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嘉兴记立冬朱樵抽屉视频

中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也就是说,在立冬的第一个五天,由于地面温度已经下降到零度以下,河道两边水较浅的地方和一些小水沟里,开始结冰了。第二个五天,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随着河里的冰面不断加厚,土地也开始冻结。第三个五天,野鸡一类的大鸟已经看不到了,而在海边,出现了许多外壳与野鸡羽毛的花纹有些相似的大蛤。立冬朱樵画冬的本义是“终”,即一年结束的意思。《说文解字》上说:“冬,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终字。”因而,立冬在二十四节气中,就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的开始。作为一个季节的转折点,它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都将由秋季向冬季过渡。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又有进一步的解释:“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就是说,秋季的作物全部收晒完毕,已经储藏入库,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所以,立冬不仅是预示着冬天的来临,还包含着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在古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皇帝会在这一天,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北郊举行迎冬祭祀。在先秦时,立冬这天,天子还要换下秋衣,穿上冬装,同时也给群臣赏赐冬衣。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古代的“披袄子”是冬天穿的一种礼服,“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作为平民百姓,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心里就会自然而然地闪过“冬天将近”的念头,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有关冬天的消息会越来越多。在过去,人们还会以立冬这一天的晴雨,来预测整个冬天的冷暖,俗语“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就是这个意思。立冬之后,南北气温差距更加拉大,对于东北地区来说,立冬时节已飘雪结冰,十分寒冷,而地处江南的嘉兴却秋意正浓,距离气象意义上的冬天还有一段日子。元代,也可以说南宋时,杭州诗人仇远写过一首关于立冬的诗,所描写的景象与嘉兴一带立冬时的情形比较贴切:“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诗的意思是说,纷纷扬扬的秋雨携来了微寒,虽然霜降节气已经过了半个月,却由于下雨的缘故,地面上见不到霜。在这草木凋零的季节里,庭前的柳树叶只黄了一半。若是在风和日丽的午后,还会感觉到“小阳春”一般的暖和。真正的冬天还没来到,哪里会有梅花香呢。一般来说,最早开花的腊梅,也要再过半个月才会“绽香”。立冬的三候,说起来就比较简单。一候的水始冰和二候的地始冻,是说立冬之后的气温变化。到了立冬,北方的冷空气已经有了较强的实力,并逐渐向南方移动。河的两边,较浅的水面已开始结冰,有些地方,土地也出现了冻结的状况,这是气候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当然,立冬时,嘉兴还不会“水始冰”和“地始冻”。二十四节气以及相应的物候,大多是对古代北方地区气候状况的总结。而三候的雉入大水为蜃,和寒露节气时的雀入大海为蛤,意思是一样的,是说立冬之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看不到了,而海边却出现了许多外壳与野鸡羽毛上的花纹有些相似的大蛤。立冬在古代是十月的大节,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秋收结束,冬季的到来,不管最终的收成如何,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总算可以享受一下丰收的喜悦。所谓的迎冬之礼,其实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在过去,立冬这天,即使再忙的农民,也要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要祭祀苍天,感恩上天给予的丰年,并祈求来岁再赐丰年。