块地毯和塑料布铺在地上,喷上消毒液做了一个小型消毒池。每天家人回来后,先消毒再进屋。

在小院东侧的花池内,长势茂盛、绿油油的大葱增添了些许田园味道。

“别小看这些大葱,它们可是有故事的。”该村党总支书记吴铅说,吕玉霞是村里的党员,老伴儿是志愿者,儿子媳妇也都是党员。他们一家觉悟都很高。疫情严重时期,他们一家不仅从外地拉来一大车葱分给村民,还捐了元钱用来买防疫物资。

河滨街道工作人员黑丕说,吕玉霞家是他们街道的“文明家庭”,家庭和睦家风好,而且院内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是他们村里的“美丽庭院”示范户。

村民们空闲时都爱到吕玉霞家赏花聊天

4月25日报道

4版

花园廊亭美如画居民健身乐陶陶

普法长廊

□记者王辉/文彭程/图

笔直整洁的道路,树木葱郁的花园,停放有序的车辆,悠然自得的居民……进入市区建设路东段高新区皇台街道神马尼龙社区六六盐小区,让人如置画中。

民心亭

美化环境安全防疫

“我一人包了小区三栋(居民)楼,上午打扫楼前道路、绿化带,下午打扫楼道卫生。”4月23日下午,在六六盐小区12号楼下,河南爱嘉美邦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保洁员范春向一手拿扫帚,一手拎灰斗,正忙着打扫卫生。

随行的物业公司主管赵军利说,小区每栋居民楼都有保洁员负责打扫,单元门口放有垃圾箱,垃圾日产日清。他们还安排了两名保洁员对小区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及网球场进行全天保洁。

疫情尚未结束,六六盐小区等处的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继续,门口值班人员一直坚持作好外来人员登记工作。神马尼龙社区党支部书记钱永刚说:“现在皇台办事处、神马尼龙社区及物业公司三方工作人员24小时把守大门。”

物业公司还在小区门口、球场等处摆放了分类垃圾箱和口罩投放处。保洁员除了每天对居民楼楼道喷洒消毒液,还要对废旧口罩进行焚烧与消毒。

此外,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还派出车辆,每周对小区道路进行两次消杀,高新区爱卫办也在小区定期开展灭鼠行动,确保小区居民生活在一个洁净安全的环境中。

漫步在小区花园内,月季盛开,香樟吐绿,红叶石楠与青青麦冬错落有致,引人入胜。宽阔的篮球场外,红色长廊与普法长廊分立两边,长廊内悬挂着一把把彩色“折扇”,格外引人注目。细看“折扇”,社区人民调解员、行政调解员与法律顾问的照片赫然在上,且留有联系电话,居民可随时拨打电话求助。

廊亭内外,老人或看书下棋,或沐浴春光,顽童不停地追逐嬉戏;小区东侧的羽毛场上,一对祖孙在挥拍打球;西侧的篮球场上,两个少年身着短裤球衫,正在练习投篮。

小区11号楼居民高桂娟说:“现在我们小区管理挺好,小区绿化、健身场所整得都不错。”

篮球场

颜值高了居民乐了

“我们小区去年以来变化很大,各项设施如健身场所、休闲椅,还有小区绿化、安全防范等方面都搞得不错,比其他老旧小区强不少。”2号楼居民、76岁的任应许感慨道。

一年前,六六盐小区还不是现在的模样。那时,小区个别绿化带里,堆放着废旧家具、马桶、自行车,居民楼楼道内充斥着杂物,机动车乱停乱放……为彻底改变小区的环境面貌,在皇台街道办事处领导下,神马尼龙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与志愿者,对小区楼道内外堆放杂物、乱停乱放车辆、电动车飞线等乱象进行集中整治。随后,物业公司重新规划小区停车位,设定停车位个,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等问题。

六六盐小区居民大多是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及其家属。去年,该公司投入资金,对六六盐小区的足球场进行改扩建,建成两个羽毛球场和一个网球场,还在球场附近增建了凉亭、健身器材及休闲椅等配套设施。此外,小区内还补栽了大量花草树木,从而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神马尼龙社区以六六盐小区为主,由尼龙怡园小区、伟业康城小区等多个居民区组成。其他居民区在社区、物业公司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小区的环境面貌也有了较大改观。近年来,神马尼龙社区连年被国家、省、市评选为卫生先进单位、文明社区、示范社区、园林小区等。

凉亭

4月27日报道

2版

我有庭院一方装满鸟语花香

□本报记者燕亚男/文李英平/图

走进卫东区申楼街道焦庄村,干净平坦的水泥路旁,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直立着,村道小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郁郁葱葱的绿化树木环绕着村子,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展现在眼前。

