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神节是陶瓷产区最为重大的传统节日,是陶瓷行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行业特征。
窑神节火,是人类利用的第一种自然力。
泥土,是人类的大地母亲。
烧一把火,炼一团泥,成了陶器。陶器是多元的发明,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陶器,瓷器则是华夏先人的创造。
陶和瓷的区别在于温度中国观点中国人认为,陶和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和烧成温度,陶器的原料是陶土,它不能承受℃以上的高温,在高温下会坍塌变形;烧瓷的原料是瓷土,最好的瓷土是高岭土(Kaolin)。它的可塑性强,可以由人所欲的施展工艺技巧,做成各种形状,再上釉彩而成为瓷器。
透影性和白色胎西方观点西方人对瓷器的要求则更加苛刻,认为具有透影性和白色胎子的“瓷器”才是真正的瓷器。英语中的china是对宋代以前瓷器的称呼,对于元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硬质瓷有另外的称呼——porselain。
原料是烧瓷的基本条件,火是烧瓷的决定因素,瓷器是泥和火的艺术。
烧制瓷器不像其它的艺术作品,作品和介质之间,更多的是工艺的表达。而烧瓷是人与自然的磨合。采泥、练泥、制坯、绘画、上釉,这些工序的完成,仅仅是制瓷的开端,瓷器能否烧制成功,还有更多是依靠运气和自然的力量。而火,又是自然介中,最难以控制的一种能量。
从瓷坯入窑到瓷器出窑,要经过烘坯、烧制、保温、降温等阶段,七十二道工艺,甚至历经数日;瓷器在窑炉中放的位置不同,烧窑时的气温和湿度的差异,甚至人们烧窑时的心理状态,都会对瓷器的烧成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古人烧窑,除了一定要选择好天气开窑,还有诸多禁忌,
例如,在景德镇,女子不能上窑。
例如,每年烧窑的第一把火,要从窑神庙中请来。
例如,点着的窑不能一年都不能熄火。
。。。。。。
至于传说——为了烧出皇帝所要求的精美瓷器,女儿跳入窑内以身救父,那是经过现代人改编的。似乎每个瓷器产区都有这样的动人故事。
传说清乾隆时期的《陶冶图编次》,以图说的形式展示了20道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最后一道是“祀神酬愿”。
《陶冶图》第二十图为《祀神酬愿》,描绘“窑民奉祀维谨,酬献无虚日,甚至俳优奏技数部簇于一场”的盛况
开始烧窑前,人们要供奉,祭拜。烧窑成功之后,人们要搭台唱戏,以表示对窑神的敬畏和酬谢之心。
以旗帜作为窑口标识的,在文戏表演这天,各窑口的旗帜都被窑工们扛至戏场。祭窑仪式即将开始前,各种民俗活动表演队伍纷纷从四面八方而来,踩着高跷、跳着蚌壳舞等,在围观群众的簇拥之下,一路表演至戏场。沿途爆竹声、鼓乐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旧时,选取哪些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参加祭窑神仪式也是有讲究的,由各窑口(烧制瓷器)、窑社(销售瓷器)分头负责邀请表演队伍。于是,各大窑口,窑社,窑主为了展现各自的实力,都不惜花重金请大戏班为自己“撑面子”。
实际上这是一项与烧瓷工艺完全无关的事情,但是,它却成了一项重要的压台工艺。这种现象,不仅是古代中国,也是世界性的一种文化现象。
不管你是否有宗教信仰,立命是安身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无论为了什么,每个人都在遵循着自己的行业操守,每个行业也都有自己的神,保佑着人们的所求。
窑神节是我国现存历史传承最为悠久,保存最为完整的活态行业节日,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还在进行本地陶瓷行业公祭窑神的节日活动。当然这也得益于窑神庙的完整保存。
窑神节贯穿一年的始终正月(暖窑)二月(点火)八月(斗窑魁)腊月初八(抢窑花)腊月二十三(封窑)每月初一(小祭)每月十五(小祭)祭拜的时间不同,内容不同无论何种,除了祭拜,更多的是行业交流而窑神节的祭拜仪式,从正月十五,到腊月二十三,贯穿在烧窑的整个行为中。很多时候和节日节气混在一起,更是行业内人士交流,互通有无的场所。
