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建立了蒙古国
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
③灭掉西夏政权
④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正确答案C
解析元朝是在蒙古国的基础上于年由忽必烈建立,元朝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西夏是年被蒙古国所灭,此时元朝还未建立,所以②④选项属于元朝的史实。
故选:C。
2、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正确答案C
解析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选:C。
3、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 )
A、李白B、文天祥C、岳飞D、辛弃疾正确答案B
解析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他的《过零丁洋》。
故选:B。
4、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 )
A、B、C、D、正确答案C
解析隋朝至元朝称台湾为“琉球”而③中有行省字样可知是元朝,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来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故选:C。
5、“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为此,忽必烈推行( )
①劝课农桑②《农桑辑要》③设“司农司”④建立行省。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正确答案C
解析忽必烈在位时,推行重农政策。发布“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诏令;劝课农桑,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建立行省属于政治上的措施,不属于经济上的措施。
故选:C。
6、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江南贩运棉布B、到杭州游览C、友人送《红楼梦》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器正确答案C
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友人送《红楼梦》。
故选:C。
7、在元代的瓷器展销会上,最能代表当时瓷器新品种,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是( )
①唐三彩②邢窑的白瓷③青花瓷④釉里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正确答案C
解析元代陶瓷业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除青花、釉里红等品种,没有太多发明。在元代的瓷器展销会上,最能代表当时瓷器新品种、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是青花瓷、釉里红。
故选:C。
8、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C
解析元朝时期,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藏、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C。
9、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B、元朝在地方设立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C、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D、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正确答案C
解析元朝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A元朝的开国皇帝是忽必烈,不是成吉思汗;B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进行有效管辖,不是设立中书省;D文天祥是著名的抗元名将,不是民族英雄。只有C表述正确。
故选:C。
10、“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正确答案D
解析据“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可知,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是元朝政治腐败。据“惹红巾万千”可知,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是农民起义。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D。
11、为了恢复农业,增加农业产量,元代专门设置了一个管理农业的机构,这个机构是( )
A、户部B、枢密院C、中书省D、司农司正确答案D
解析为了恢复农业,增加农业产量,元代专门设置了一个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据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发布“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诏令;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
故选:D。
12、年前的元朝,第一次将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神奇与富饶呈现在欧洲人面前,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和平使者是( )
A、亚历山大B、郑和C、玄奘D、马可?波罗正确答案D
解析年前的元朝,第一次将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神奇与富饶呈现在欧洲人面前,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和平使者是马可?波罗。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马可?波罗来华,属于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故选:D。
13、元灭南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遭到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甚至其大汗也命丧南宋的石炮之下。最终南宋被灭,如果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
A、当时南宋统治者腐朽无能,政治腐败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C、是民族交融发展的需要D、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正确答案B
解析如果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元朝灭亡南宋实现了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选B。
二.材料题(共4小题)14、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二:如图是“宣政院印戳”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2)在哪个朝代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材料二中的宣政院印戳?这一机构的设置对西藏地区有何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1)现象:元朝疆域辽阔。
(2)朝代:元朝。影响: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解析(1)据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可知,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辽阔。
(2)据材料“宣政院印戳”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元朝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材料二中的宣政院印戳,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15、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后世乃至今天有什么影响?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2)对照地图仔细看看,你的家乡当时属于哪一行政区管辖?
(3)该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请任举两例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1)行省制度.影响: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现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始于元朝.管理西藏的是宣政院.
(2)根据自己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作答,如我是山东人,是中书省.
(3)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③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④回族形成.
解析(1)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对照地图仔细看看,我的家乡在山东,当时属于中书省管辖.
(3)元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有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③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④回族形成.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王朝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材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摘编自《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描绘了元朝的辽阔疆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对它进行有效的管辖,元世祖对边疆地区又是怎样管理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1)建立行省制度;注意农业生产,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设立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
(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对云南行省以及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进行卓有成效的开发。
(3)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解析(1)据“吸收中原地区历代王朝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可知,元朝的统治政策有:建立行省制度;注意农业生产,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设立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
(2)为对元朝进行有效的管辖,元世祖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对云南行省以及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进行卓有成效的开发。
(3)元朝统一全国,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7、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指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4)台湾在元朝称为什么?它属于哪个行政机构管辖?
(5)在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机构是什么?
正确答案(1)行省制度;忽必烈.
(2)枢密院;御史台.
(3)(最高)行政机构;腹里.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琉球;澎湖巡检司.
(5)宣政院.
解析(1)据材料中的“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及所学知识可知,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世祖”指忽必烈.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2)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元代,御史制度空前发达,御史台直接在地方设立行御史台,与行枢密院、行中书省并立,是监察事务的机构.
(3)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
(4)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在元朝称为琉球,元世祖灭宋后在澎湖设立巡检司,是管辖澎湖、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隶属于福建行省泉州路同安县,是中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正式建制的开始.
(5)据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特别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