常冬梅每天都要把家里清扫一遍,保持整洁的居住环境

54岁的常冬梅就住在这里,她家是一座简单大方的现代风格3层小楼,庭院里盆栽错落有致,屋内窗明几净,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在市区买的有房子,但是很少去住,感觉还是在这里住着舒服、自在。”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

4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常冬梅家,整个院子不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清清爽爽,院内两侧对称种满了各类绿色植物,枇杷树、香樟树、薄荷、芦荟、仙人掌等,深绿、浅绿纵横交错,像是一幅精致的画作。

“那两棵是桂花树,每年8月份的时候,整个院子都是桂花的香味。”常冬梅指着正屋门前两侧两棵一米多高的桂花树说。

陶金淼(左)、常冬梅夫妇经常交流种植绿植的知识

院子西侧靠墙种的则是茂盛而青翠的竹子,墙脚下和花园内长出了不少鲜嫩的竹笋,为了让它们更好地生长,常冬梅夫妻把原来种菜的地方空了出来。

“竹子是10年前盖房子的时候种的,长得很快。现在竹笋出得多,就不种菜了,说不定再过几年就能长成一片竹林。”常冬梅说。

“东侧墙角那棵两米多高的是香蕉树,种了很多年,但是它不适应咱这里的气候,上边那些黑色的就是小香蕉,本来该结果的时候,天冷了。”常冬梅的丈夫陶金淼惋惜地说。

夫妻俩在院子东侧一角重新开辟出一方小天地,种了蔬菜。“我们夫妻两人都很喜欢种花,每天和这些花草接触,心情格外开朗,现在家里的绿植品种越来越多,院子也越来越美。”陶金淼说。

窗明几净诗意生活

“房子是10年前重新盖的,也是我自己设计的,二楼没有用传统的窗户,改成了落地窗,就是为了室内的光线更好。”陶金淼指着二楼和三楼宽大的落地窗说,天凉的时候,可以坐在二楼的落地窗前晒太阳喝茶,看着小鸟在竹枝上跳来跳去,惬意无比。

常冬梅家客厅里,小孙女在家人的陪伴下开心地玩耍

走进一楼的客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客厅一角有一个小型儿童乐园,地垫上放置着一个小型滑梯。陶金淼表示,他们和儿子一家三口住在这里,有了孙女后,专门给她规划了一块玩耍的地方,小孙女比较淘气,经常把玩具丢得到处都是,但是妻子从来不嫌麻烦,只要看到屋子乱了就会整理,厨房里每天也擦得干干净净。“家里干净看着也舒心,都是妻子的功劳。”

一院一世界,于一方庭院里栖居,生活也变得美好和诗意起来。春日里,陶金淼会坐在院里的小圆桌前晒太阳,静听风吹花语。绿意盎然的院子、碧蓝的天空,家的味道大抵就是如此。

每天消毒清洁房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疫情面前,家庭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对院内和门前进行消毒成了常冬梅夫妻每天的工作。

“村里每天都会消毒,我们领的有消毒液,院里和门前每天都要消毒。”常冬梅说,出门就会戴口罩。而且,村里人都自觉居家不出门,谢绝访客,做到搞好家庭卫生、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

常冬梅的儿子陶华龙在申楼街道办事处上班,疫情期间,每天都要外出检查,经常回来得很晚。每天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消毒、换衣服。常冬梅笑着说:“两岁多的孙女现在看到她爸爸出门就会说‘戴口罩’,进家要‘消毒’,现在我们都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

焦庄村两委会委员范如意表示,他们村有多户村民,从年开始村里每年都会举办“美丽庭院”评选,不仅要求村民家里干净整洁,还要家庭和睦、团结邻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常冬梅家去年被市妇联评选为“美丽庭院”。“营造清洁美丽的家居环境,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能有效抵御病毒的侵袭,还能够充实生活、愉悦身心。”范如意说。

4月28日报道

A3

栽花种草春盈盈

居家观山水潺潺

□本报记者李霞/文李英平/图杜红伟的庭院,坐落在湛河区高阳路街道杨西新村南部一条悠长的小巷子里。院内种有竹子、牡丹、木香、金银花等植物,以及猕猴桃、苹果、葡萄等水果,还有依墙搭建的假山、小桥、池塘等。这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果实累累。杜红伟用他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及勤劳的双手,匠心独运、变废为宝,4年时间里将自家庭院打造成了一个充满别样田园风情的绿色空间。杨西新村随处可见的鲜花墙

