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惠民活动 http://m.39.net/pf/a_5777829.html
内文摘录那日,我换乘两趟公交来到江宁,决心去看看这座牛首山下的隐园到底是何面目。园门并不起眼,窄窄一道古朴的门,上面用篆书刻着隐园二字。进门是一条幽寂的小径,长满青苔,有修竹夹左右,微风过处,竹林里飒飒作响,似乎还有隐隐的钟声传来,满目的翠绿,连那条石子小径也被染绿了。小径尽头是另一道门,门上有四个字“东篱遗构”。游园□孙频
一
那年,我刚到南京,居无定所,朋友寥寥,画的画却仍是一张都卖不出去。没有稳定收入,为着生计,又连接换了几份工作,均不遂意,时间一长,只觉身心俱疲,万事怠遁。明明囊中羞涩,却又无端生出了游山玩水的兴致,大约是出于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唯恐自己进一步坍塌损毁。正值深秋,满城都是清幽雅致的桂花香,这花香静极了,像一大片澄净的湖水,连一丝涟漪都没有。整座南京城被这花香托着,载浮载沉,恹恹欲睡。我一个人到中山陵、夫子庙、明孝陵穷游,在明孝陵阴森潮湿的树荫下一坐就是半日,又或是带着酒在月夜独自前往四方城,坐在白骨森森的月光下,神道上铺满金黄柔软的银杏叶,我喝着酒,看到那些神兽和翁仲的身上都闪着银光,静谧庄严,全无半点可怖。
如此游荡了一段时日之后,生活愈加窘迫,正思忖该何去何从,一日忽听友人说,江宁牛首山脚下新建了一座园林,名为隐园,聚集了不少文人画家,终日在那里白吃白住,类似于古代的门客,倒也风雅得很。我大惊,如今竟还有这等事。江南之地,风流儒雅,自古就盛产园林,据我所知,从六朝到明清,这一带曾有过篱门园、沈约园、橘园、昌园、西园、蜗庐、沧浪亭、渔隐、腥庵、梦溪园、耕渔轩、梧桐园、瞻园、畅园、留园、真适园、个园、芥子园、春水园、仓园、继园。只江宁这一地就曾有过袁枚的随园和王安石的半山园,而随园又曾是曹雪芹祖上的园林。这些大大小小的园林多数已灰飞烟灭,片瓦不留,但它们曾为士大夫们的独立人格找到了一方栖身之所,所以保存下来的园林看着都像珍贵的标本,万不是用来住的。何况现如今,只要能开发的地段全部都建起了高楼,寸土寸金,到处立着售楼的广告牌,居然有人愿意掷重金建一座不合时宜的园林?
那日,我换乘两趟公交来到江宁,决心去看看这座牛首山下的隐园到底是何面目。园门并不起眼,窄窄一道古朴的门,上面用篆书刻着隐园二字。进门是一条幽寂的小径,长满青苔,有修竹夹左右,微风过处,竹林里飒飒作响,似乎还有隐隐的钟声传来,满目的翠绿,连那条石子小径也被染绿了。小径尽头是另一道门,门上有四个字“东篱遗构”。进得这道门,忽看见门口立着一棵榔榆,一树金黄的叶子,像火把一样耀眼,站在树下,叶子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竟如下雪一般。榔榆旁边是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清风堂”,门口立有一块险峻的太湖石,左右各有一道门,上面分别写着“绣春”“凝翠”。
从那道凝翠门出去,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大泓碧绿色的湖水跳出来,湖水周围环绕着亭台楼阁,湖中残荷林立,意境萧索,一座玉带桥似卧虹跨过水面。一只石舫静静泊在水边,我站在石舫里看着这湖水,只见碧波之中隐隐游荡着血红色的锦鲤。我摘了一朵莲蓬,刚扔到湖中,便见几尾血红色的大鱼游过来,张嘴啜食着那朵莲蓬,后面跟着一串红色的小鱼,竟似一道艳丽的霞光铺在水底。我觉得那几尾大鱼看起来似乎太大了些,也太绚烂了些,竟带着一种妖气。