窑神庙里的火,据说用来点燃窑炉,能保佑一年都开出精品。
这是作为该项目非遗传承人的笔者,从日本听来的。据说在八十年代,有日本的陶瓷从业者,从神垕镇的窑神庙取货回日本烧窑。没有办法证明该事件的真伪,但这样虔诚的精神,真的是让人敬佩。
正月十五十六,窑工与窑主的文斗,武斗。对台戏唱起来,也是窑主和窑工对新一年工作的计较和计量。窑工会要求窑主加工资,窑主会要求窑工烧出更好的瓷器。在个人看来,更像是做一个年度的规划和KPI指标,以及奖罚制度。而对台戏,在这个过程中,与节日庆典混为一体,除了增加节日气氛,更点燃了美好生活。据说,戏赢了的那一方,可以要求另一方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工作。当然了,不会太过分。行业的规则,也在这个地方,约定俗成。
窑神庙里,有两个对面的戏台,就是用来唱对台戏的。
一个戏台正对着主殿门,这出戏是唱给神仙听的。
一个戏台对着窑神庙的门,这台戏,是唱给人们听的。
进窑神庙的门很低,需要低头,才能进入。
在你进门低头的一刹那,所有的敬畏,就开始围绕你。一直一直。
正月十五十六,窑工与窑主的文斗,武斗。
二月初二,一年的新开始,窑主,窑工,行业相关从业者,会聚集在窑神庙,自发的组织祭拜后,各取所需:求个符,保佑开窑顺利;从窑神庙取火,点燃今年的第一窑;从窑神庙的老井取水,用来制作更好的瓷器;小组私聊,说说行业趋势;有专门的人会组织根据特定的仪轨,进行祭拜及相关活动。事无巨细。包括供桌怎么摆放,手诀怎么用,咒语怎么念,符咒怎么写,是在庙里烧掉,还是回自己的窑口烧掉,或者直接戴在身上保佑。
保佑宅地保佑家庭保佑财产夫妻关系家财家眷夫妻关系保佑宅地保佑家庭保佑财产对窑神说出美好的愿望,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期望和期许。
当然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有人去窑神庙祭拜。而供桌上摆放的是各个窑口烧出来的好瓷器。行业内的人们聚集在窑神庙,更多的像是一个沙龙或者是小型的展示。
窑帮常以这一活动来联络感情、增强乡谊,从而消除地域或行业之间的矛盾与纷争。
八月十五,中秋节左右,半年的工作过去了,这一年谁家的烧出了好瓷器,谁家烧出了更好的。大家都会在这个时间段,相聚在窑神庙,把最好的瓷器拿出来,摆放供桌上,这个月的供桌会很漂亮。大家都争先恐后把自己最漂亮的瓷器拿出来。用特定的仪轨和规则,摆放漂亮,这个时候的窑神庙,也是一年当中,人流量最大的。整个会持续半个月。
这个环节和时间,会有很多的瓷器商人赶来,也会在窑神庙里甄选瓷器,新的器形,漂亮的色彩,然后找到窑口,下定,等货。
供桌的摆放,以瓷器为主,这也是各大窑区进行窑神祭拜的共有特色。
能够将自己窑口的瓷器摆放在祭拜窑神的供桌上,对于窑主,窑工,窑口,窑社来说,都是一种荣耀。
而对于购买和贩卖瓷器的人们来说,能够买到摆放在供桌上的瓷器,则是一种幸运。能够更近的得到窑神的庇佑,是一件更加幸运和有福气的事情。再一次的大祭,就是腊月初八,一年将要结束,算一算,看今年的成绩如何,二月二窑神庙许下的愿望有没有实现?窑主要跟窑工结算除了工钱以外的奖金了。要过年了。
拿到了将近的窑工也不吝啬,当即定下正月里的戏目,年景好的时候,还会有流水席。因为过了腊月初八,很多外地的窑工和窑主,就要回家了。瓷器商人们也陆续离开的这个地方。
腊月二十三,基本上就剩下了本地人,依旧会有专门主持仪轨的人,为窑神庙贴上对联,封上戏台,准备好有符咒的封条,等待窑主留下看门的人拿回去贴在窑口,为新一年的丰收做好一切准备。
(未完待续)
下图为孙可老师的钧瓷插花作品。孙可《中国插花简史》作者。插花作品用钧瓷,承载四季和窑神的美好祝愿。
出戟尊里的四季
出戟尊,石榴和金线莲,
盛夏
出戟尊,腊梅,水仙,马尾松,
(岁寒三友,岁末清供)
出戟尊,菊花,南天竹
(寓意新书发售,借通天之力,势如破竹)
出戟尊和初夏的鸢尾花
关联阅读
窑神节--用精神力量再塑神垕千年古镇的核心价值
窑神庙里的五鬼运财(1-五鬼是什么鬼)陶瓷行业相关的从业者都要看:窑神庙里的五鬼运财(2-五鬼运财的财从哪里来)版权声明:此篇内容大部分为笔者一个个字敲出来。图片来自网络。该文章的使用,非商业目的。若有侵犯版权所有者利益,我们深感抱歉,请迅速联络,以便及时更正。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