袖珍园林别致田园杜红伟今年50岁,在市区一家保险公司上班。他家的庭院从外面看,与村里的其他院子差别不大,然而昨天上午,走进院子后才发现,这里仿佛袖珍园林,绿意盎然、流水潺潺,别有洞天。杜红伟闲暇时在庭院里作画迎面而来的是一座两侧有护栏的小拱桥,护栏东侧是一座依墙而建、石头堆砌的假山,怪石嶙峋,山上爬满了瓜蒌、金银花、蕨草、铜钱草。数股清流,宛如一条条银色的小瀑布,从假山上方流下。山下有水,水中有鱼。拱桥西侧有一方池塘、一片竹林,鹅卵石小径两侧错落有致地种着香樟树、苹果树、桂花树以及牡丹、茉莉、薄荷、苦瓜、小麦、青菜。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子中央的一栋三层小楼,外墙一道长长的“绿色瀑布”倾斜而下,瀑布上点缀着一朵朵恣意绽放的木香花。“你要是前段时间来,院子里的牡丹花、金银花都正开得旺,比这更美。”杜红伟笑着说。

废物利用独具匠心杜红伟爱好美术和园林设计,这个袖珍园林就是他自己设计并施工完成的,很多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如院子里假山上的石头,就取材于翻新老宅时挖出来的地基石头;家里建房剩下的钢管、铁丝、水泥等,他没事就捣鼓加工,硬是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将它们搭建成了葡萄架、花架和围栏;院子里的花池、鹅卵石小径的石头是他平时到郊区河边捡来的……院子里的木香和金银花等植物长势茂盛为了养护好花草,杜红伟每周会定期修剪、浇水、施肥。他说,养花种草、美化庭院的过程时常让他获得成就感。“木香花开了,发朋友圈;葡萄熟了,发朋友圈。平时没事,邀上三五朋友来家里赏赏花、喝喝茶、喂喂鱼,心里更美。”“我孙女从摇摇晃晃才会走路时就学大人的模样拿上自己的小木勺松土移苗、淋水浇花、施肥除草了。她还会给池塘里的鱼和乌龟喂食。”杜红伟72岁的母亲吕玉珍说。

“小家美”带动“大家美”今年疫情期间,杜红伟一家对美化庭院更上心了。除了每天将庭院打扫得干净整洁外,还经常对家中角角落落进行消毒。杜红伟还对池塘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淤,用水泵将池塘内的水全部换新,为家中原本散养的几只鹅砌了个鹅圈,散养改为圈养。往年,一到春色满园时,经常会有村民来串门,今年由于疫情,他们选择了“闭门谢客”。杜红伟在门口设置了口罩悬挂处“婆婆早上喜欢在院内锻炼身体,老公爱坐在院子里画画,我领着俩孩子,给鱼喂喂食、修剪修剪花草,感觉时间过得可快。”杜红伟的妻子巴丽娟说。疫情宅家这段日子,他们一家人由于有美丽庭院相伴,日子过得虽然平淡却不失乐趣。杨西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学峰说,他们村有余户余口村民,去年至今,村上除先后对13条背街小巷进行路面水泥硬化外,还对路两侧的墙面进行了美化彩化,修建了花坛,铺设了人行道彩砖等;还号召党员带头,开展家庭环境建设,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杜红伟家的庭院在村环境综合整治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也是村里的“最美院落”。另据湛河区爱卫会主任杨巧云及高阳路街道办事处组宣办主任李艳玲介绍,杜红伟的“小家美”带动了整个村的“大家美”,如今,在杨西新村,美化自家庭院、爱护环境在村民中蔚然成风。去年,该村有10多户村民的庭院由于清洁美、整齐美、布局美、绿化美、家风美,被湛河区高阳路街道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杜红伟家还被市妇联评选为“美丽庭院”。

A4

植绿品茶打乒乓

空中花园把春藏

□本报记者高红侠/文李英平/图走进市区晶珠路中段九天城·藏珑小区,柏油路面干净整洁,路旁的香樟、红叶李、红枫、迎春花、紫薇、南天竹等绿植错落有致,空气格外清新。旁边有居民带着小孩儿在沙坑里玩耍,不时有人从天桥上通过,一切显得那么和谐有序。在小区的景观雕塑旁,孩子在家人陪伴下玩耍小区绿廊53岁的市民黄玉杰住在这个小区7号楼,是平煤神马集团的一名退休职工。她从小喜爱养花,年新居装修好后,她用一双巧手,将自家平台装扮成了空中花园。“当初选择这个小区和楼层,我最相中的就是这个大平台。”4月25日下午,黄玉杰边侍弄着花草边说道。从黄玉杰家的小花园垂出的花朵为小区增色不少