顺着曲折幽深的回廊往前走,便是一座临水而筑的荷香榭,半坐在榭中,这里是赏荷的最佳视角,伸手便可摘到莲蓬,翘起的飞檐似水禽栖息在上面。旁边是一丛假山,上面刻有“春山”二字,假山旁种着一片翠竹,竹林里有不少石笋,看起来翠竹披拂,春笋破土,难怪叫春山。沿着回廊继续往前走,见竹林旁有一处幽静的亭子叫忘筌亭,亭子里有木桌木椅,周围全是翠竹的风摇影动,是喝茶的好去处。再往前是临风阁,接着又出现了一座造型优雅的水榭,名叫“菰雨生凉”,贴水而筑,三面临风,榭中摆着一张湘妃榻。有意思的是,榻后竟摆着一面大镜子,湖水全映在镜中。炎夏的晚上躺在这榻上赏景,脚下、镜中皆是湖光月影,人如在湖中,倒真是个消暑的好去处,心中便觉得这园子的主人不知是干什么的,真是有趣。
眼前是一道月宫门,门内一面极素净的白墙,墙根下植有两棵芭蕉,一株桂树,如一幅娴静的小品。穿门而入是一排厅堂,堂前又是一簇假山,假山上刻有二字,“夏山”,夏山苍翠欲滴,由太湖石堆叠而成,太湖石形状洒脱奇异,如夏日的行云流水。又过一道门,桂香扑鼻,只见空地上种着一片桂树,而树下只有一座小小的凉亭,名为“赏月亭”,在中秋闻着桂香赏月确实风雅。再往前走,又见“秋山”,是一座用黄石叠成的假山,西迎夕照,配以红色的枫叶和五角槭,枫叶萧萧而下,只见残红满地,翠绡香减。
再往前走是一道短墙,墙外遥闻溪声叮咚,墙边立着一株二乔玉兰。墙上有门,穿门而过,只见一座觅书楼,楼前又见假山,正是“冬山”。只见雪石倚墙堆叠,如白雪皑皑未消,石上开有音洞,有风经过,石洞便发出低沉苍凉的啸声,如北风呼啸。假山旁边植有蜡梅,尽得岁寒冷趣。
在园中行走半日仍不见边际,曲廊回合迤逦,每一扇门的后面还有门,从每一扇窗望出去,都是一幅画。我感觉自己像穿行在一场梦境中,梦中人迹寥寥,亭台楼阁也像是镜中的幻影。终于在湖边的凉亭里看到两个女人,她们正坐在那里静静看着湖水,一个年轻些,一个年长些,年老的那个嘴里正叼着烟。我过去询问园子的主人在什么地方,方才知道,原来这园子的后面还有一个园子,是专门用来住人的。那年轻的女人站起来,说她带我去找九哥。我有些好奇,为何要叫九哥。她说,园子的主人在家中排行老九,小名就叫九儿,我们都称他为九哥。
我们经过曲折蜿蜒的游廊,又过了一座叫“濯缨”的石拱桥,桥下的荷叶有的残了,有的依然亭亭如盖。走在前面的女人神情高傲,长发及腰,穿一条青色长裙,鬓角戴了一朵紫色的莲花,走路的时候把两只手端在胸前,像个电视里的主持人。每走几步,她便停下,十分端庄十分熟练地向我介绍园子里的一个个景点,“这处景致叫蕉雪坡,巴山夜雨自然有意境,但雪中芭蕉其实更有味道。”“这里叫耕渔轩,晚耕岩下看云起,夕偃林间到日晡。”“秋霞圃取自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但原句之意境过于邈远壮美,在这里却显得沉静柔美。”我心中暗暗惊叹,看来这园子里也是卧虎藏龙啊。
我应和道,这园子真是美,只是,怎么一个人也看不到?她淡淡说,等太阳落山了自然就出来了。这句话听得我脊背发凉,倒好像在野地荒冢里,只有在天黑之后,所有的狐妖才会现出原形。犹豫了一下,我才问道,请问怎么称呼?她头也不回地说,刘小雨,我是个画家,你就这么叫我吧,他们都这么叫我。我心想,同样是画画的,看人家这范儿多足。
园子极幽深,重峦叠嶂,古木与花药杂处,竹林蓊然,溪流萦绕,处处可闻环佩叮咚之声,让我觉得自己正行走在一幅山水卷轴中。穿过重重亭台楼阁,渐渐来到一片花木疏朗处,一座两层楼阁,楼前只有几棵巨大的樟树,树身上长满暗绿色的青苔。其中一棵樟树下设有石桌石凳,有两个老头正坐在那里下棋,黑白的棋子干净清冽,一阵风过,落叶纷纷扬扬,漫天扑来,两个老者像是正坐在大雪中下棋。
刘小雨走到那个白衣老者跟前,帮他摘掉落在头上的两片树叶,然后一只手搭在他肩膀上,专心看他们下棋。只见这白衣老者身形清瘦,一头染过的黑发纹丝不乱,整齐地向后梳去,暗黄面皮上长着几块老年斑,穿一件中式对襟麻布褂,脚上一双黑色千层底布鞋。看他们的情形,我忍不住想,莫非这是仿效随园主人,门下也有不少得意的女弟子?
