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扁平疣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9.html
??网师园
文案
大淑女
苏州这座城市最不缺园林,数百个园林各具特色。
而之于我,世人常说“小园极则”。
南宋时期,初以“渔隐”之名出落于姑苏旧城的东南隅,恰适主人的归隐之趣。
在深巷宅院之间,看着人家灯火有时明灭,旁观历史兴衰下数代人的一生,以沉默的姿态陪着千百年的日落月升。
周围有嬉戏打闹的孩童,也有在躺椅上晒着太阳的老人。
至于远方的游客,寻来的不算多,尤其暮色十分,更是清冷。
也会有三五好友,听着地图的指引,与其他不多的游人,汇聚在门前,等着园门打开。
人们若在夜色之中走来,便入了一场寂静有声的梦境。
彼时,其所思所想、一言一行,皆因园里的风吹草动、丝竹乐鸣。
琵琶与竹笛,古筝落罢,箫声再起。
游人江南姑苏行,听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吴侬软语,漫步园中。
《高山流水》古筝音,若不去细听,会把廊檐外的雨声误当成曲子里的流水声。
我喜欢观察走向我的每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是一段故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书轩里传来姑娘的读诗声,那是豆蔻年华的杜丽娘在跟着陈先生学《诗经》。
她不懂爱情,口中念念时,脑海中不禁充满着好奇。
游园,入梦。
一日,丫头春香带她偷偷走出闺房,看到园中檐廊曲折,池水假山,碧波荡漾,花盛木繁。
只听她一声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那也是我第一次在屋外的园中见她身影。
我以风吹动树木的沙沙声,向她致意。
月到风来处,一场春梦。
游园后的那晚,我看到了她的梦。
梦里是这湖山石边,花前月下,与潇洒风流的书生柳梦梅做诗赏柳,出双入对,形影相随。
初识爱情、渴望爱情的她,终是陷入了爱情。
曲罢,梦醒。
奈何,梦,终究是梦。
醒来后,她时常忆起梦中情景。
可无论现实还是梦境,都再难寻到柳公子。
坐在梅树下,看着那结出果子,只听得她叹一句,“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不久,便香消玉殒,郁郁而去,尸身葬于梅树之下。
如其临别所愿,丫头春香将其自画像藏于太湖石底,杜父为其修建“梅花庵观”。
时间匆然,三年光景流逝。
贫苦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
偶然间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惊觉画里竟是梦中人。
杜丽娘也才能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梅树下。
“待你醒来,便去梅树下掘墓开馆,由此我便能起死回生。“
这在当时,是不常有的爱情。
冲破思想的束缚,经历生生死死,二人终成眷属。
后世人常常说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你梦中的我,我梦里的你,素未谋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爱上了,而且愈发深刻。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
如此这般,我旁观了许多人的一生。
看松读画轩内有人留下一副楹联,“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朝朝暮暮”,像极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经过风风雨雨,岁岁年年,才寻到真爱,这份爱就像花与叶那样永远不会分开。
可又不止他们,它适用于每一个走向我的人。
来时有风有雨,有四季寒暖之别。
他们来时总抱有些什么期待,或许是园中暂歇的飞鸟,园中的花草树木,园中的每一个时辰;
又或者,是一起来的人。
不知不觉间,几百年光阴流转,我成了无数故事的载体。
故事传唱百余年,我也默然存在百余年。
但我首先是我,有着园林应该有的样子。
山池建筑错落有致,以彩霞池为中心,
四周围绕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和竹外一枝轩,处处风雅。
集中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特色,
也可以感受朝、午、夕、晚一日四景的变化。
八十年代,陈从周先生以园中殿春簃蓝本,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建造了“明轩”,也成为中国园林走向海外的开山之作。
殿春簃
明轩
园林本事就是一个故事,如何诞生,如何传承,如何成为现今这般模样,岁月做了见证。
旧城多闻旧事,
姑苏千年繁华记录无数纸短情长;
深巷之中的一方小小天地,
尽力留住四季风光,留住清风月色,
留住江南丝竹音与吴侬软语情,
在昆曲评弹中,向世人讲述着过往的一生。
但愿,也留得住你的心。
—END—
今日话题
周末啦,你会去哪里寻找春天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推荐呀
关于苏州
▼
如果你也来苏州
苏州
醉里吴音相媚好
姑苏向西南,日出于东山
日落人影散,月照洞庭船
旅行
游记
随笔
小说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晴天,要一起去探索更多故事
图源微博/年久失联侵删
编辑/大淑女
审核/蓉蓉蓉、栩栩
点个”??“或“在看”吧?
予素Yu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