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m.39.net/pf/a_5154127.html
连续几年春节跟团游欧洲有点腻了,英语不好的我对于独自一人国外自由行还是有点怵,于是今年想找个江南小城去过年。一个偶然的场合,一位人类学家的演讲,改变了我长期以来对景德镇的刻板印象,也让我最终选择春节去景德镇。
昌南,这是古时景德镇的名称,有学者认为它是全球第一座工业化的城市;而china,据说就是昌南的音译。作为瓷器的chin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影响全球的国际化产品,而china也像作为帝国的China一样,演绎着辉煌、停滞和衰败的故事。
时至今日,这里的china和China又在演绎着新的故事。
摄影文字
老蒙
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西夏老蒙
D1(2月5日,初一)出发前的期待
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带回了他的故事和从各地搜罗的宝贝,其中的几件瓷器则引发了欧洲一场漫长的“瓷器病”。而年9月和女儿的一次苏州无锡之旅,从爱上红茶开始,则一步一步让我也或多或少染上“瓷器病”,最终便有了这次景德镇之旅。
苏州无锡两地的酒店每天提供一小袋正山小种和一小袋乌龙,并配备一壶双杯的功夫茶具。游玩一天,人困马乏,回到酒店,一壶正山小种香甜解乏,自此喜欢上了红茶。说来奇怪,之前对红茶怎么没有任何感觉呢?
因为爱上红茶,在日本亚马逊上淘了骨瓷小壶和红茶杯,双11在“天猫”又购买了造型可爱又很便携的德化白瓷功夫茶具以备差旅中用。作为一个书痴,又买了两本书——《最好的红茶时光》和《茶之路》。
去年进入12月,开始考虑春节假期的旅行。说实话,连续几年跟团游欧洲有点腻了,英语不好的我对于独自一人欧洲自由行还是有点怵。于是想换个姿势,找个江南小城带着我的小布和相机去过年。苏州、扬州、南浔······没有最终定。
12月23日,在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主办的“改革开放中的农民与农村研讨会暨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颁奖仪式”上,人类学家方李莉教授关于景德镇的田野调查演讲,改变了我对景德镇和中国瓷器的长期刻板印象。
方教授介绍,景德镇的陶瓷手工艺作坊,已经从做仿古瓷,到做陈设瓷,再到做茶具、花具、香具等各种陶瓷艺术品,呈现出后工业社会的文化境象。许多毕业于各大艺术院校的年轻艺术家、世界不同国家的陶艺家,在这里开设陶艺工作室,成了“景漂”,也出现了类似北京的地方。
既然如此有艺术范,何不去景德镇过年呢?
做功课。先上天猫淘宝看看景德镇的茶器。
以前从没注意到,景德镇的茶器居然如此之美。渐渐地,在我眼里,开始胜过英国、德国和日本知名品牌的骨瓷茶器。
不过陶瓷茶器的水还是挺深的。给自己定个价格上限,剁手了几件茶壶和茶盏。古意盎然的茶器,喝茶既有仪式感,不时还可以把玩一下。
咖啡大大减量了。
感谢移动互联时代。在“蜻蜓FM”上,发现了一档非常好的音频节目——涂睿明先生主讲的《瓷器里的中国文明史》,又买了他的一本书——《捡来的瓷器史》;在《中读》APP的“听周刊”音频频道,发现了《三联生活周刊》去年第47期专题《瓷之美》。两个节目,利用碎片时间,听了至少2遍。
“一个酒店和一包红茶惹的祸”。放假前,请几位最后走的同事在我办公室喝酒品茶时,一位同事如此调侃我的春节行程。
昌南,这是古时景德镇的名称,有国外学者把它看作是全球第一个工业城市;而china,有人说就是昌南的音译。作为瓷器的chin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件曾影响全球的国际化产品,china也像作为帝国的China一样,经历了辉煌、停滞和衰败。
时至今日,这里的china和China又是怎样的呢?
我很期待。
出发前在朋友圈的9宫格图片如下:
上图为日亚淘的骨瓷小茶壶和几年前买的红茶咖啡两用杯,星巴克咖啡杯作公道杯用;下图为天猫淘的德化白瓷便携小茶具
亚马逊上挑的两本书:《最好的红茶时光》和《茶之路》,前者是两位韩国作者的作品,后者则是台湾《生活月刊》的编辑记者们对中国各地茶产区的采访结晶。除了这两本书,还利用碎片时间,零零星星地听了喜马拉雅上的一些关于茶的音频节目。对于茶,算是知道一些皮毛了。“一入茶门深似海”,我没精力去琢磨,也不想懂太多,自己觉得好喝就行了
年12月23日,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主办的“改革开放中的农民与农村研讨会暨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颁奖仪式”上,人类学家方李莉教授关于景德镇的田野调查主题演讲会场大屏幕投影
在“天猫”和“淘宝”上购买的景德镇小茶碗,是不是很有古意很美
《三联生活周刊》年第47期封面
《窗前读信的少女》,荷兰画家约翰尼斯·维米尔于-年间创作的油画作品,也是其最为著名的几幅作品之一。仔细看,桌上的水果盘很可能是一件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盘,当然,也可能是当地仿造青花瓷的彩陶盘子,不管怎样,都可以看出当时景德镇青花瓷对欧洲的影响
除了涂睿明先生的《捡来的瓷器史》,为了这次旅行,还买了《白瓷之路》和《寻瓷去》两本书;《白瓷之路》是世界级陶瓷艺术家与畅销作家埃德蒙?德瓦尔结合旅游札记、回忆录与历史讲述的迷人作品,追溯了瓷器从中国传入欧洲发展演变的历程,讲述了数百年中西文明交流的故事