一盘棋终于下完,棋子清脆落回漆罐中,刘小雨又从楼阁中取出茶水点心摆在石桌上。茶是碧螺春,色如碧玉,胭脂色的点心放在雪白的瓷盘里,如灼灼桃花。咬开一块点心,发现里面包着鲜红色的玫瑰花酱,用蜂蜜腌了,又拌上猪油和橙皮丁,一口下去,满嘴都是玫瑰花的清香。
九哥一边喝茶一边问我道,李先生是画什么画的?我说,主要画油画,偶尔也画画国画。我犹豫了一下,正想继续往下说,他摆了摆手,打断了我,说,我从前也是画画的,后来就不画了,我们的艺术现在已经完全商品化和奴才化了,市场让画什么,画家就得画什么,但不管什么时候,都有纯粹的艺术家在画画,你说是吧?李先生你就在园子里住下来吧,景色不错,一日三餐都不用你操心,你就在这里好好画几幅画,搞艺术先得衣食无忧才能有独立性,你说是吧?住下,住下再说。刘小雨也在旁边说,那你就先住下吧。
没想到这么容易,我有一种羞愧的感觉,自己两只肩膀扛着一张嘴,手里连幅画都没拿,便被允许住下,还有一日三餐。我觉得还是应该为自己辩解点什么,还未开口,就见他已经把头转向了对面的老头,再来一局?两个人接着又开始下棋,刘小雨坐在他身侧,认真观棋,鬓角的那朵莲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有些困惑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看着像父女,又像师徒,还有点像情人。
我重又走回濯缨桥的时候,天已薄暮,夕照穿过花木落入湖中,湖面上金光瑟瑟,波纹之间还隐隐可见鲜红色的鱼影。站在桥上,这么一眼望去,整个湖面有种金碧辉煌的端凝感。过桥继续往前走,路边有几棵鸡爪槭红得像血一样,绕过假山,是一丛南天竹。这时候我才发现,园子里的那条溪流无处不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发现它已经悄然而至,静静地候在那里。或者,它已经流过去了,如闲云野鹤,又忽然回头看你一眼,那目光幽深诡异,欲说还休。
忽然,有个人影从假山后面闪了出来,是个男人,个子很高,身上穿的裤子看起来有点短,裤角吊起来,衬衣的扣子一直扣到最上面一颗。他拦住我的去路异常流利地说,今天该讲辟疆园了,当时号称吴中第一私园,以美竹闻名,园中有怪石相向。六朝时期流行的是士人园林,推崇那种竹林名士的风神。比如那篱门园,园中就有座卞壶墓,墓侧植一片梅花,主人每与友人饮酒,必举杯敬卞壶。六朝士人们建的园子,主题大都是老庄的返璞归真,与自然共处,文人名士们所追求的都是带长隼、倚茂林的自然之美,追慕一种山水情怀,所谓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当时园林主要有岩栖、山居、丘园、城傍这四种形式。
我后退了几步,疑惑地看着他,请问,我们认识吗?他眼睛一眨不眨,用直直的目光盯着我说,我是这园林的设计师,园林建好之后,我就被关在这里,再也出不去了。我大惊,看看左右,压低声音问他,那你报警了吗?不料,他的目光从我肩膀上跨过去,又直直看着我身后说,因为玄学的影响,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逐渐过渡到庄子的境界,也就是神游,美学追求更倾向于山水之道,从镂金错彩之美到水木清华之美。
我一回头,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我身后已经站了一个瘦小的老者。只见他头发花白油腻,好像很多天没有洗过的样子,整整齐齐向后拢去,高颧骨宽嘴巴,倒像是岭南一带的长相,手里还抓着一只扁酒壶。老者对我说,别理他,他这里有点问题。说着,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然后便向前走去。我不敢久留,赶紧跟在老者身后。默默走了一段路之后,我一回头,那人还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看着我们,我忍不住问了老者一句,他刚才和我说他被关在这里出不去了,不知是真的假的。老者拧开酒壶喝了一口酒,笑着说,我们都叫他林疯子,还住过一段时间的精神病院,有点妄想症。据说从前也是个艺术家,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疯了,哪有人关他,是他赖在这里,赶都赶不走,还幻想这整个园子都是他设计出来的。
