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鹦鹉花间春意闹何家村唐代金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了两件陶瓮和一件提梁银罐,共计收纳金银器、玉器、贵重药材、中外钱币等文物共计多件。其中包括件金银器,金器总重量两,银器总重量两。它们富丽华贵,熠熠生辉,代表了盛唐时期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水平。同时,极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装饰纹样,意趣盎然,格调高雅,令人惊叹不已。

花鸟题材的纹饰在这批金银器中占有很大比例。花团锦簇中,祥禽翩翩飞舞,自然生发出一派安乐祥和的气氛。

1.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图一)

通高24.1、口径12、底径14.4壁厚0.15厘米,重克。国宝级文物,整体锤揲而成。罐身纹饰布局釆取单元划分方式,折枝花草纹中各饰一鹦鹉和鸳鸯。鹦鹉形象写实,通体鎏金,羽翼丰满,纤毫毕现,四周饰以折枝花,形成一个圆形图案。

图一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2.鸳鸯莲瓣纹金碗(图二)

高5.5、口径13.5厘米,重克。共出土两件,纹饰、造型均相同。从其规整的造型和考究的纹饰来看,堪称西方金银器工艺与东方审美情趣完美结合的佳作。金碗外壁上层莲瓣内走兽与珍禽相间布局,其一为侧立于莲台之上,回首振翅的鹦鹉。

图二鸳鸯莲瓣纹金碗

3.葡萄龙凤纹银碗(图三)

高4.2、口径12.6~12.9、足径7、壁厚0.19厘米,重克。花纹平錾,錾刻工艺之精湛,居唐代银碗之首。外腹部以葡萄、忍冬、卷草纹缠绕,分为六个区域,以三鹦鹉、三奔狮间隔装饰。圈足底部刻蟠龙,衬以流云;碗内底饰鱼子纹,刻有凤凰一只。

图三葡萄龙凤纹银碗

这四件金银器上都出现了勾喙、丰羽、长尾的鹦鹉形象,或振翅回首,或跃动花间,或舒展双翼,无不栩栩如生,神釆奕奕。鹦鹉,别名鹦哥,种类繁多,有2科,82属,种。鹦鹉很早就为古人所喜爱,殷墟妇好墓已出土有玉雕鹦鹉。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汉代以来,随着中国与西域的交往日益增多,各色鹦鹉也作为贡物进人中土。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故其嬉游高峻,栖跨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嘴,绿衣翠衿。釆釆丽容,咬咬好音。”到了唐代,随着海内外新品种源源不断进人长安,更加刺激了唐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铜镜、石椁、壁画等文物中,鹦鹉的形象时有出现(图五:1~3)。

图五:1唐金乡县主墓()牙雕鹦鹉

图五:2唐李宪墓()石椁立柱戴瓔珞项圈的鹦鹉

图五:3唐至德元年()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

在《全唐诗》中,吟咏鹦鹉的诗作竟有二百余首。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张谓《登金陵临江驿楼》,一说出自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

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昨来谁是伴,鹦鹉在帘栊。(窦巩《少妇词》)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岑参《赴北庭度陇思家》)

院深独开还独闭,鹦鹉惊飞苔覆地。(长孙佐辅《古宫怨》)

安南远进红鹦鹉,色似桃花语似人。(白居易《红鹦鹉》)

养来鹦鹉嘴初红,宜在朱楼绣户中。(刘禹锡《和乐天鹦鹉》)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馀《宫词》)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鹉对红蔷薇。(李商隐《曰射》)

唐人喜爱鹦鹉,不仅将它引为诗赋中的春闺密友,化作工匠笔下的娇俏精灵,同时还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宗教色彩。

五色如花、巧舌似人的珍禽“宠物鸟”

宠禽鹦鹉,为唐人生活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这应缘于它自身的三个显著特点:1.羽色华美,聪明伶俐,巧舌善言。据文献记载,唐代鹦鹉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土贡和洋贡。土贡多来自陇西和岭南。陇山里的鹦鹉多为红嘴、绿羽、长尾小鹦鹉;南鸟的颜色则更为艳丽,多是红胸鹦鹉和蓝头鹦鹉。洋贡则来自今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岛国、越南南部、以及古印度国,即唐朝时的林邑、陀洹、尸利佛誓、诃陵等国,主要是五色鹦鹉和白鹦鹉。它们擅长模仿人语,且惟妙惟肖,甚至还能揣摩主人的心思,不仅长于聊天斗嘴,还能歌善舞,一时间成为王公贵族珍爱的宠物。2.活泼好动,生命力强,是果蔬为食,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少见的长寿之鸟。鹦鹉能与主人长久陪伴,慢慢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一般小型鹦鹉的寿命在15年以上,中大型则30年甚至更长,还有一些中型鹦鹉可以活到80岁左右,如葵花凤头鹦鹉、亚马逊鹦鹉、灰鹦鹉等。世界上最长寿的鸟是一只生活在英国利物浦的亚马逊鹦鹉,享年岁,是鸟类中的老寿星。3.性情温和,善解人意。由于饲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手养鹦鹉和笼养鹦鹉。手养鹦鹉一旦认定主人之后,很难再接受其他人。每天与主人亲密互动,撒娇卖萌,嬉戏玩耍,放飞观赏,时时带来惊喜。令人身心放松,精神愉悦。而少数笼养鹦鹉则怕人,见到人叫个不停,只能在笼中观赏。(图六:1~2)

