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海藏散天香觉者诵琅函华严经是如

北京痤疮医院地址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12063.html

说起《华严经》流通于人间的经过,就不得不介绍佛教史上一位重量级的祖师——龙树菩萨。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的《龙树菩萨传》记载:佛陀涅槃六百年后,龙树菩萨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族之家,幼时便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在孩提的时候,听到婆罗门诵读经典,数遍之后,龙树菩萨即能背诵。到二十岁以后,天文、地理、数学,以及婆罗门和各道的经文,他几乎都读遍了,而且理解力相当强,因此名气就很大。

青年时代的龙树菩萨与三位好友学习印度的神秘学,学会了隐身的法术。仗着隐身术,四人行为不轨,夜入王宫,戏弄宫女,恣情取乐,宫中美女都被他们轻薄,有些宫女们因此而怀孕,震惊了整个宫廷。

国王大为震怒,妃子们哀泣说:“不是我们不守妇道,而是睡梦中有妖人作弄。”国王用尽种种方法,甚至请术士入宫捉妖,但都无可奈何。后来接受大臣的建议,认为如非鬼怪,必是人为。就连夜在宫中布防,并派出数百位武士,手挥刀剑随意向空中挥砍刺杀,只有国王周围一丈以内,不准侵入。

结果他的三个好友都被乱刀杀死,只有龙树菩萨屏闭呼吸,躲在国王的身后,虔诚向佛祈祷,许下忏悔罪恶的心愿,立誓过此一关,即出家为僧,这才度过此劫,免于刺杀。

龙树菩萨逃出王宫后,反思此前经历,恍然醒悟,这才明白佛陀所说,贪欲正是痛苦之本、众祸之根,大凡败德丧身之事都因欲望而起,于是下定决心皈依佛门。他寻到一座山上的佛塔,向一位沙门请求出家受戒。

龙树菩萨在佛塔待了九十多天,读遍了所有经论,心不满足,但已无其它经文可得。他辞师下山,又访寻到北印度雪山的一座佛塔,向一位老比丘恳求,得到了《摩诃衍》大乘经典,他用心研究求教。三个月后,他又统统理解并背熟了,仍感不满足。

于是,龙树菩萨周游列国,搜集沙门的各种经论。一路上,他还和各种外道辩论,没有人能辩得过他。龙树菩萨逐渐产生了骄傲,认为佛经较诸外道,其理虽然高明,亦不难穷尽。他萌生非分之想,别出心裁,欲自立一派,广收徒弟,宣扬自己的学说。

这时,有位大龙菩萨见龙树菩萨如此行径,知道他已走入歧途,于心不忍,特地来找龙树菩萨,并对他说:“年轻人啊!你不能持井蛙之见,你的智慧再高,能超过佛陀吗?你跟我去一个地方,让你看看大乘经典,你再下结论吧!”

于是大龙菩萨引他来到一个深山的石洞里,参观收藏的真正佛学经典。入洞走了数步,竟是另外一个世界,但见殿宇金碧辉煌,环境清幽。

大龙菩萨将龙树菩萨领进了龙宫,打开一个个玉石制造的宝库,秘藏了许多人间罕见的佛典秘籍,宝库发出阵阵幽香。这些大乘经典不仅卷帙繁多,而且深奥无比,让龙树菩萨大开眼界,震撼不已。于是他留在龙宫,尽情诵读大乘经典。据说他在龙宫的“图书馆”中,骑着白马,走马看佛经的题目,三个月还没有全部看完。

龙宫所藏大乘经典,比阎浮提现存经典要多出无数倍,义理也十分精妙深奥。龙树菩萨如饥似渴,昼夜阅读,遇到不明之处就向大龙菩萨请教,视野顿时开阔,心境早已改变,读得越多就越谦逊。

大龙菩萨过来问道:“这里所藏经典,你都看完了吗?”龙树菩萨谦逊地回答说:“此处所藏经典实在无量无数,我一辈子都读不完。我挑选适合自己持诵之经典,这段时间已通读者,就已超过南阎浮提现存经典十倍以上。”

大龙菩萨正容说道:“像我宫中这些经典,世间各地还有很多宝库,都与此处藏经相当,宝库之数,不可胜数。”龙树菩萨此时早已明白,佛经浩如烟海,佛法博大精深,没有任何外道可以超越,就算尽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所有佛经。

龙树菩萨慈悲殷切,考虑到人间众生无缘习学这些经典,便请求大龙菩萨,希望能够取出《华严经》,流传于人间。大龙菩萨向他介绍说,佛陀涅槃后,文殊菩萨与阿难等众在铁围山间结集《华严经》,分为广本、中本、略本三部。