我倒吸一口凉气,后背上陡生一种阴森之感,便只管跟在老者身后。我们顺着溪流往前走,忽见前面有一团人影,不知道他们是忽然从哪里冒出来的,倒像是原本就栖息在花木间、湖水中,只是一到天黑便纷纷现出原形。走近了才发现这群人居然是在玩曲水流觞的游戏,如此古雅的游戏,像是从《兰亭序》里走出来的。他们把一杯酒放入溪流中,漂到谁面前,谁便把酒饮了,并作诗一首。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取了酒杯,把酒一口喝完,然后吟了两句,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旁边有人叫道,那是人家王羲之的诗,不是你的。戴眼镜的男人笑道,千万不要把你写的那些诗又拿出来朗诵,会把人都吓跑的,你说奇怪不奇怪,虽然我自己也是个写诗的,可就怕有人当众朗诵自己的诗,动不动还泪流满面。旁边有人叫道,把他淘汰掉,继续继续,必须是自己的诗。
酒杯被与我同行的老者取起,老者把那杯酒一口饮了,还嫌不过瘾,又摘下随身携带的酒壶,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下去几大口。旁边有人笑道,景老师,你都这个年纪了,不能这么喝酒了吧。老者抹抹嘴唇站起来,朗声说,人固有一死,有什么好怕的?众人嬉笑一番,等着那老者作诗出来。天边的最后一缕夕照也悄然黯淡下去了,树影和湖水失去了光彩,骤然变得阴沉起来。这时候,湖边的荷香榭忽然远远亮起灯来,像一只华美的大船幽幽漂荡在湖面上。一干人便也不再等诗,收了酒壶酒杯,只管说笑着,结伴向荷香榭走去。
二
跟着走进荷香榭我才知道,原来是九哥今晚在荷香榭设宴。只见两张云头长条几并在一起,几上已摆了不少菜品和点心,还有装在青花瓷酒壶里的散酒。九哥已经坐在席上,刘小雨紧挨着他坐着,等一干人纷纷入座后,他便朗声介绍道,今日设宴欢迎几位新来的画家,新增了几样菜品,这个菜叫八宝肉圆,把精肉肥肉各半,剁成酱,加入松仁、香蕈、笋尖、荸荠、南瓜、姜,加淀粉后捏成团,加黄酒和酱油蒸熟。这个菜叫如意卷,把千张泡软之后,加酱油、醋、虾米搅拌,卷上金针菇和香芹,将千张切成段,放入油锅里微微一炸,再和蘑菇、笋一起煨烂。这是桂花鸡头米,现在正是吃鸡头米的时节,一年到头就这么短短几天,能吃到新鲜鸡头米是口福,再配上糖桂花的清香,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这样的美味,光风霁月。
把菜品介绍一遍之后,又开始介绍点心。只见桌上有红白绿各色点心,颜色璀璨炫目,他说,这玉带糕是用糯米粉做的,中间夹着猪油、白糖和松仁核桃仁。这石花糕的灵感是取自大理石的纹理,是拿芋头、黑芝麻、糯米粉放在一起揉捏,贵在能捏出行云流水的大理石纹路。这翡翠糕是把青豆磨成浆,加入艾叶和杏仁,再拌上米粉蒸熟,出锅之后便色如碧玉。
我第一次听人在饭桌上这么详细地介绍菜品的做法,好像一桌菜都是他一个人做出来的,带点卖弄的可爱,倒也有趣。忽然有个声音小心翼翼地插了进来,九哥,没想到你对吃都这么有研究,我是来了你这里之后才知道什么叫饮食文化,先谢过九哥了。只见九哥端坐在方凳上,从怀里摸出一只硕大的烟斗,立刻有人凑上前帮他点着了,他把烟斗叼在嘴角吸了两口,徐徐喷出一缕青烟,然后声音不高不低地说,只要你们好好画画就行了,我从前也是画画的,但我没画出什么好作品,因为那时候太穷了,一个艺术家要是每天忍饥挨饿,看人脸色,又能创作出什么好的艺术作品?你们说是不是?每天就琢磨着下一顿饭吃什么,怎么吃才能省点钱,不懂风雅,不懂美食,哪里还能有一点艺术家的尊严?有人问我,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我说,就是那些身上还能看到理想和自由的人们。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什么都不信,不对,艺术家们就是有信仰的,他们信什么呢?他们信理想、信艺术,他们应该享受这世间的美景美食,这样才能滋养出真正的艺术。不错,人都是要死的,人最后都是要死的,人最后必死无疑,但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错,真正的艺术作品能让一个艺术家独立千年而不朽,独立千年,而不朽。