图六:1唐薛氏基壁画()戏鹦鹉男侍图

图六:2晚唐敦煌莫高窟第9窟逗戏鹦鹉的供养人

天下太平、有道则见的符瑞“时乐鸟”

随着唐朝的富庶强盛,对外交往频繁,史籍文献中,有关贡奉鹦鹉的记载颇多:

贞观五年(),林邑国向太宗贡献五色鹦鹉;

永徽六年(),位于马来半岛的拘萎蜜国曾向唐朝贡献五色鹦鹉;

开元八年(),南天竺遣使向玄宗献五色鹦鹉;

八世纪时,还有尸利佛誓、吐火罗向唐朝贡献鹦鹉;

九世纪初,诃陵国曾两次向唐朝进贡鹦鹉……在《册府元龟·帝王部·符瑞三》,曾详细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开元十四年(),十月己已帝(玄宗)至自汝州之温汤时,有五色鹦鹉能言,育于宫中。帝令左右试牵御衣,鸟辄嗔目叱宅。岐王能延景因献《鹦鹉篇》以赞其事,帝以鸟及延景诗示百僚。尚书左丞相张说上表,贺曰:“伏见大恩,以灵异鹦鹉及能延景所述篇出示朝列臣,按《南海异物志》有时乐鸟,鸣皆曰天下大平,有道则见。臣验其图,丹首红臆,朱冠绿翼,与此鹦鹉无异,而心聪性辯,护主报恩,故非常品凡禽,实瑞经所谓乐鸟也。延景虽识其事,未正其名,望编国史以彰圣瑞。”许之。

张说在献给唐玄宗的表文中,认为这只鸟就是传说中预示吉祥的“时乐鸟”,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彰显开元盛世皇帝的威仪功德。自此,作为海外贡物的鹦鹉,既是帝王德至八方、怀远昌明的体现,亦是天下太平、符瑞来至的象征。

悦音美好、仁义善良的佛教“吉祥鸟”

唐代盛行净土信仰,后秦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卷一载,鹦鹉是弥陀净土中与白鹤、孔雀、迦陵频伽等并列的众鸟之一,为阿弥陀佛神力所化,昼夜六时,演畅法音。佛经中,鹦鹉是佛在过去世的化身,如鹦踏救火、鹦鹉子供养盲父母的生动故事,教人向善,感人至深。《旧杂譬喻经》卷一:昔有鹦鹉,飞集他山中。山中百鸟畜兽,转相重爱,不相残害。鹞鹉自念:“虽尔,不可久也。当归耳。”便去。却后数月,大山失火,四面皆然。鹦鹉遥见,便入水,以羽翅取水,飞上空中。以衣毛间水洒之,欲灭大火,如是往来。天神言:“咄!鹦鹉,汝何以痴?千里之火,宁为汝两翅水灭乎?”鹦鹉曰:“我由知而不灭也。我曾客是山中,山中百鸟畜兽,皆仁善,悉为兄弟。我不忍见之耳。”天神感其至意,则雨灭火也。鹦鹉孝亲的故事源于印度佛教,最早见于《杂宝藏经》卷一“鹦鹉子供养盲父母缘”的故事。过去之世,雪山之中有一鹦鹉,父母皆盲。鹦鹉每天衔取花果谷物供养父母。农田主人巡视田间,见有鸟琢食谷穗的痕迹,非常生气,就张设罗网,逮住了这只鹦鹉。田主问鹦鹉摘取谷实是为了谁,鹦鹉回答说自己有眼盲的父母,要以此供奉。田主感念其孝行可嘉,遂许诺以后可经常取用,而不必顾虑。佛最后揭示,鹦鹉是其前身,田主为舍利弗,盲父为净饭王,盲母为摩耶。这两个印度佛经故事塑造了鹦離仁义和孝顺的形象,随着佛教的中土化和世俗化,从而成为唐人心目中的仁禽义鸟。姿雅性慧的宠禽鹦鹉,以其符瑞太平、吉祥安乐的美好寓意,成为盛唐时期金银器的流行纹饰。它见证了大唐的繁华,亦是这繁华的见证。文:张佳文章刊于《文物天地》杂志年08期编辑:史杨克审核:罗晓艳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三)——大唐遗宝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四)——粟特风情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五)——云想衣裳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六)——熠熠铜镜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七)——长安娱乐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八)——玉盘珍馐

彩陶

跟着祖先学制陶,教你称霸陶艺室

彩陶

人面鱼纹盆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玉杂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金银

唐朝银饼饼的自述,请叫我富贵儿~

青铜

来自西周的关爱提示:勤洗手少生病

玉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水晶多曲长杯

杂器

理科钢铁直男的爆款数学课,速来围观

壁画

您的好友唐墓壁画邀请您:像爱护文物一样爱护动物

金银

穿越千年的绝美头饰

玉杂

隋唐玻璃器:愿你通透纯净无瑕

金银

从秦公一号大墓金器一组浅谈秦国金器

青铜

龙的自述

青铜

函皇父鼎: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青铜器

青铜器

带你走近秦国的“大橙武”——青铜剑

(版权所有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tianzhua.com/nzhy/7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