《寻瓷去》是一位文字记者和一位摄影记者对景德镇的多位中外设计师与当地手工艺人的采访札记,图片很多,读起来很轻松
名著《停滞的帝国》是多年前买的,写的是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引发的东西文明的“碰瓷”。长期闭关锁国,中国的统治者对外部世界的进步与文明一概不知,还以为自己处于“盛世”。在天朝官员看来,英国是仰慕中华文明才派使者远涉重洋为皇上祝寿的。英国人的礼品清单中就有威治伍德瓷器,当然并没有引起乾隆的重视。而这一时期,伴随着工业文明,欧洲各国纷纷发展自己的制瓷业。中国神话破灭了,景德镇的china也和天朝的China命运一样,难以逃脱由盛而衰的宿命
旅游指南地图《手绘城市系列:景德镇》上的瓷器手工制作流程。很不错的旅行简要指南
首都机场T3出发前抽烟时拍的行李——ONA摄影包,买了有7年了吧,陪我去过很多地方
D1(2月5日,初一)陶溪川之夜
北京-景德镇每天只有一个航班。抵达时差不多晚上7点了。约半个小时路程,入住首旅如家集团旗下的和颐酒店陶溪川店。
之前做过简单的功课,知道陶溪川是类似北京的一个创意园区,全称叫“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是在原国营宇宙瓷厂老厂区基础上改造的。路上出租司机告诉我,虽然是大年初一,陶溪川还是会一些店面开门营业的。
街边米粉店匆匆吃了碗肥肠面,直奔距离酒店只有几百米远的陶溪川。
开张的店面很少了,大多是酒吧和咖啡厅。一家开着门的瓷板画廊吸引了我,画风都是西藏风情。店里只有看店的小伙子一人,非常热情。他告诉我这些画都是他的老师李泉先生的作品。
李泉先生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老师,专门创作瓷板画。我不懂艺术,但西藏风情通过火与土的魔力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色彩,非常迷人。在我这个艺术门外汉眼中,瓷板画最迷人的就是色彩。
小伙子给我看了老师的作品画册,厚厚一本,而他是画册的三位摄影者之一。他平时给艺术家们拍画册,也跟着李泉老师学瓷板画。老师春节又去西藏了,他没事来帮着看店。
一起喝茶抽烟聊天近一个小时。小伙子教了我识别正宗景德镇瓷的一些简单技巧——通过颜色和手指弹击的声音。
我努力地学了学,还是拿不准是不是真掌握了技巧。机场到酒店的路上,司机就告诉我,景德镇有很多广东和福建工业化生产线上出来的瓷器,有些游客会当做景德镇手工瓷器买回去。
不过,这也很正常,仿品、赝品和假货是景德镇数百年沿袭的传统,也是天朝的传统。
在景德镇机场,无论是停车场的出租还是滴滴叫的出租,一律不打表。在米粉店,结账时伙计告诉我过年要加10元,说这是当地的惯例;而走出陶溪川时,在边上甘肃临夏人开的兰州拉面馆吃了碗刀削面,点了份牛肉,价格和菜单上的一样,很便宜。嗯,还是西北人实在。
不过,陶溪川之夜给我的印象还是很美好的。过几天各种商店、工作室和博物馆都开了,再来。
当晚朋友圈9宫格的图片如下:
一家关门的店面橱窗拍的陶瓷少女瓷雕像
陶溪川园区内一个雕像,似乎是一个类似人的形象抱着一只猫,天太黑,只能看清猫
一家店内的茶具
园区内悬挂的大幅音乐会海报
陶溪川美丽的夜景
一对情侣在拍照
李泉先生的作品
李泉先生的作品
工作室橱窗内李泉先生的瓷板自画像。是艺术家,也是户外穿越和越野车发烧友
D2(2月6日,初二)幸遇人类学家和艺术家夫妇
如果没有从事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姐方李莉教授大半天的向导,我也只是一个到此一游的普通游客。
非常幸运,研究景德镇陶瓷艺术和手工艺人20多年的方教授今年回景德镇过年,使得我有机会细细参观在全球也算最顶尖的陶瓷艺术家朱乐耕大师的工作室。大师陪同讲解,还在工作室共进晚餐,当地特色家常菜是方教授的手艺。
大师和教授是夫妇,都是景德镇人,均供职中国艺术研究院,一位搞创作,一位搞研究。朱乐耕大师还是全国政协委员。
称方教授为学姐,是因为她90年代中期在北大人类学研究所做过2年博士后,师从费孝通先生。不过那时我研究生已毕业了。
认识方教授是前几年的事情,因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费孝通田野调查征文奖”活动而结识。
出发前在朋友圈中我提到,决定春节到景德镇正是因为方教授去年底关于景德镇的一个主题演讲——《从乡土中国到生态中国的期待》。不过,当时得知,方教授今年的春节是打算在北京过的。
下午大约2点,方教授开车到酒店接上我,带我到附近不远处的老雕塑瓷厂,这里有著名的乐天陶社,有大学生创意作品集市。可惜大年初二,基本都不开门,只能看看橱窗里的东西了。美物多多。
驱车前往已成为景德镇名片之一的“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简称“三宝村”。游客不算少。一路多处建成、在建或者规划的艺术聚落,到处透着艺术范和国际范,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景德镇。和我多年印象中仿制元明清青花大瓶大罐的景德镇,简直是天壤之别。
最后一站是坐落在三宝村入口处的朱乐耕先生的工作室。
多平米的工作室傍着小河而建,本身就是顶尖建筑师设计的一件作品,据说这样规模的工作室在全球也为数不多。朱先生的各种作品从坯到彩到各种窑烧,全部在这里完成。
说实话,以前对陶瓷艺术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