他的神态和语气简直像一个极富煽动性的演讲家,话音刚落,席间一片叫好,有人在鼓掌,有人在拍桌子,有人已经开始举杯敬酒,忽然之间就有一种奇异的兴奋被点着了。荷香榭三面临风,挂着两盏八角琉璃灯,在黑暗中显得灯火辉煌。我想,若是从远处看,这夜色里的荷香榭必定像个美艳的古戏台,拥簇在荷叶丛中,戏台上荷风清响,人影憧憧。
正当我愣神的工夫,有个男人从席间站了起来,举起喝水的玻璃杯,往里面倒满酒,然后一仰脖子,满满一大杯酒灌了下去。一杯酒下去之后,他整个人忽然变得又迟钝又轻盈,像只随时会飞走的大气球。他忽然爬到了椅子上,像个乐队指挥一样挥舞着两只手说,兄弟们,我来南京之前,在北京混了好多年,啊,好多年,做了好多年的艺术盲流,盲流,你们信不信,我捡过垃圾,钻过民工的工棚,蹲过火车站,睡过地下通道,我的画一幅都卖不出去,可是我不怕,你们说我为什么不怕呢?因为我知道自个儿搞的是什么,是艺术,是正经八百的艺术。真正的艺术是独立的,是受难的,它是一个人的苦难、爱情、背叛、饥饿、痛苦、渴望、疼痛、尊严一起分泌出来的。和你们说实话,在来这儿之前,我从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没住过这么美的园子,你们心里肯定骂我是个土鳖是个傻缺,我不怕,因为我是真正在画画,我是独立而自由的艺术家,九哥你放心,我不会对不住你这每天的好酒好菜好风景。
九哥叼着烟斗微微一笑,说,艺术就是能让人类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美德。比如说李白吧,别人都不相信他是为了捞月亮而死的,我就信,他这样的艺术家就应该是这样的死法,浪漫纯粹,这样的死法比任何一种死法都更适合他,你们信不信?
这时候又有一个女人站了起来,是我白天在湖边见过的那个抽烟的女人,此刻她把白天盘起来的头发都放了下来,轰隆隆地直垂到脚踝处,把我吓一大跳,从没有见过这么长这么黑的头发,看上去像房子一样能把人装进去。这女人一说话便露出一嘴黄牙,大概是长期抽烟的缘故,做派上很像个男人,她咣当一声也灌下去一大杯酒,然后把杯子狠狠墩在桌上,挑衅道,以为就你一个人能喝?老王,我就看不惯你这点做派,一个大男人,哼哼唧唧,把自己吃的那点苦翻来覆去地说,有意思吗?谁让你搞艺术了,可有人把刀架到你脖子上逼你?
人群中有人笑道,还是范姐厉害,人家可是把自己整个儿都献给艺术了。她朝那人轻轻说了一个字,滚。九哥放下烟斗,也端着一杯酒站了起来,说,范老师是我十分敬重的艺术家,她是当今女性艺术家里的英雄,是为艺术可以付出一切的人,不过,我更敬重的是我们的景云亭老师,我是他忠实的粉丝,他曾经是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当年写的那些诗歌我全都能倒背如流,早已是经典,而我们的景老师至今没有房子,没有家,没有子女,甚至还要经常向朋友们借钱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要我说啊,这是真正从水中捞月式的人物,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来,我先敬景老师一杯。
在座的人们在瞬间里一起安静了那么几秒钟,把目光齐齐投到席间坐着的一个人身上。只见这个人正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抽烟,我一看,正是那个与我同行了一段路的老者。见九哥敬酒,他便掐掉烟头,不慌不忙地举起自己的酒壶,朝空中晃了晃,便哧溜哧溜慢慢喝进嘴里。然后,放下酒壶又点起了一根烟。摆在他面前的盘子和碟子都是干净的,他好像用不着吃菜,只抽烟就够了。
人群一阵沉默,但很快就又有人打破了沉默,笑道,诗人们的黄金年代真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当年的那帮诗人朋友每年聚一次,说好日子,从五湖四海赶到我那儿,赶到一起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喝酒,我们一喝就是通宵,想说的话怎么也说不完,我们谈诗歌谈文学谈艺术,喝了吐,吐完再喝,喝到半夜还要跑出去吃一碗肥肠面,把酒压下去。我门口有一家肥肠面白天从不营业,到晚上十二点才开张,天亮就关门,和鬼店一模一样,可那味道是真好哪。我们出去玩的时候,就在车里放上几箱酒,走到哪喝到哪,我们在戈壁滩的公路上一边喝酒一边开车,整个戈壁滩就我们一辆车,真是连只蚂蚁都不如,我们喝醉了,车就拐进了戈壁滩里,我们也不管它,反正什么也撞不到,就在车里睡着了。有一次,我们喝多了,把车开进河里了,但水并不深,只把车淹了一半,我们就由它泡在水里,美美地在车里睡了一觉,结果第二天忽然被晃醒了,我想,难道是地震了?你们猜是怎么了,原来是吊车把我们的车从河里吊起来了。如今,那帮人都不写诗了,过日子的过日子,发财的发财,还有的开了婚姻介绍所,其实就是骗人的,光收费,一对都没介绍成。如今就我一个人还在写,像个怪物一样,世道不一样了,大家再也聚不起来了,风流云散,如今已是风流云散哪。
