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转自:远见聚焦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唯一万国朝拜的朝代。但是,如果从经济与科技上看,国土面积最小的宋朝才是中国最巅峰的朝代。然而,这个最强大的朝代却以最难堪的方式OVER(隔屁)了……
与其他朝代不同,唯有宋朝灭亡于经济文化的最鼎盛时期。这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宋朝是被蒙古人灭的啊。于是啊,很多大汉主义者无比惋惜,在他们眼中游牧民族就是“野蛮人”,因此还抬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华”……不过,真的不用可惜,因为蒙古就没想过干掉宋朝,元朝完全是一次历史意外。有史书为证,元太祖忽必烈把南宋灭了之后,才想起一个问题,蒙古族要中原干毛?于是,他下令,要把中原的良田全部摧毁,改造成草原。
呃,这比把喜马拉雅山脉炸个五十公里长的口子还扯蛋,自然不可能成为现实。不过,这也充分说明了蒙古人对中原的“国土”没有任何兴趣。或者换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原对草原感兴趣吗?进一步,而为什么从秦朝之前,有时草原牛逼,有时中原牛逼,但为毛二者没有相互占领呢?因为,文化属性的不同,造成了对价值的认知不同。
即使在今天,你对一个依然延续游牧生活的牧民说,免费给他一片良田,再给他一座砖房,让他定居做农民,呵呵。同样,你对一个世代从事农业的农民说,免费给他一百只羊,一个帐篷,让他去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宁可杀了这些羊吃掉,也不会去草原放牧。这就是对价值认知的不同,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不可能定居。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是他们的“国家”,你把没有草原的国土送给他们,他们也不要啊。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原没有价值。不会种地,不代表不会抢粮啊!
中原对游牧民族的价值不是土地,而是游牧生活无法生产的物资。所以,在元朝之前的数千年,很多游牧民族都把中原打得稀巴烂,但也只是烧杀抢掠物资,从未在中原建立朝代。那么,为毛数千年都不定居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到了宋朝就定居建立元朝了呢?呵呵,被大宋朝逼的啊。宋朝的历史,就是一部韬光养晦的违约史。
宋朝虽然是中国文化的巅峰朝代,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朝代,但它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一段时期属于多民族竞争,比如第一大对手大辽。和大辽打了很多年后,最终两国皇帝都御驾亲征在澶州大干一场,就有了和解的“澶渊之盟”。这个合约很有意思,北宋赢了面子,“宋帝称兄,辽帝称弟”;大辽赢了里子,钱。
之后,百馀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事了,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就像“澶渊之盟”中所说,“两国对天盟誓,永结和好”。当然,如果仅此而已,就不配叫封建史了。大约年起,辽国治下的金人发动起义,势同烈火,辽国岌岌可危。这时,金人来提出要和北宋联合灭了辽国,好处就是帮宋朝夺回燕云十六州。瞬间,北宋就撕毁与辽国的盟约,联金灭辽……来宋的辽使当庭哭骂:“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呵呵,北宋说,之前签的合约不算,只是为了韬光养晦。
然而,不仅大辽被北宋耍了,连金人也被耍了。联金灭辽,说好了是共同出兵,但北宋放了金人的鸽子。因为,年,方腊宣告起义,要干掉宋徽宗,然后自己当皇帝。而且,方腊的起义军势如破竹。于是,北宋急忙派准备伐辽的十五万禁军和西北边兵日夜兼程南下,镇压方腊起义。
当然,北宋对金的违约不仅如此,还有很多。So,金国在干掉辽国之后,借着违约为借口把北宋干掉,就有了著名的靖康之耻。不过,漏网之鱼宋徽宗的儿子赵构跑到了南京,建立了南宋。金国当然不准备放过南宋,但南宋有岳飞啊!
