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资深美女的客厅

01

首先坦言,标题属于向冰心前辈的“致敬”。

其次,“资深美女”一说,我们在职时就属于讽刺与自我讽刺性质。“资深”代表不年轻了,“美女”仅代表女性。我们家里都有镜子,千万别问镜子:“魔镜魔镜告诉我,我算不算美女?”若镜子有灵,一定会默默地想:“你咋这么没有自知之明?你隔壁办公室的白雪公主一脸胶原蛋白,你不清楚吗?”不仅是镜子,我们常在杭州西湖边走,湖中的鱼儿见了我们之后,非常之不在乎,从来不沉下去;天空的大雁也是,从来不掉下来。

话说回来,这也并不是说我们资深美女的颜值都是整齐划一的不堪。其实也就是我垫底了,她们多数属于气质在,亲切感在,粗看看还是蛮顺眼的。少数舍得花时间锻炼,花金钱保养的,那就身材也在,颜值也在。猛一看仿佛并不输给隔壁白雪公主。

后来我先退休了,其他资深美女也陆陆续续退休了。我们时而相聚杭州各景点和餐厅,也时而相互登堂入室,领略各位资深美女的家庭生活风情。

如果说在职场时我们尚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遗憾,那么,“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当属于我们人生下半场的写照或追求。

我们早已忘却营营,这是怎样的达观?

02

那天我和资深美女周老师一起逛街,陪周老师看她喜欢的品牌服装,无果。周老师提议约一下家就在附近的资深美女杨老师,看她在不在家,有没有时间下来和我们一起喝一杯咖啡。杨老师说:“你们既然在附近,不如来我家喝茶,我家先生炖了笋干老鸭煲,你们要留下吃晚饭也行,我再下来买点菜。今天恰逢周末,女儿和朋友玩去了。”

我们商议后决定去杨家喝个茶,晚饭就免了。

杨家是电梯公寓房,在2楼,3房2厅,朝南与另一排平房商铺的屋顶链接,这相当于开发商为她家赠送了超大面积的露台。她家属于简易中式风格,半圆形玄关桌、半分割餐厅和客厅的博古架、餐桌餐椅都是红木的。靠墙边还有一个带水泵和灯光的山水盆景,博古架上工艺品,书籍,茶叶罐和点心盒等东西放得满满的,此外地上还有好几个纸箱,有进口的车厘子,奇异果和一些没有拆封的快递。

杨老师招呼我和周老师在餐桌前就坐,桌上已经放满了各式茶点和水果,她先生随即用紫砂壶给我们泡了一壶有些年份的生普,里面还加了些许杭白菊和新会陈皮。然后去书房上网。她先生非常儒雅,夫妇俩都是地道的杭州人。她家有一个很可爱的蓝猫,大脸,大眼睛;和我们保持不卑不亢的距离,显得气质这一块,始终拿捏得很稳。

这是我第一次来杨家。确切地说,我是第一次来她住在这里的家。我们结识30多年了,当年我们一起在留下上班。杨老师娘家在南山路西湖边,就是现在西湖天地的地方,那时候城里到留下的公交车末班车是晚上9点,进城稍稍有事耽搁,我便要去杨老师家寄宿,他们全家都会热情地接待我。年西湖沿线的民房都拆了,她家也不例外。现在来看,当年的拆迁补偿款就太有限了。但杨老师的财运还很应验那句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我们单位分配房改房的时候,分给她的是一套沿马路的房子,当年大家觉得那套房子又喧闹,灰尘又大,但等买下之后,她家随即另买了一套商品房,一直住到现在。她将那套街面房破墙开店,先是自己开店,后来就一直租给人家。不仅有房租收,他们夫妇俩财商都高,这么多年炒股炒基金炒房成绩一直不俗。

杨老师还是一个孝女,她退休时天天去城市的另一端陪她老妈,比上班还累。她说:“本来打算退休好好收拾房子,或者重新装修,或者至少扔掉一半东西,但现在实在是没有精力。”后来通过和她两个哥哥协商,1周里面腾出1到2天在自己家里陪先生和女儿,也偶尔与我和周老师小聚。

后来杨老师还专门再约我们去她家吃饭,做了一桌丰盛的菜和点心招待我们。所有的菜都咸淡适宜,色香味俱全,尤以一道清炒虾仁和一道味增汤最为鲜美。据她说,虾仁是盒马生鲜买的,在我们到之前刚刚送到,味增汤里的干贝是在香港买的,调料是在日本买的。