气氛再度活跃起来,众人纷纷举杯,相互敬酒,酒过三巡之后,便纷纷离开自己的座位,抱着酒壶,开始串场子。他们相互举杯,喝着喝着,便相互拥抱起来,开始大谈文学大谈艺术,或是啃着鸡腿大骂某某人没有风骨,骂着骂着又谈到了如何赚钱如何买房的问题。还有的喝着喝着便嚎啕大哭起来,最后哭得站都站不起来,直往别人怀里倒。还有的喝着喝着就躺到桌子底下去了,也没人管他,就由他在桌子底下躺着,等他一觉醒来,睁眼一看,这帮人还在喝。
月上中天,碧空如洗,湖水中也沉着一轮明月,与天上的那轮交相辉映,天地间看起来一派明瑟旷远。近处,有一只水鸟从荷叶丛中惊起,振翅向上飞去,一直飞到了金色的月亮里。这时候,我听到有人对着湖水高声唱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又有人敲着筷子应和道,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我也喝了两杯酒,凭栏望月不禁有些恍惚,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在何处。忽然想到“隐园”这个名字和它那个不起眼的入口。也许,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走进这座园子,就会从众人眼中消失,变成隐形人,这些隐形人看得到彼此,却看不到园子外面的那些人。这园子倒像是一个大梦,或者是被狐妖鬼怪造出来的荒冢,无论深夜里如何灯火辉煌,到了天亮便总归要消失,只剩下一座老坟和几缕青烟。
第二天早晨醒来,定了定神,才想起来昨晚好像一直喝到半夜,后来众人散了,我便被刘小雨安排在隐园的一个地方住下了。我打量了一下自己睡的房间,像是公寓,不是很大,带卫生间,一张床一只柜子一副桌椅,有一种宾馆化的冰冷和洁净。我打开窗户向外张望,一缕桂花的幽香扑鼻而来,估计附近种着不少桂花树。但见窗外是一面粉墙,粉墙前立着一块太湖石,石旁种着两棵芭蕉树。我出了房间,才发现门外有个长长的走廊,走廊里静悄悄的,有一排一模一样的房门,看起来应该是客房。我刚试着往前走了几步,便看到我右侧的房间门是大开着的,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人,我假装没看见,目不斜视地继续往前走,却听见那扇门里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孩子,进来喝点酒吧。
我吓一跳,扭脸朝那门里一看,一个瘦小的身影正站在屋里抽烟,看不清脸,只见他手里的红烟头一明一灭。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慢慢走进了那间屋子。即使敞着门,我还是一走进去就闻到屋里有一种老年人特有的气味,这屋里的家具和我那屋里的一模一样,可还是不由得觉得它们是老年人的东西。一扭脸,那瘦小的身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挪到了我面前,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定睛一看,原来是那个叫景云亭的老诗人,昨晚九哥还向他敬过酒的。我说,景老师,您也住这?他用两根树枝般的手指架着一支烟,用另一只手庄严地往后拢了拢头发,仍然紧紧盯着我的脸说,都住这,所有的食客们都住这。
