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年1月30日(农历腊月十八),是近代高僧太虚大师诞辰纪念日。大师洞达佛法世法,慧观东方西方,经纬古代现代,是民国一代高僧。他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提出“教理改革、教制改革、教产改革”三大主张,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他的“人生佛教”思想更为现代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资粮。

杭州历来被称为“东南佛国”,佛教在杭州流传已有一千余年,尤其是在近代杭州佛教史上,苦难而严峻的时势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大师和佛学者,如月霞、弘一、巨赞等大师以及章太炎、马一浮等佛教学者,他们都与杭州,尤其是灵隐寺有着深厚的法缘,为改革和振兴佛教殚精竭虑,为佛教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太虚大师作为佛教领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多次出国考察、弘化,未尝局限于一地,却与杭州有着不解之缘。仅据太虚大师《自传》与《太虚法师年谱》的不完全记载,太虚留居杭州的次数竟达二十有余。

太虚大师早年蓄有大志,与辛亥革命志士多所往来,还因此被清廷通缉,心情十分压抑。由于杭甬地区也是辛亥革命发源地之一,自然随即响应了武昌起义。大师即于年江浙光复后,“漫游沪杭以及江淮”,呼吸自由空气,结交知心朋友,酝酿建立佛教独立的具有完全近代形式的组织。这恐怕是太虚与杭州第一次结下不解之缘,其年仅21岁。

全国佛教统一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后,太虚大师被任命该会会刊《佛教月报》主编,曾与友人来杭。自此来往杭州愈益密切,曾被推举为杭州西湖弥勒寺及大佛寺住持、净慈寺住持。

年太虚大师在杭州灵隐寺与新任方丈却非法师及蒋介石合影

西子湖畔的秀美灵隐,更是太虚留连不舍之地。灵隐寺闻名于印度高僧慧理“仙灵所隐”的惊叹,初唐时期诗人宋之问曾留下著名诗篇《灵隐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如此清修圣地,自然天成,幽静灵秀,乃无数文人雅士之向往。太虚自然比他们更能领略其妙,故在各地弘法操劳之余,也往往回到此地度夏,修身养性,撰文讲经。其大量重要专著及论评都于灵隐寺完成,如论僧伽负有住持佛法、救世济苦的最重要责任的《与竟五层士论作师》、《佛法救世主义》,论述中华佛教精华所在的《大乘宗地引论》、《生活与生死》、《论掌珍论之有为空量》、《评吕澄〈印度佛教史略〉》、《因明纲要》、《再论唯识与法相》、《评欧阳渐〈摄大乘论大意〉》等。甚至他最早履任两湖弥勒寺及大佛寺住持,也全靠灵隐寺支持。

年,为反驳儒家认为佛教“消极避世”的偏见,依据佛法原理,回应源自西方,但自五四以来已在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实证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太虚大师在灵隐寺撰《现实主义》,即《真现实论》,后编为《真现实论宗依论》。

此论强调唯佛法乃真现实:宗教执唯神故;哲学与科学,执唯我或唯物故;实验主义或实际主义,实用主义、又现实主义、实证主义,似为现实主义,然未脱唯我或唯物之执;孔家哲学似为现实主义,然未穷现实之量而犹有拘局;故佛陀为无主义主义之现实主义者。而现实主义,虽镜涵万流,含容一切,要非佛陀不足以正其名也。以简别世俗现实主义,故名曰真现实论。

大师认为现实“真是如此——法尔如是,亦日本来面目,亦曰真如”。他把对“现实”的解释上升到佛法的超越境界,即以了悟“缘起性空”这一宇宙真相才算是明真现实。他分析道:现变实事曰现实,无始恒转故;现事实性曰现实,无性缘成故;现性实觉曰现实,无相真如故;现觉实变曰现实,无元心枢故。现实即现实,现实唯现实,更无他名能诂之也,故曰现实……

他认为,因众生为无明所障蔽,执着外在一切现象,以此为“实”,乃颠倒妄想。然而,诸法真相即藏于这千变万化的现象当中。若能放下自我,如实修证,即可达到现性实觉。在此基础上,随缘度众,圆满佛果。

这些话语无不表明了太虚大师对能够诠释与解答高度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现代学术思想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xt/7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