真是够下功夫的。

我觉得在我们的友谊里,杨老师的贡献就如同恰如其分的盐,有她的存在一定是更好的,但是我们都感觉不到她好在哪里。有一个词叫“作光作盐”,绝对是一种做人的至高境界。

这些年,杨老师偶尔也会向我们抱怨,不如意之事主要有二,一是家中“白骨精”女儿,学历高,年薪高,眼界也高,一直没有确定可以谈婚论嫁的对象;二是陪老妈,她老妈也是轻度老年痴呆,又强烈排斥外人,屡屡为她请保姆,屡屡被她赶走。每年把老妈接到自己家来住几个月,也的确是以牺牲先生和女儿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再后来她老妈住进护理院,除了她哥哥替换她陪伴的日子,她的主要生活内容就是陪老妈,老妈思维一团糟,杨老师有时候觉得自己都快被老妈整成精神抑郁了。杨老师一直怀有经商梦,在杭州及世界各地也有些资源和渠道,但苦于身不由己。

杨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开导,自己就转换角度想明白了。“嫁不嫁人是女儿自己的事情,她自己觉得开心就好。至于陪老妈,我责无旁贷。”

间隔了好一阵子我们才联系,问及她老妈,得知已经“走了”。说着她眼圈都红了,脸转向一则。我们安慰她:“你也算功德圆满,没有对不起她老人家。”

有时我想,生老病死一样也不会放过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期待这个社会今后不仅讲“优生”,也讲“优死”。让我们这一代人最后几年,尽可能不麻烦子女,也尽可能少麻烦医护人员,更有尊严地过完这一生。

后话了。

03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更确切地说,幸福的家庭是有些共性元素,而非审美情怀及其格调都相似。我归纳出我们资深美女家庭的共性,比如:自己及家庭成员身体都基本健康;都算中产,都有一定的财务自由;都很乐观,谁都是半世风雪了,谁没曾经的辛苦遭逢?谁的当下又是事事如意呢?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胖是伙食好,瘦是减肥见成效,股票亏了是幸亏没买“原油宝”;还有,资深美女都有一些兴趣爱好,先生都体贴太太,太太的兴趣和才华都能得到呵护,但区别是有的家庭一边倒,有的家庭是互补尔后相得益彰。

比如,资深美女周老师家,周老师好动,爱好运动,是健美和美容达人,菜也烧得很好,她先生好静,爱好书画。她先生和我,杨老师都是一起在杭州佛学院国学班进修的同学,国学班同学不分男女长幼都互称“师兄”。

那次她家请国学班的几位师兄,也包括我和杨老师。

她家在一楼,还有1层1半露在地面的地下室,加起来面积不下平米,一楼客厅朝南还有一大片草坪。她家有一条身材健硕的阿拉斯加狗,一张笑盈盈的脸,见谁都亲切地摇尾巴,显得没有杨老师家的蓝猫有城府,也很可爱。

她家装修风格属于中西合璧,1楼西式,全套白色家具,客厅的边柜上有一盆紫色的蝴蝶兰,没有其他装饰品,也没有无用的杂物,兼顾“留白”空间,显得宽敞明亮。地下室是中式,有书房,健身房,1个视听室还有待布置,客厅比1楼还简洁,只放了1个立柜,1张很大的长方形画桌,1圈太师椅,墙面有她先生的书画作品。那天我,杨老师和其他师兄在这里品茶,听师兄们即兴吹箫吹笛子。周老师在1楼厨房里忙碌。

周老师被几位皈依佛教的师兄戏称为“女菩萨”,以感恩她对我们大家精心细致的款待。茶席上零食,茶点都很精致,荔枝剥了壳,蜜瓜削皮切块,柚子连里面那层皮都剥掉了,当然还少不了配上水果叉。等我们上了餐桌,我更是赞叹她的细心。餐桌上一边全是素菜,有各种菌类,豆制品和叶子菜,一边是全是荤菜,鸡鱼肉虾,几位师兄说:“我们原来可以吃点‘锅边素’的,没想到我们碰到了‘女菩萨’,为我们想得这么周到。”

假如把杨老师比作盐的话,那必须把周老师比作蜜,而且是越来越难得的,上好的蜜。她对大家的好,是大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的,浓稠的,香香甜甜的好。

周老师偶尔也向我们抱怨,也事出有二:一是儿子事业上太折腾,也借口尚无立业,不想成家;二是房子大,狗大,遛狗和搞卫生,渐渐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也自我开解:儿大不由娘,随他去吧;养狗总得对它负责,把遛狗当健身就是了,搞卫生准备请钟点工了。

04

我自己一直追求“断舍离”,总觉得别人的审美取向应该和我一样,杨老师前一阵子顾不了家,算例外,以后估计会朝“断舍离”方向努力的。

直到我、周老师、另外4位资深美女,外加2位男闺蜜来到资深美女郑老师家,仿佛暂时颠覆了我的审美观。

郑老师家是有电梯的复式公寓。我一进门就深深感到,这里金玉满堂,富丽堂皇也是一种美。郑老师热情招呼我们在客厅里喝茶,她先生戴着围兜一直在厨房里烧菜。

她家装修风格以西式为主,工艺品和字画属于中西混搭。好几面墙上有名家字画,陈设的工艺品包括瓷器,玉雕,石雕,木雕,水晶,座钟,等等,尤以一棵玉雕的大白菜显得栩栩如生,他们夫妇可能都爱好工艺品收藏吧。我想不仅收藏,平时要盘盘这些工艺品,也蛮费功夫的。