听他嘴里说出食客两个字,我忍不住笑了一下,我说,景老师挺有意思,也可以叫门客嘛。他脸上纹丝不动,慢慢掏出烟盒递给我一支烟,我摆摆手,学过,学不会。他又转身指着桌上的酒壶,有些可怜巴巴地说,那喝酒呢?我又犹豫了一下,不忍拒绝,便说,酒还能喝点,不过也喝不多。他拉开椅子,示意我坐下,自己叼着烟坐到了床沿上,他仍然一眨不眨地盯着我的脸说,要是连酒都不喝了你还活着有什么意思,还来这?都不够丢人的。我知道,你不就是个画画的嘛,我年轻时候也是画画的,我是画油画的。老九也说他以前是画画的,他以前是不是我不知道,我以前画画可是真的,你知道我为什么后来不画画改写诗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画得不好,我不是一个好画家,我才华不够,发现了这点之后,我自杀了一次,但没死成。我跳到河里,河水淹到我脖子上的时候,我忽然不想死了,就自己爬上岸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写诗了,相当于我重生了一次。
他掸了掸长长的烟灰,往两只茶杯里分别倒上酒,然后举杯和我碰了一下,我喝了一口,是五十多度的高度酒,便皱着眉头问,您这里没有可以下酒的东西?他云淡风轻地抽了一口烟,慢慢吐出青烟,说,谁让你不抽烟呢?这烟便是下酒最好的,我从二十岁起就这样,一口酒一口烟,喝酒时从来不吃任何菜,吃菜会败坏了酒的香味。我叹道,您这都快成仙了。他叉开五指,又往后拢了拢灰白油腻的头发,端着烟的那只手驻留在半空中,烟灰又长了好长,像很老很老的人的指甲。他就那么纹丝不动地看了我很久,我被看得有些发毛,问,景老师,我脸上是不是有什么东西?一截灰白的烟灰轰然坍塌,落到了他的裤子上,他也不管,只是慢慢把烟举到嘴边又抽了一口,这才说,你趁早改行吧,别画了。我大惊,问,为什么?他面无表情地说,你不适合干这行,可能画画行画还可以,在这里住几日就走吧,找个工作找个老婆,再生个孩子,过过小日子也挺好,等到你只剩下尊严的时候就晚了。
我一边喝酒一边琢磨他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我注意到他身上穿的薄线衫已经有几处开线了,头发好像很久没有洗过的样子,肩膀上落了一层白花花的头皮屑。除了几件简单的家具,屋里摆放最多的就是书和酒瓶,清一色的牛栏山二锅头酒瓶,很壮观地垛成了一堵墙,心里便怀疑他莫不是有些酒瘾。我朝他举了举杯子,说,那您现在还写诗吗?他咕咚一声喝下去一大口酒,皱着的眉头像弹簧一样猛然松开,然后嘻嘻一笑,又架起一只手掸了掸烟灰说,我这辈子没钱没财产没房子,老婆倒是有过一个,不过也早离了。我那些老哥们儿催着让我付个首付,赶紧供上一套小房子,说好歹有个住的地方,快把我笑死了,让我去供房子?怎么可能?你知道人应该怎么活?房子贵就不买房子,城市拥挤就不在城市里待着,电费贵就不用电,电话费贵就不用电话,汽油涨价就不开车,彻底回归到自然,不用电,不用化工产品,不用抽水马桶。人就应该这样活着。
我说,那您还不回到原始社会了?
他又慢慢端起那只手抽了一口烟,摇着头说,你们这代人,和我们那代人就是不一样了,你们这代人还什么苦都没吃,就和一切妥协了,我们那代人,吃了那么多苦,还把自己整得像贵族一样。当知青的时候,我在洪泽湖边的双湖村劳动,白天要干一整天的活,可是再苦再累我也不忘欣赏周围的景色,血红色的落日,金黄的芦苇荡,银白色的大湖,晚上还要熬油点灯看书、写诗,还天天晚上梦见托尔斯泰。那时候我看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后来又看布洛克、茨维塔耶娃、洛尔迦。那时候对于我们来说,读诗根本就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头等大事,我们绞尽脑汁到处搜寻旧书,我们溜进废弃的图书馆里找书看,去废品收购站花几毛钱买一堆旧书看。农闲的时候,我们划着一条小船,唱着《三套车》和《山楂树》,从一个村庄到一个村庄地去拜访知青们,谈论诗歌谈论文学。有时候,湖面上会忽然升起大雾,湖水和天空融到了一起,就像回到了还没有开天辟地的洪荒时代,整个宇宙中就剩下了我们这一叶孤零零的扁舟。太阳出来了,大雾忽然散去,蔚蓝色的天空整个掉在湖水里,天地间一片澄澈宁静。有时候我们的小船误闯进了荷花丛中,立刻便惊起几只水鸟,荷叶上的露珠越聚越多,晶莹剔透,最后终于打翻,露水像珠玉一样滚落到湖面上。都是诗,到处都是诗,我们就像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后来回到城里我们也是居无定所,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想去看谁我们就偷着扒火车去,没地方住,经常就睡在公园的长椅上,或从窗户爬进没人住的房里借宿一夜,还给人家把卫生打扫一番。