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从三关口长城穿过贺兰山口,我们离开了宁夏,向着内蒙古出发。下一个旅行目的地是南寺,南寺又叫广宗寺,位于贺兰山腹地,是阿拉善盟藏传寺庙的第一大寺。南寺距离银川市区约公里,距离阿拉善左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约30公里,从银川沿国道进入内蒙古境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
图二:
图三:
南寺的位置很好,坐落在群山怀抱之中,沿着进山的路蜿蜒前行,沿途就分布着许多藏传佛教建筑,进山门口写着的名字不是南寺,而是叫做广宗寺。广宗寺这个名字得来于年,而南寺始于年建成,建成当时并没有确切的名字,当地习惯叫做南寺。年清朝康熙皇帝御赐了寺名,从此南寺就叫广宗寺了。有南寺当然就有北寺,北寺又叫福因寺,离这里大约20多公里,不过其地位比之南寺,地位那就差很多了。
南寺在藏传佛教寺庙的地位是很高的,相传藏传佛教的十六罗汉曾经在此接受供奉,而南寺历史最大的成就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图四:
图五:
图六:
作为六世达赖的仓央嘉措,其多种的身份让其一生充满坎坷和传奇,关于他最后的归宿也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和南寺有关。康熙四十年(年),仓央嘉措陷入拉藏汗和桑结嘉措的冲突,康熙四十四年(年)权力斗争中失败的仓央嘉措被罢黜,年仓央嘉措被押解离开拉萨北上,在押解途中圆寂于青海湖。但民间也有说法是仓央嘉措并未去世,而是被僧侣们保护隐匿到了阿拉善盟并继续弘法。据传是至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阿拉善盟活动,宣讲佛法直至圆寂,年仓央嘉措的弟子阿旺多尔济遵六世达赖的遗愿,修建了南寺,寺中供奉着仓央嘉措的灵塔。
图七:
图八:
历史上的南寺曾遭受过两次劫难,第一次是年。在当年同治时期发生的回民动乱中,南寺不幸被波及,当时除了时轮大殿和金刚亥母殿,几乎所有的庙宇都被乱民放火烧毁,大批财物被抢。僧人们冲进火海,救出了仓央嘉措的肉身,还有一些重要的典籍。直到清光绪年间,南寺在官府和信徒们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生机,重建了殿堂、庙宇,还有仓央嘉措的灵塔。
史书描述当时的情形,那时仓央嘉措的灵塔是1丈多高的镀金铜塔,塔门镶嵌著各种宝石,塔顶上曾放有三寸高的赤金无量寿佛像。在大经堂正中为镀金铜制的释迦牟尼佛像和泥塑的宗喀巴师徒三尊塑像,两侧为十六罗汉和四大天王像。在弥勒殿,有一千尊一尺高的宗喀巴泥像。在密宗殿中有一千尊一尺高的贤劫千佛铜像。在举行法会的法园内有一千尊一尺高的救度八难绿度母泥像。在医药殿中有一千尊一尺高的白度母泥象。各殿堂公馆都供奉和藏有绘制极其精美的佛像唐卡,不计其数。
另外曾经南寺的藏书也非常丰富,最主要的有释迦牟尼的《三十四本生传》两套上百轴,《神变十五》一套十五轴,反映宗喀巴本生和传记的《八十宗喀》三套上百轴,《仓央嘉措传》一套十几轴。还有两轴用彩色锦缎缝制而成的宗喀巴和弥勒的宽四丈、高六丈的巨大的佛像。有北京版一○八卷的藏文《甘珠尔》经一部、藏文《丹珠尔》经两部、西藏版一百卷的新版《甘珠尔》经一部。南寺还有有两处版库,所藏的经卷刻版和佛像刻版数量非常多。
历史资料统计解放时南寺还有注册僧人达五百五十名。到文革前,寺里还有佛殿四座,称黄楼寺、弥勒殿、金刚亥母殿、三族佛,大小经堂五处,持斋庙等大小殿堂数座,活佛公馆两处,庙仓多处,僧院僧房上百处,是藏蒙地区规制很高的寺院。
图九:
图十:
南寺的第二次劫难,是文化大革命。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造反派们入寺捣毁了六世达赖喇嘛灵塔,破坏了六世达赖喇嘛肉身并焚烧,佛像佛经几乎全部被毁。守寺喇嘛当然也遭受了批斗,被赶出寺院,到生产队劳动改造。据说,除有关部门拉走了了值钱的金银铜器,其余各类物品全部丢失。那时的南寺陷入长年无人管理状态,盗贼猖獗,无所不窃;殿堂失修,坍塌损毁。终于在年南寺被全部拆除,木料用来搞大跃进建设,寺庙财产低价变卖。于是这座充满传奇的寺庙,就这样默默消失在这里。
星月变迁,时光飞逝,有些苦难终会过去,年南寺终于重建,就是现在的摸样。
我站在这里,早已感受不到这寺庙当年全盛时的风采,看到的,只是标准化的弥勒殿、转经塔、商业街;感受的,还有一种隐隐的无奈,却无法诉说,就如同仓央嘉措那颠簸流浪、大起大落的传奇一生,终究归于落寞;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早已逝去。有些东西,被消失了,并不是一场华丽的重建就能够挽回的,还需要真诚的歉意,内心的反省,和很长很长时间的遗忘。
南寺门票价格60元,除了感受那种历史情怀,好像并没有太多可看的。
图十一:
图十二:
情歌仓央嘉措
花开了
一个季节已然遁逝
蜂儿呀
不要为此焦虑
缘尽了
一场经历走进记忆
姑娘呀
不要心烦意恼
享受过蜜意浓情
人生即便短暂瞬逝
我们有什么可遗憾的
来生来世
我们还能相逢吗
图十三:
图十四:
图十五:
图十六:
图十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