广本《华严经》,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

中本《华严经》,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

略本《华严经》,也有十万偈、四十八品。

作为一名超级学霸,龙树菩萨自是想把全集带走。但数量巨大、涵义深奥的全本《华严经》,非凡人的心力能够受持。于是,龙树菩萨只把下本十万偈的《华严经》带出龙宫,令世人受益。

当然,实际流传的汉译本其实仅仅是下本的略本,而目前我们见到的最完备的唐译《八十华严》也只有四万五千偈。尽管如此,《华严经》流传人间后,利益了无量无边的众生。

此后,龙树菩萨大力弘扬佛法,摧伏各家外道,广明大乘正法,令大乘佛教大行于天竺,被他感化的婆罗门外道不计其数。龙树菩萨也成为佛教史上著名的“千部论师”、“八宗共祖”。我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共同推举龙树菩萨为开宗或中兴祖师,八大宗派都能在龙树菩萨的著作里找到本宗的源头和理论依据。而这一切,都与他在龙宫中阅读佛经,并且取出《华严经》流通人间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华严经的汉译本有三种:一

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

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此经第一译六十卷本,它的梵文原本三万六千偈,是由慧远的弟子支法领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得来,于晋义熙十四年()三月十日在扬州(今南京)道场寺请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出,三藏手执梵本,译为汉语,法业笔受,慧严、慧观等润文,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为檀越,于元熙二年()六月十日译竟,刘宋永初二年()复校完毕(见《出三藏记集》卷九经后记等)。初译出时分五十卷,后改为六十卷,内分三十四品,总由七处、八会的说法而成。嗣后唐永隆元年()三月,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和法藏校勘此经,见所译《入法界品》内有缺文,因更就梵本译出从摩耶夫人到弥勒菩萨文一段约八九纸补入(见《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这就成为现行《华严经》六十卷本。

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

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此经第二译八十卷本,它的梵文原本四万五千偈颂,系唐则天武后遣使从于阗求得,并请来其地三藏法师实叉难陀,于证圣元年()三月十四日在洛阳大遍空寺开始翻译,武后亲临译场首题品名,菩提留志、义净同宣梵本,复礼、法藏等并参与笔受润文,到圣历二年()十月十八日在佛授记寺译毕(见《开元释教录》卷九),成八十卷,内分三十九品,总由七处(同旧译)、九会(八会同旧译,新增“普光法堂”一会)的说法而成。后法藏发见此经《入法界品》中尚有脱文,仍与地婆诃罗校勘梵文,于第八十卷初从弥勒菩萨后至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善知识前中间,补入文殊伸手摩善财顶十五行(《华严经疏》卷三、《华严经略策》),即为现今流行的《华严经》八十卷本。

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

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此经第三译四十卷本,它的梵文原本一万六千七百偈(见《贞元释教录》卷十七)系南天竺乌荼国王亲手书写遣使于贞元十一年()十一月送赠来唐。翌年六月,唐德宗嘱罽宾三藏般若在长安崇福寺从事翻译,广济译语,圆照笔受,智柔、智通回缀,道弘、鉴灵润文,道章、大通证义,澄观、灵邃等详定,至十四年()二月译毕,成四十卷。其内容系勘同旧新两译《华严经》的《入法界品》一品,但文字上大为增广;尤其是四十卷有普贤十大行愿,和新添的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是前此两译《华严经》中所未有。

以上是汉译此经的三大译本。此外,此经中某一品或一部分传译于中国的为数也不少。公元二世纪中--后汉支娄迦谶曾于洛阳译出《兜沙经》一卷,当是此经别行本汉译的开始,吴支谦、西晋竺法护、聂道真乃至南北朝、隋、唐各朝,都有《华严经》的支分别行本译出,在法藏《华严经传记》卷一中曾列举有这类别行译本三十五部。

▼往期精彩回顾▼《佛学基础》系列全集《佛教常识问答》系列全集《禅七仪轨》系列全集《影尘回忆录》系列全集怎样做一个居士、菩萨戒系列全集金光明忏斋天科仪全集『视频』五家七宗合集〖建议收藏〗佛门礼仪合集寺院普供仪轨合集五家七宗合集〖建议收藏〗人间佛陀释迦牟尼全集法器板眼学习参考禅堂法器解读,值得收藏寺院法器大科普现存虚云老和尚唯一的禅七开示录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解读『坐禅』全面指导手册界诠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全十八集]界诠法师《菩萨戒讲义》[全十二集]界诠法师《缁门崇行录》[全11集][字幕版]界诠法师

佛七开示[全6集][字幕版]界诠法师《妙法莲华经》[全53集][字幕版]界诠法师《金刚经大意》[全五集][字幕版]界诠法师《心经》[全四集]清凉影音丨界诠法师《净土开示》[全四集]清凉梵呗

早课『附文字』清凉梵呗

晚课『附文字』楞严咒略考清凉梵呗

多版本楞严咒念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xt/7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