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5日,上海市第四中学预初、初一年级24位同学沐浴着初夏的阳光来到浦江郊野公园参加生物多样性研学科考活动。
此次研学活动意在通过浦江郊野公园野外考察,使学生了解浦江郊野公园生态环境的特点及组成,了解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况,学到一些野外考察的技能。
显微镜下的昆虫世界同时,针对浦江郊野公园进行昆虫物种和土壤物种多样性调查,认识昆虫的生存环境,让同学们明白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走进大自然,走进野外实地考察,也让同学们学会合作交流,体会团队的力量。
经过前日暴雨的洗礼,公园清新怡人。24位同学远离喧嚣的城市,抛开日常的学习,在大自然中仰起头,弯着腰,蹲下身,睁大眼,撒网捕捉寻找大自然中的小生灵,在上海昆虫博物馆专家们的带领下大家有幸看到了正在孵化的豆娘幼虫,正在捕食蚜虫的瓢虫幼虫,正在蜕皮,苦苦挣扎的瓢虫幼虫,认识了俗称“千足虫”的马陆,拟态的食蚜蝇,躲在树枝中的螳螂卵鞘,蜻蜓羽化后留下的壳……在专家们的介绍和指导下,同学们不仅学习了野外生物多样性考察的方法,学会如何统计分析数据,并形成考察报告。而且学习了昆虫和土壤动物野外的采集和制作方法,认识植物、昆虫和土壤动物种类。研学活动虽然结束,但四中同学们的研究不会止步。相信所有的学习都会化成雨露,浇灌同学们的前行道路。学生感想1预初1班朱振奕学校联合上海昆虫博物馆给我们提供了一次与昆虫们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深刻了解了昆虫与大自然的息息相关。
天公作美,原本天气预报播出下雨的天气,但天气很不错,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顺利的展开了考察活动,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并认真听讲,收获颇多。
知识上我收获最多,老师一上来就给我们介绍了各种捕虫网,捕虫网一般可区分为捕网、扫网和水网3种类型。捕网因为空气阻力较小所以主要用来捕捉飞行中的昆虫;扫网用于捕捉看不见的昆虫,在草丛或灌木丛边扫过会惊动昆虫,飞起来后利于捕捉;水网专门用以捕捉水生昆虫。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通常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较短呈盆底状,网柄应长些,以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老师还用显微镜观察放大后的昆虫,要先用酒精消毒水将其麻痹,再放到显微镜下,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一只豆娘正躺在盖子上,双目圆瞪,似乎想起来但是又无能为力的痛苦和愤怒,过了一会儿,豆娘醒了,它用他的咀嚼式口器吃着一个蚜虫……
通过和同学一起捉虫,免不了的是团队合作。城市中的学生·很少有这样野外探索昆虫之旅,大家团队合作,感到新鲜的同时,还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
这次非常有意义的科考活动,虽然短暂,但是很快乐,收获也很多,是一段美妙的经历。
2预初2班陈紫群我今天有幸随着老师、同学们一起去郊野公园参加研学科考活动,收获巨大。
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伴随着野外自然的空气,老师向我们传授了基础知识,比如三种网的功效和区别,如何保护虫子不让它们灭绝等,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
紧跟老师的步伐,行进途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地球上生物体系的奇特多样,从银杏树等植物,到螳螂、猛蚁、甲虫等繁杂的昆虫,再到奇异的鸟类,为我刷新不少知识。郊野考察、奇妙之旅,让我非常难忘!
3预初5班刘与伦五月的一个周六,我参加了学校种植社团组织的野外生物多样性研学科考活动。我们的考察地是浦江郊野公园,看似平常,却充满野趣,浑然天成,有种未经雕琢之美,的确是符合活动要求的生物自然栖息地。
一进园区,我和队员们便四散去寻找昆虫了,可找昆虫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仰望天际苍穹,人类常感叹自身渺小,但相比昆虫而言,我们却有着巨人的视角,需要时时俯身弯腰,甚至蹲在地上,细心观察那不为人知的虫虫世界。
正当我凝目细看、苦苦搜寻之际,突然有人拍了拍我肩,扭头一看,只见来自上海昆虫博物馆的讲解老师,手持一张大网,来回不停地挥舞,仿佛跟着音乐打拍子,又像飓风横扫千里,扫过地表的植物。“这招叫‘扫网’。”他边说边比划着,“故意‘打草惊蛇’,虫子受惊后会从草丛里飞起来,就顺势掉进网里啦!”话音未落,几只“不幸”的小虫子果然落网了。我不禁感叹:“打草惊蛇”原来还有捕虫的妙用呢!