筑起梦中花园扮靓冉冉流年和其他住户的房子相比,黄玉杰的房子只多了一个大平台,却给人别有洞天之感。从入户门穿过客厅,步入设在平台上的空中花园,可以看到,花园有多平方米,分为南北两部分。这里是花的世界,铁线莲、品种月季、金银花、美女樱、矮牵牛、绣球等数十种花,红色、粉色、紫色不同色系的花朵竞相开放,分外好看。窗台、空调室外机也被玛格丽特、百万小铃等小花点缀着。微风吹过,花香四溢。黄玉杰每天在自己的小花园里忙碌池栽、盆栽,各种花草树木种类繁多,有枫树、核桃树、柿树、山楂、石榴树等。樱桃树枝头的红樱桃不时引来几只小鸟,旁边的葡萄藤也悄悄爬上长廊,结出一串串小葡萄。秋千、吊篮、凉亭置身花间,凉亭里摆放着桌椅、茶台和茶具,“我和老公都喜欢喝茶,这是我专门设计的。”黄玉杰说。“花园耗费了几年时间才变成现在的样子。”黄玉杰笑着说,刚开始装修时没经验,她多方请教,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元素。装修初具雏形后,每到周末,她便约上花友去花卉市场或郊区的花卉培育基地培土、选花,最远跑到郑州。黄玉杰还加了多个花友群,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养花心得。平时,她根据花的习性摸索种植技术,慢慢成了养花行家。只要邻居或花友有需要,她就会慷慨送花或传授养花经验。

采撷鸟语花香乐享诗意生活几年前,黄玉杰根据自己的构想,请人做了假山、鱼池,安上水车。假山上点缀着绿植,池中金鱼自由嬉戏,更衬得园中环境优雅,亭台楼阁、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建成这个花园全是她的功劳,我很少操心。”黄玉杰的老公杨士荣说,疫情前,他们时常约上三五亲友,在花园里赏花、品茶、聊天,很是惬意。花园的水车、假山等景观吸引不少邻居前来欣赏黄玉杰爱干净,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去年下半年,女儿出嫁后,闲不住的她更是把养花当成自己的“主业”。每天早上起床后,到花园里散散步,听着鸟鸣,或修剪花木或浇水施肥。“每天花费一些时间打理花草,看着它们越长越好,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黄玉杰说,因为疫情她很少出门,除了打理花木,就是和老公在凉亭下品茶、打乒乓球、荡秋千,“我们的日子过得安逸、有趣。良好的环境能带给人好的心情,也让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疫情期间,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每天对楼道、小区公共区域进行两次消杀,还通过小喇叭或业主群向大家宣传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知识。勤快的黄玉杰更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每天开窗通风、消毒成了她的必修课。该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徐丽说,他们每天对路面及楼道保洁,定期对天桥护栏、地面、车库及卫生死角进行清扫,小区内的生活垃圾也是日产日清。同时,他们还不定期组织居民在窨井盖上作画,将修剪的绿植枝条粉碎做有机花肥赠送给业主等,并联合凌云社区倡导居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打造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窗前有花,院内有树。”该小区所属的新华区曙光街街道凌云社区党委书记陶建国说,现在该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投入到美丽庭院的建设中来。近年来,该社区相继获得省级绿色社区、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4月29日报道

A4

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地处闹市春花秋实

□本报记者李科学/文禹舸/图

“院里的樱桃熟了。保安师傅把剪下的樱桃枝送给业主,仿佛嗅到了山野味道。”几天前,檀宫小区14号楼居民李保实把自己写的散文发在业主群里,大家纷纷点赞。春季赏花、秋季有果,夏季浓荫、四季常绿。虽处闹市,新华区中兴路街道文化宫社区檀宫小区却安适恬静。作为新华区环卫局督导的垃圾分类试点工程,檀宫也成为全市首个拥有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小区。|闹中取静景色宜人昨天上午,走进檀宫小区大门,喷泉水声潺潺;院内植被茂盛,错落有致。樱花、桃花、梨花、紫荆、玉兰芳菲已尽,碧绿满枝;垂柳依依,生机盎然。更不用说小区自产的樱桃、柿子、无花果和枇杷,居民们尽饱口福。院子中部紫藤花架下是大家休闲聊天的好去处;绿树掩映的欧式亭子里,家长带着萌娃缓步而行;晚间孩子们做完功课,草坪就是撒欢儿的最佳场所。俯瞰小区满眼绿“出门见绿,植被品种多,赏心悦目。”李保实说,结小红豆的低矮灌木、开着小白花的绿植,让人惊喜。居民相处融洽,小区又有文化底蕴,极富人文气息。随手一拍皆入画河南戴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高扬说,檀宫小区地处闹市,但绿化树种有30多种,绿化率达31%,在同类型高层商住小区里是很高的。小区景色与文化宫内园林景观融为一体,优美宜居。|垃圾分类回收环保昨天上午9点多,65岁的小区居民宗铁军拿着废纸箱、塑料瓶来到大门口,娴熟地用手机在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上扫码,塑料投口应声而开。塑料垃圾入箱,机器称重后显示出投放重量,本次积分26分。垃圾分类入人心去年11月,我市首套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在檀宫小区投入使用。除大门口的智能垃圾分类箱,院内还有3处干湿分离智能垃圾箱,可分别投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宗铁军对此非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jz/7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