金人打不过岳飞,但也别相信岳飞能干掉金国。再牛逼的个人,力量也是有限的,否则历史就不叫历史,而是传记了。于是,南宋主动和金国签订了条约,向金称臣,纳贡。毫无疑问,这远比“宋帝称兄,辽帝称弟”的澶渊之盟惨一百倍。不管怎样,契约代替了战争,又是几十年的和平,让南宋大国崛起,直到蒙金战争。
聪明机智的南宋再次看准机会,和蒙古形成联盟,联蒙灭金。金国使者就像百年前的大辽使者一样,问我们都和好几十年了,又没违约,你们打我们干什么?南宋再次理直气壮地说,当初签订议和只是为了韬光养晦……
不是我在复制黏贴,而是历史就是这样重复再重复……联蒙灭金,蒙古负责打,南宋负责后勤。盟约规定,灭金之后,蒙古要将金的领土划一半给南宋,南宋按以前给金纳贡的方式给蒙古纳贡……以后,双方成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互不侵犯。听起来这个契约很划算啊,但只能呵呵。
灭了金朝之后,南宋也确实得到了当初蒙古人的承若。看起来皆大欢喜,然而南宋反悔了,认为得到的还不够,应该把祖宗的开封从蒙古人那里要回来。没过两天,又觉得蒙古人是微不足道的蛮夷,应该趁此机会收复中原,收复三京。于是乎,南宋又再度撕毁合约,主动过淮北偷袭蒙军。好在,当时蒙军团全力西征,对南下真没兴趣。毕竟,往西打有草原,而江南的良田又不能放羊,屁用没有。当然,等忽必烈忙完了后,就开始追究这事了。
很显然,南宋打不过蒙古。于是,南宋再向蒙古称臣,划长江为界,每年向蒙古上供。然而,新的合约刚签订,忽必烈家里就出事了,他弟弟造反,忽必烈赶着回家平乱。就是此时,南宋又趁机毁约偷袭蒙古…
这个世界上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蒙古有那么高的战斗力,但头脑简单啊。忽必烈转过头来就要抽南宋,但丞相贾似道瞒着南宋朝廷,又给出了天文数字的赔偿,忽必烈就信了。后来,忽必烈一直没收到贾似道许诺的赔偿金,就派出了自己的心腹郝经,去南宋问赔偿金怎么回事。很显然,如果郝经到朝廷上问起赔偿金的事,那么贾似道肯定露馅啊。于是,贾似道就把郝经拘禁达十几年之久,遭到惨无人道的折磨。然而,郝经家族可是蒙古的名门望族啊。
好吧,其实这些对外的毁约还都不是大问题,真正的大问题是对内的违约。南宋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超有钱,而且科技也远高于蒙古人,都有最初级的火炮了。当然,更牛逼的是在岳飞之后,出了一个刘整,蒙古人克星。但是,刘整知道岳飞是怎么死的啊,前车之覆!
刘整的军事才华一点也不亚于岳飞,有智谋,善骑射,在对蒙古作战中屡立功劳,是唯一把蒙古打怕的人。但是,众所周知,南宋的皇帝从来都说话不算话,战功越多,死得越快。刘整眼看自己就要被杀,就叛逃蒙古。刘整是南宋名将,却要带着四川要塞泸州投降,这让蒙古人完全无法理解,居然不打算接受投降。还好,汉人了解汉人,蒙古大将刘黑马对刘整的投降深信不疑,力排众议……对了,后来元朝水军就是刘整建立的。
其实,也不仅仅是刘整,可以说南宋是被汉人灭了。忽必烈任用了大批汉族将领,而且这些将领们在攻打宋朝时格外的卖力,因为,真的恨啊。别说他们是汉奸,你能不吃饭活下来吗?这帮将领的部队无法为国捐躯,还没上战场,就要活活饿死了,没有军费啊。
那么,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一个国家啊,钱去了哪里?在丁家洲之战时,宋军溃败,孙虎臣向贾似道哭称:“吾兵无一人用命”。甚至,在南宋灭亡的最后时刻,宋廷还是不给钱,使出最后一招,抬出祖上的积德来感诏残余的宋军……不过,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可没少从南宋大臣皇族身上搜出金银财宝啊。
当然了,很多人还会说如果当初如何如何,南宋就不会灭亡。呵呵,那么你能意淫出南宋把蒙古灭了吗?不是意淫,历史上还真有一次机会,不是宋朝被灭亡,而是反过来灭了蒙古啊。
那么,你觉得宋朝还有碧莲活下去吗?最后一次,南宋使者又向忽必烈求和时,忽必烈命人抬出几大箱子。这几个箱子里面装的全是自南宋联合蒙古攻金以来,南宋与蒙古所签定的全部契约。忽必烈说,只要使臣能从中挑出任何一份议和条约,南宋曾经兑现过一次,那么蒙古大军就立即全部撤回,永远不犯南宋……So,南宋再也没有韬光养晦的机会了,元朝统一。
很多中国人认为宋朝面对强大的蒙古时,不会韬光养晦。然而,韬光养晦如果有用,还要契约精神干毛?人类啊,终究是一种群居动物,而契约精神是群居的基础。
为防失联,请加,谢谢!