还有一些老树桩植物盆景和花卉也在1楼的客厅,餐厅和2楼的家庭厅争奇斗艳,客厅和餐厅之间还有一个巨大的鱼缸,里边数十条金鱼悠然地游来游去。

她家1楼朝南的阳台和2楼露台还有不少多肉植物,朝北的阳台放了一地的有机蔬菜,有南瓜,大白菜,白萝卜,青菜和土豆等等。郑老师说,这些蔬菜都是她先生在近郊的老家自己种的,绝对有机,让我们想拿就拿点回去。我们开玩笑说,你家到处都是宝贝,我们想拿的是客厅里的玉雕大白菜。她先生说:“这个家里,你们想拿走什么都行,只要不把我们家郑老师给我带走就行。”这是赤裸裸的“撒狗粮”啊。呵呵。

我发现我自己一早特意去买的一大束黄玫瑰在她家实在太不起眼了,根本起不了“锦上添花”作用。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我再去别人家,决不送鲜花了。

她先生的厨艺真是高超,一个人为我们端上了一大桌的菜,应该是昨天就开始准备了。有近20个菜,而且90%都是硬菜,有虫草炖土鸡,梅干菜蒸河鳗,虎皮蛋红烧肉,河虾,黄鱼,蒸了20来个肥硕的大闸蟹,郑老师事先说好,开车找代驾,大家一定要喝酒。所以那天我喝得有点多,大家也是。以至于后来上的菜是啥,我都有点模糊了,就记得桌上所有的餐具也很精美,应该和G20国宴用的餐具是一个品牌的。

如果说也要把郑老师奉献给我们的友谊做比拟的话,那应该就是高品质的红酒了,和那天我们那种中国式喝红酒的方式一样,必须微醺,讲尽兴为主,讲优雅其次。

郑老师倒是不曾和我们抱怨过任何生活不如意,可能是当年郑老师当过我们这一干人的领导之故吧,还在延续一点矜持和神秘的习惯。但我真心感到,她似乎依旧是我们这群人的“圆心”,虽不再有职务傍身,但人家靠的是魅力。

05

去郑老师家是冬季,那天大家就倡议,等春天来了,一起去城郊的资深美女许老师家里聚聚,早就听说许老师家是小和山一带的联排别墅边套,庭院非常大,许老师是种花高手,家的庭院是请设计师专门设计的。去过的人意犹未尽,有个同事说:“去过许老师家,才知道什么才是人生幸福的巅峰状态。”我们没去的人就更神往了。

暖春。许老师发出邀请,我们5位有空的资深美女欣然前往,包括周老师,郑老师。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姹紫嫣红,繁花似锦,芳草如茵,绿树婆娑。如此美丽不可方物的庭院,居然可以是我们资深美女许老师的家!我虽不堪自比杜丽娘,但眼前的景致,还是强烈地震撼着我。一切太美好的事物和景色容易让我产生莫名的“物哀”情结,可能就是受汤显祖影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粉红天堂,粉色达芬奇,莱茵黄金,果汁阳台,白葡萄酒,蓝丝带,绿萼,朱墨双辉,大游行……这些居然都是月季的名称!我太孤陋寡闻了。她家就连2楼阳台,3楼露台也都是用花盆和木箱种的花,不光品种多,而且不论是花蕾,还是盛放的花朵,每一朵花都娇艳欲滴。

幸而我还学过一些插花,这里的另一些植物我还能叫得上名字:鸢尾花,洋桔梗,南天竹,八角金盘,金边黄杨……许老师说她家的庭院现在有四、五十种花,说毕竟是4月下旬,花已经不是最多了,最多的时候,有不下来种花。

许老师也在1楼的客厅里摆满了水果和茶点,招呼大家就座。但大家强烈要求在庭院里坐,在度无死角的鲜花视觉盛宴里,我们也找到了同事所说的“人生幸福的巅峰状态”,当然是多呆一刻享受一刻,多呆一秒享受一秒。我负责给大家泡茶,许老师去厨房为大家张罗午饭。

都是资深美女,其实喝茶,吃茶点水果就挺好。但许老师还是准备了荤蔬搭配的午餐,有个卤牛肉烧得特别好吃。许老师说荤菜都是冰箱里的存货,蔬菜是她吩咐她先生昨天下班时买的。她先生还在市中心上班,平时下班都在单位食堂吃好晚饭才回家,主要是体贴许老师,怕累着她。她说:“平时都是一个人对付着吃,早中晚都是,也蛮寂寞的。也盼着先生退休,可以有个伴,也欢迎你们随时来。喝喝茶,赏赏花。有啥吃啥。”

所以许老师在我们一干人眼里属于凡尔赛文学高手,她不经意间夸了先生对她的体贴,任由她把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她平时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wh/7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