祭祀结束后,丰盛的酒食便是犒赏辛苦一年自己。朱樵画另据明朝田汝成《熙朝乐事》记载,当时的杭州一带,可能也包括嘉兴,在立冬日,还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名为“扫疥”祛病,成为一时的地方习俗。疥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以瘙痒为主,由疥虫感染引起。估计在明朝时,这种被称为“疥”的传染性疾病,曾经一度在杭州一带流行,所以,用草药煎汤沐浴“扫疥”才会成为地方习俗。其实,立冬主要的传统习俗,还是冬令进补。嘉兴人通常喜欢吃猪蹄髈、牛肉、羊肉、母鸡、鸭、甲鱼等食物作为进补,而滋补的药物则有熟地黄、阿胶、鹿角胶等。每年到了立冬这一天,老嘉兴人还会用红枣、桂圆、核桃肉煮汤喝,据说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上个世纪末,嘉兴男人还喜欢用热黄酒和姜丝冲鸡蛋,说是可以驱寒开胃,行气壮神。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也会在立冬之后,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需要说一下的是,膏方是不可以跟风吃的,中医讲究“一人一方”,因人而异,要先吃“开路方”进行试探性调补,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区,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有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而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不能不吃饺子。有意思的是,在嘉兴的农村,立冬节气的食俗,则是吃咸肉菜饭和南瓜团子。从前的嘉兴人不习惯吃饺子,尤其是在农村,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吃过饺子。而在立冬时,正值新米上市,用霜打过的青菜、咸肉作配料,再用稻草烧出来的咸肉菜饭,那真是又香又糯。而农民自己做的南瓜团子,用的馅是猪油豆沙、萝卜丝和咸菜豆腐干,都非常好吃。这一食俗后来也进入了城里,多半是有农村亲戚的家庭,我小时候就吃过。记得是读小学的时候,在立冬的前几天有乡下亲戚来过,到了立冬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就远远闻到了咸肉菜饭的香味,猜想是外婆在烧菜饭,回家一看,果然是的,就高兴得跳了起来。冬天夜长,晚上的时间比较充裕,加上又是农闲季节,旧时的冬学和拜师活动,也都放在立冬之后举行。那时的冬学,其实就是短期培训,比如识字扫盲、农作物种植常识等,招收的都是成年男女,通过短时间学习,有人能读书,有人会写信,也有人由此而改变了命运。而拜师,则属于私人行为,大多要举行拜师仪式,场面可大可小。一般先是拜祖师,再行拜师礼,然后接受师傅训话,等等。但也有简单的,向师傅跪下磕个头就行,并不讲究什么排场。乾隆年间,海盐少年张燕昌,在立冬那天,背着两个大南瓜来到杭州,想拜篆刻名家丁敬为师。当时身为“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已是弟子云集,名噪大江南北。但他也没有讲究什么排场,不仅收下这位来自农村的弟子,还当场把那两个南瓜煮了,让大家一起分享。后来张燕昌没有辜负师父的厚爱,最终也成为浙派篆刻名家。立冬时开花的植物,有羊蹄甲、胡颓子、八角金盘、亚菊、油茶等,名字都很怪,似乎都不是嘉兴本地的植物,但现在也能在嘉兴经常见到,比如八角金盘,在园林中常种植于假山边上,或路边树旁,还能作为室内的观叶植物,常用来遮挡一些犄角旮旯的难堪之处,大多数宾馆、饭店和办公楼的大厅里都有,四季常青,叶子如手掌一般,但花不怎么好看,像一把胡葱花似的。如果说,这个节气里勉强像样一点的花,那只能是油茶花了。油茶花如蔷薇花般大小,白色,但花瓣饱满,因而在寒风中也不显得凄凉。油茶本不是观赏植物,它是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它会出现在城市的路边和小区里,估计是这个时节实在是没什么开花的植物,也是实属无奈。值得欣喜的是,立冬的时候,南天竹的果子红了。南天竹长得像一小丛竹子,但比竹子要耐看。南天竹叶子颜色,在初生时为朱标色,慢慢变成了青绿色,而到了秋天,青绿的叶子又会泛红,再变成紫色,真是变幻莫测。它的果子也由青绿变红发紫,而且在冷雨风雪中经久不落。南天竹有吉祥、长寿的寓意,嘉兴人特别喜爱,过去人们在冬天拜访老人时,总会带上一把连叶带果南天竹。汪曾祺似乎也对南天竹情有独钟,他在随笔《岁朝清供》流露出这么一种情绪:“在安徽黟县参观古民居,几乎家家都有两三丛天竹。有一家有一棵天竹,结了那么多果子,简直是岂有此理!”来源:嘉兴在线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xt/11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