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
June5种“芒种”这个词就非常鲜活,读完后,好像能看到鸣蝉爬树皮上,鸣叫;田野边农忙的人们,留下脚印。空气中夏季炎热,生命活跃在每一个角落。青长百花零落,田野地头的中稻已进入返青的阶段,秧苗青绿,生意盎然。有失有得,在一些事物消开之际,一些事物又正交替着肆意抽长。从年6月5日芒种开始,乡野的风也越来越暖了。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我们现代人对这三种物候已经失去了感觉,
但是在古希腊,人们不仅将螳螂视为先知,还称其为祷告虫,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故如此命名。
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更是观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取其神态,赋其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
现代人要观察螳螂,除了在农村,城里夏日夜晚的路灯下也能看见螳螂,因为那是蚊子密集的地方。二候·鹏始鸣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成语“劳燕分飞”中的“劳”,就是伯劳鸟。
汉语里“劳燕分飞”成语,即指伯劳鸟和燕子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当伯劳遇见了燕子,完成了身份的指认,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
三候·反舌无声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而停止了鸣叫。
汉语文化对反舌鸟和反舌也多有致意,孔颖达解释说:“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稍止,其声数转,故名反舌。”
哈珀·李写于年的处女作《杀死一只反舌鸟》是一部出版即长销不衰的经典,遗憾的是,此书长期被误译为“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的书名来自于书中的父亲给孩子们的忠告:“记住,杀死反舌鸟是一种罪过。”芒种野植中国明代王圻编著的《三才图会》记载:“金丝桃,花如桃而心有黄鬚,铺散花外若金丝然,以根下劈开分种。”清代官修的《佩文斋广群芳谱》:"金丝桃,南中多有之,塞外遍地丛生。六、七月花开尤为绚烂。花五瓣如桃而长,色鹅黄、心微緑,茎起处一苞有緑盘,盘出五花。开则五花俱开如黄金然。"《西京杂记》里就提到:
汉朝皇宫花园种玉簪花,其花含苞时,洁白似玉,形似簪头,
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取玉簪花搔头,此后宫人皆效仿之,因花而得名。
种过绣球花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情形:同样品种的绣球花种在不同的土壤里,开出花儿的颜色会有不同。
其实,那是土壤里的PH不同的缘故。
汪曾祺说:绣球花可由人工着色。在瓶里加一点颜色,它便会吸到花瓣里。除了大红的之外,别种颜色看上去都极自然。我们常以骗人说是新得的异种。
英国诗人曾有一句很著名的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人生原是战场,
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住脚跟,
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
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
所以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
《你是我重复的病和甜》马雁
你是我重复的病和甜,
你让我把时间向前推,一年,十年。
你让栀子花再次开放,
你让夏天一再来临而不会消逝,
你是无限的时间当中
不出现的一种质地,你是沉默,
你也是一种重,
你是夜晚。
《南越笔记》说它似梧桐,枝柔弱,叶细而繁。每每有风吹来,叶子之间不相牵缀,依次波动。
嵇康《养生论》说「合欢蠲(juān除去)忿,萱草忘忧」。
如果家中小院里有一株盛放的合欢树,睡前闻闻它的味道,一定可以一夜好眠。
之所以叫“再力花”,还有一个原因是它的再开花能力很强,剪掉花絮后,数天又开花。成片的紫色已悄悄蔓延像季节持续向灵魂推进汪曾祺在《岁朝清供》里曾写过旧时的情趣:
新年这天清晨,折一大枝蜡梅,配两三穗南天竹的红果,插在瓶中,为蜡梅增色。想象那副场景,案上瓶中插一大枝金黄的蜡梅,质若蜜蜡、含苞欲放的金黄色花蕾、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淡黄色花瓣,配上点点红果,色彩亮丽,气味芬芳,一家人围炉小坐,真是隆冬季节的一大乐事。
芒种吃果想起《西游记》里写美猴王吃杨梅的感觉:“酸萌萌如脂酥膏酪。”
不知不觉染上了一嘴红水,无意间滴到衣服上几滴,点点股红,怎么洗也洗不掉。
有位宁波的朋友告诉我说,在他们家乡沾在衣服上的杨梅汁根本不用洗,等到杨梅落了市,衣服上的片片股红自然随风褪去。
却原来,那抹不去的红晕纠缠人只此一季。一季的缘分,何不就那么带着,添个彩,又何妨?
(崔岱远《果儿小典》)任何植物种子,它的表皮都对它的种子有一种相反的作用。
比如吃荔枝肉,吃得上大了、发烧了,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呢?
把荔枝壳煮水,一喝,立刻就好了。
夜里,星子如石榴籽,
一颗一颗掉在酒杯里,风凉凉的,
蟋蟀在灶屋壁角唱夜歌,
一句一句,解释古久的风月。
丰子恺: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
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吃好之后光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
芒种农忙太阳给予地球的能量,在此前后有一个奇妙的安排。
我们说过此前的小满节气里农作物对雨水的渴求,对风的需要。能量的外化表现确实先雨后风,先灌浆再风干结实。
到了6月,冬春作物可以收割,夏秋作物可以栽种了。也就到了农忙的季节。
芒种节气也催生了一种农民身份,麦客,即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每到麦收季节,“麦客”们便走出家门,开始他们的“赶场”生活。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耕织图》中也记录了这场农忙,原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璹所作。
芒种小结(梵高)
每一年,乡野的植物总是认真的走过四季。而我们也可以记录,也会感到万物宁静。如今现代人脱离农事,却脱离不了芒种的物候,虽不必劳作,但仍然要注意身体,顺行节气的发展,吃清淡食物,注意劳逸结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