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pf.39.net/xwdt/171128/5882645.html
进外科创活动简讯
“植物叶形状与物种共存关系研究“
”生物界形态与色彩的保护研究”
课题汇报
植物叶性状与物种共存关系研究
在同一个区域里通常共同生存着许多植物,为什么它们能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中同时生存呢?我校预备年级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年10月31日,他们将探索过程做了详细汇报。
l材料准备
同学们采集新鲜的荷花木兰、龙爪槐叶、南天竹叶、花叶青木作为实验材料,运用电子游标卡尺、电子秤、绘图纸等作为实验工具。
l实验过程
对采集的树叶进行味道、尺寸、重量测量,并将测量的数据一一记录下来。每一位同学都投入其中,一串串数字展示着同学们参与研究的热情。
l结论与分析
通过此次实验研究,同学们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科属植物叶片的表征和性状有很大的区别,其区别与各科属生态地位必然存在关联;
体型大的龙爪槐叶片很娇小,而体型小的花叶青木叶片却很大,叶片大小与根系发达程度以及对日照的需求必然存在关联;
叶片尺寸和叶片数量成反比,说明单位面积的养分摄取能力是接近的;
荷花木兰和花叶青木的叶片较大,不耐旱,喜湿;龙爪槐和南天竹叶片较小,耐旱。
l思考与讨论
实验探究后,同学们对植物叶性状与物种共存关系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木兰科的植物有3族18属,共约种,为什么我们校园里生长的就是荷花木兰,而不是白玉兰或鹅掌楸呢?既然不同性状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可以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物种共存,那么草原上的动物呢?海洋中的鱼类呢?微观世界的菌群呢?是否也适用于生态位原理?
生物界形态与色彩的保护研究
拟态与保护色是动植物为了自我保护,通过不断进化而来的特殊能力。不同形态物体隐蔽效果的差异性如何?不同程度绿色物体隐蔽效果有何差异?11月31日,我校初一年级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过程做了详细汇报。
他们选取草绿细棒、草绿粗棒、草绿石头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精心测量,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同学们发现不同测试者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草绿粗棒在草地上的隐蔽性最差,草绿细棒在草地上的隐蔽性最好,浅色草地的隐蔽性最差,草绿色的草地隐蔽性较好;反复训练后,草绿粗棒的识别率上升的最多,草绿石头的识别率上升率较少。
通过探讨,同学们希望通过对拟态与保护色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与学习,能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方方面面得以应用。
科学探究一直在路上,期望同学带着这份好奇与热情,探索出更多的科学奥秘。
文字:陈艳
排版:张碧贇
审核:教导处
立德树人立志成才立学致知
校训:仁信勤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