经济学借你一双慧眼
从世界看中国:日本人是如何描述中国史的每个国家的历史,往往不止有本国人来书写。古代如此,今天亦然。
一套日本人写的中国通史读物,竟然在中国出版卖疯了!这套书叫《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年,由国内知名大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是第5次印刷了。
这是一套由10位不同的日本教授写的中国通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掀起一阵史学著作阅读的飓风!
百思不得其解吧?那就看过来——1.出版方——讲坛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也是日本漫画出版界三巨头之一;2.作者——10位作者均是当今日本学界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教授;3.背景——这是讲谈社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日文版编写了5年,中文版引进翻译、编辑出版又花了5年;4.作序——由10位国内一流的学者作序推荐: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许宏武汉大学教授 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黎虎北京大学教授 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 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 邓小南每一位都是断代史中的重量级人物,每一篇序言都是在通读全书的译稿后撰写。这套书从审核出版资质,到选配图片、排版调版,几乎用掉了五年的时间,用心良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精装呈现。部分序言: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所以,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张国刚(清华大学教授)由于教育和研究体制的差异,日本学者在“通识”上要优于中国学者,后者偏于专精而有条块分割之嫌。——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大众史学在需要把历史叙事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还原到总体历史图景、还原到根本价值关怀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点也不比对于更‘专业化’学术写作的要求为低。——姚大力(复旦大学教授)读者真实评价:从外人的视角看中国,或许能打破自身固有的执着与沉闷,避免一叶障目。——这套书的可贵之处,首先旁观者清!其次得到重量级中国学者的肯定。非常值得阅读收藏。——还原岁月本相,记载真实史料,不为当今时代需求而转移的笔触所绘就的,都是好史书。——外国人站在没有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客观角度,写出的中国历史反而更客观一点,更接近历史真相一点吧。另外,好的选题、新颖的结构、语言的可读性、插图的广泛应用等等都为这些史书加分添彩。我们在教科书里学到的中国历史,早在大学查询一些历史资料时,就惊讶地发现了太多的不一样,让人好迷惑,尤其是现代和当代中国史。如今开始有人质疑和校正,也是一种开放和进步吧——请《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册依次亮相:第1卷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宫本一夫著(九州大学教授)第2卷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平势隆郎著(东京大学教授)第3卷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鹤间和幸著(学习院大学教授)第4卷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金文京著(京都大学教授)第5卷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川本芳昭著(九州大学教授)这次,十位教授走下讲坛,为大众写作,所以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据说,在日本,有学者为大众写通俗读物的传统,读者对象,就是中等文化程度的人。
对于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本国历史的中国读者,会觉得这套书不一样在哪?用读者评价说:它既有趣不枯燥,又性感不是八卦,而且充满了怀疑精神。如:第一卷作者是考古学家,他除了对中国考古学史有全景式的扫描外,又加入了他个人在中国参加田野调查的见闻和体会。甚至还掺杂了许多对各地美食的评价,这大概在别的历史书中很难见到。又如:第四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作者是集中、日、韩三国文化背景于一身的专家,他把三国时期的历史与大家熟悉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作比较,通俗有趣;还将三国历史放到整个东亚史中去解读,让人耳目一新。大家苏轼曾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站在山外观望,会有不一样的景致。第6卷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气贺泽保规著(明治大学教授)第7卷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小岛毅著(东京大学教授)第8卷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杉山正明著(京都大学教授)第9卷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上田信著(立教大学教授)第10卷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菊池秀明著(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再如:第八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作者没有依照时间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却积极和正面地加入了对夏、辽、金史的描绘,这种讲解方式另辟蹊径,为我们刻画出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并且,书中用了大量的彩图来辅助理解彩陶插图“玉的时代”插图宋徽宗字画彩色插图所以,这真是一套专业、前沿、有创见的中国通史。让我们看到了日本最优秀的学者是如何跟普通读者讲述中国历史的。特别说明的是:
对于日本原书,中文版基本上没有作删改、增添,原则上,一切增删均需原作者同意。原来的丛书还有一卷“当代中国卷”,中文版未收;一卷“中日关系史”,中文版未收。最可贵的是:中文版以日本原书为模板,从版式、要素、编排上,都力求接近原版;所有地图,几乎全部依样重做;无论黑白还是彩色插图,都以日文版为线索,并有所更新。不识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国历史的迷雾,如何穿破?有时站在山外观望,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今天的讲谈社中国史,趣味与严谨并存,希望它可以打开你的阅读视野,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册:定价元
编者推荐:元/套(货到付款并包邮)
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由于新疆、西藏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30元运费差。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可货到付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