为了不饿死,我们到处借钱,甚至会去偷东西变卖。就是这样,我们仍然会省出一支铅笔一个本子来,虔诚地去抄写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梅热拉衣济斯的诗。再困顿的生活,也不影响我们觉得自己像受难中的贵族。我最向往的就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小地主的生活,乡间有一套橡木做的房子,里面摆满了书,冬天的时候,外面下着大雪,自己可以坐在壁炉前慢慢看书。夏天的时候,可以去屋后的森林里采来各种野花,插在朴素的陶罐里,摆满有阳光的窗台,每天早晨,看着那长辫子的姑娘从窗前经过。你和我说说,你们这代人最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我捏着那只杯子,想了想才说,我不懂诗歌,我只是觉得,可能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这一代人的诗歌和诗人。
他又喝了一大口酒,用手抹了抹嘴唇,然后用那只手又把头发向后拢了拢,这才看着我说,你的意思是,我早就过时了?不过你说得也对,当年我们的那些诗人现在还有谁在写?有的出国了,有的死了,有的早发财了,还有的消失了,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就像我,谁都不知道我在这里,我也不想让人知道我在这里,这是个秘密,一个老诗人躲在这里,躲在这里写诗,但写出来的诗又不给任何人看,也不会去发表,我就只写给我自己,写给诗歌,用诗歌写给诗歌,这真的是一个秘密,你说是不是?
我看着他没说话,只点了点头。
他又灌下去一大口酒,之后举起一个指头放在嘴边,轻轻对我嘘了一声。然后跌跌撞撞站起来走进了卫生间里,等他再出来的时候,我断定他确实已经喝多了,因为他连裤子拉链都没拉上就出来了,他对我嘻嘻一笑,又歪到那张藤椅上,然后,像变魔术一样,把自己的全身蜷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团,再然后,那个团无声无息地睡着了。
后来我才慢慢发现,他并不是真的对我有兴趣,只是因为我从他门口经过被他看到了,而他的门口是我出入的必经之地。事实上,他每天早晨都会早早把自己的房门大打开,然后就坐在屋里,一边抽烟喝酒一边专心致志地等着有人从他门口经过。他像只恪尽职守的大蜘蛛一样,只要有人经过,就必定会网罗进他布下的蛛网。等他把猎物捉回洞中之后,便缠着这猎物陪他喝酒,陪他说话,不管说什么都行,只要有人和他说话就行。他自己则慢慢喝着小酒,说着些近于自言自语的话,在上午的阳光中昏睡过去。醒来便看看书,等到下午时分,他会出园子一趟,也不知道出去干什么,只是每天风雨无阻地要出去一趟再回来。(节选)
(全文请阅《长江文艺·好小说》年第4期)
—END—选自《江南》年第2期
原刊责编
李慧萍
本刊责编
郭曼
《长江文艺·好小说》年第4期
▲孙频
孙频,江苏作协专业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集《松林夜宴图》《鲛在水中央》及《疼》《盐》《裂》三部曲等。
往期精选
方方:推测几种
许春樵:回头
阿袁:米白
钟求是:送话
曹军庆:纸上的父亲
须一瓜:老闺蜜
残雪:远游
《长江文艺·好小说》
年第4期目录
再发现
我们的爱
刘建东
选自《十月》年第6期优秀的小说往往逼迫你“无话可说”(评论)
李浩
好看台
中篇
游园
孙频
选自《江南》年第2期有一种植物叫荚蒾
阿袁
选自《十月》年第1期短篇
丁字路口
徐则臣
选自《芒种》年第1期灵异者及其友人
鲁敏
选自《花城》年第1期凤凰于飞
房伟
选自《上海文学》年第2期生
西元
选自《钟山》年第1期怕了吗?亲爱的
庞羽
选自《山东文学》年第2期鲁庄有约
徐汉平
选自《黄河》年第1期民族风
太阳以东,月亮以西
邓文静
选自《草原》年第2期
推手推
云顶司机
周于旸
选自《朔方》年第2期
再回首
视觉空间与物质形体
刘玉玖
媒介、模仿与创新
乔檑
翠柳街
闲笔·闲情·闲趣
鄢莉
订阅与投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