当队员们在亭子里休息时,带队老师用随身携带的显微镜,把捕到的虫子放大,让我们观测。最为有趣的是,我们竟看到了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的场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凑上去看,没有一双眼睛不瞪得大大的,没有一个不惊叹大自然“弱肉强食”的生物链。这时,老师补充道:“众所周知,蚜虫是害虫。但如果人类一味地消灭害虫,那么七星瓢虫便失去了食物来源,也会随之灭绝。生物链一旦断裂,会向上层层崩塌,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可见,保护环境也要维持好原生态啊!
我们还看到了许多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昆虫。蝴蝶化茧成蝶,金龟子破蛹而出,它们属于完全变态昆虫。还有不完全变态的,如蟋蟀和螳螂,幼虫至成虫的变化不大。总之,昆虫的外表随时间与环境,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顺势而为、随遇而安”的生存法则,不正是“适者生存”的智慧吗?
中午时分,考察活动圆满结束,我把捕到的昆虫放生了。虽然两手空空回校,但满载着昆虫知识而归,这些都是学校里、书本上学不到的啊!感谢学校社团组织了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我期待下一次更奇妙的自然之旅。
4初一5班金辰灏在本次研学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去郊野公园找虫、捉虫、观虫,从老师这学到了不少有关昆虫的知识,收获颇多。
活动中最让我难忘的项目是观察昆虫长相。我们先请昆虫喝美味酒精饮料,等它们“喝醉”后我们放到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各种昆虫的身体结构,了解了头、胸、尾的组成。
活动中最让我激动的项目是观察豆娘若虫从卵的孵化的全程。在一根绿色水草上,几颗淡黄色的透明小卵附在上面。我们耐心等待着,只见一粒卵动弹几下,破了。一只极纤细的豆娘若虫挣扎着,小心翼翼地钻出来,让人生怕它断了。这真是激动人心的一刻。
经过今天的半日研学游,我了解到了昆虫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大自然深不可测,它的秘密还有很多,我们仍需不断探索,更好地了解它。
4初一7班郑鼎議昨夜一场夏雨,造就了这个伴随着青草味的早晨。没错!这正是一个抓虫的好时机,一大早,我们便来到了浦江郊野公园。这次科考是由昆虫馆的两位老师带我们参观,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解了抓昆虫的基本道具——网,在网中又分为三类,捕网,水网和扫网。顾名思义水网是捕捉水中的昆虫,扫网善于捕捉隐藏在叶子里的昆虫,捕网因为甩动起来比较灵敏,所以适合捕捉会飞的昆虫。装备齐全,我们便开始了征程,
在这次科考中,我们也了解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如七星瓢虫的幼虫,果实有毒的南天竹,螳螂的卵巢,还有生活在水里的豆娘,其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小动物。老师首先从器皿中取出一只蚂蚁,把它放入酒精中,让其麻醉。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聚焦后观察,一只芝麻小的蚂蚁顿时变得清晰明了。在这些小动物的观察中,最让我映象深刻的是,我们见证了一只小豆娘的诞生。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天地之造化!
最后一段路程,我们走在栀子花丛旁,虽然还未到栀子花盛开的季节,但是那绿油油的一片,已经在告知我们,即将进入班衣腊禅若虫和七星瓢虫国度。
我爱大自然,尤其是大自然中的动物,它是自然的灵魂,使得大自然有了蓬勃的生命力!
相关链接“学四史担使命”——记上海四中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展弘爱之为丨上海市第四中学学生美术习作(一)——黑白灰的世界弘爱之为丨四中学子科普活动优秀作品展示微四界·第期
.5.23
供稿:校办
撰稿:朱丽君
摄影:朱丽君
编辑发布:蒋越
责编:史正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